與上周公布的擬中選結果相同,8家申報企業全部獲得擬中選資格,其中最低擬中選價格為150元,最高擬中選價格為200元。
據津云新聞報道,本次采購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4762家醫療機構參與,協議采購量約64萬個基礎包,占聯盟地區關節骨水泥總需求量的95%,涉及市場規模約10.21億元。集采平均降價83.13%,按約定采購量計算,預計每年可節約費用8.53億元。
從規模來看,此次京津冀“3+N”聯盟開展的關節骨水泥集采,其覆蓋范圍之廣僅次于國采,預計將帶來新一輪降價潮。
根據采購文件,本次采購周期為2年,以聯盟各地區中選結果實際執行日起計算,具體執行日期由聯盟各地區確定。
采購周期內,每年簽訂采購協議。續簽采購協議時,由醫療機構參考上年度臨床實際使用情況、企業供應情況等因素,在京津冀醫藥聯合采購平臺內填報需求量。原則上各醫療機構填報總需求量不得低于上年實際采購量的95%,對同一中選企業填報的需求量不得低于該中選企業上年協議采購量的90%。
在報價方面,此次聯盟集采設置了最高有效申報價,其中關節骨水泥(含抗生素)產品為260元/基礎包,關節骨水泥(不含抗生素)產品為200元/基礎包。
采購文件中明確指出,擬中選企業的企業排名應為前 70%,且擬中選價格不高于相應產品的最高有效申報價。對于未按規則獲得擬中選資格的有效申報企業,若申報價≤最高有效申報價,則該企業獲得擬中選資格,不受上述規則的限制。
換言之,只要申報價不高于最高有效申報價就可以獲擬中選資格,這等同于給了企業一個明確的參考標準,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企業在報價過程中的壓力。
從最終的中選結果來看,以賀利氏、強生等進口品牌依然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伴隨著國內使用骨水泥的關節和脊柱手術量持續判斷,這一新增市場勢將引起國內企業的重點關注。
03
經歷了關節、脊柱國采以及創傷聯盟集采,骨科耗材的價格體系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
根據國家醫保局發布的的《2022醫保結算費用排名靠前重點藥品耗材》,骨水泥屬于醫保結算費用較高的耗材之一。此次針對關節骨水泥開展的超大型集采,可以視作骨科降價大潮的又一次沖擊。
今年3月,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開展眼科及骨科兩類醫用耗材歷史采購數據填報工作》的通知,第四輪耗材國采歷史采購數據填報工作正式啟動,運動醫學類耗材也被囊括其中。
此前賽柏藍器械在CMEF現場了解到,有部分從業者猜測今年第四輪國采有可能在7月進行。之前曾有業內專家預測,由于涉及品類相對簡單,相較往年,此輪集采很有可能提早進行。
近日,北京醫保局官網發布《關于我市第一批DRG付費和帶量采購政策聯動采購方案征求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要開展DRG付費和帶量采購政策聯動采購方案,其中運動醫學類耗材就入選了首批名單。
從市場角度來看,經過多輪價格洗禮后,骨科耗材行業有了開始向頭部集中的趨勢。像威高和春立的最新年報都指出業績平穩增長,且紛紛開始向更前沿高端的領域布局,以擴大自身優勢。
伴隨著醫療改革進入深水區,集采政策也在逐步升級。例如,河南近期宣布將開展醫用耗材價格聯動試點,其中骨科耗材被當做了第一站。
從7月開始,凡以C03開頭的骨科材料,且已在河南省醫藥集中采購平臺掛網的產品,均需聯動全國最低價。且當全國范圍內出現更低價格后,相關產品需及時跟進調整,否則將受到相應處罰,嚴重者會被取消掛網資格。
這對于骨科企業又是新一輪考驗,未來的市場對于“性價比”的追求或將持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