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布,其中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滕皋軍、四川省人民醫院院長楊正林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姜保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至此,又有3家大型三級醫院院長成為院士了。他們是臨床頂級專家,在某治療領域醫術精湛,同時又是醫院的行政一把手。那么,目前兩院院士中,有哪些為醫院院長?以下院長介紹據中國科學院及工程院官網整理,如有遺漏,歡迎留言補充。
中國科學院
樊嘉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
肝腫瘤外科學家,主要從事肝膽腫瘤臨床診治及肝臟移植、肝癌轉移復發機制及轉化研究。1958年3月出生于江蘇省昆山。1983年畢業于南通醫學院,1989年于南京鐵道醫學院獲碩士學位,1995年于上海醫科大學獲博士學位。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葛均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院長
心血管病學家,主要從事介入性心臟病學及血管內超聲研究。1962年11月出生,山東五蓮人。1984年畢業于青島醫學院,1993年于德國美因茨大學獲博士學位。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赫捷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院長
胸外科學家,長期致力于肺癌、食管癌的外科臨床診治及研究。1960年8月出生,吉林長春人。1984年畢業于白求恩醫科大學,1993年獲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荷鳳 上海交通大學醫院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
生殖醫學家,主要從事精/卵源性疾病的代間及跨代遺傳/表觀遺傳機制研究。1957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1982年畢業于浙江大學醫學院(原浙江醫科大學),1989年獲得婦產科學碩士學位。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陸林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
精神病學與臨床心理學家,主要從事精神心理疾病的臨床診療技術和發病機制研究。1966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安慶市。1989年畢業于華北煤炭醫學院,1999年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并獲醫學博士學位。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宋爾衛 中山大學附屬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
臨床腫瘤學家,主要從事RNA干擾在疾病治療的應用價值研究。1970年4月出生于廣州市。1995年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2000年于中山醫科大學獲博士學位。201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譚蔚泓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院長
分析化學和化學生物學家,長期從事生物分析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60年5月生于湖南省益陽市。1982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1985年在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93年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獲博士學位。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滕皋軍?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
滕皋軍,現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和介入中心主任,江蘇省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重點實驗室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擔任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會長、亞太心血管與介入放射學會前任主席。從事醫學影像與介入放射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近40年,為中國介入放射學發展作出了開創性和持續性貢獻,特別是在肝癌、外周血管及脊柱等領域的介入治療有突出成就,首創了10余項介入新技術,完成了數以萬計的介入手術。
楊正林?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院長
楊正林,博士生導師,現任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院長、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曾任第八屆《自然遺傳》疾病基因組學國際會議主席,目前擔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臨床分子診斷分會會長、中華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長期致力于臨床檢驗診斷學與醫學遺傳學的臨床和科研工作,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等項目。
中國工程院
姜保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
姜保國,現任國家創傷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曾先后擔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骨科主任,北京大學創傷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骨科學系主任。長期從事創傷外科臨床救治,致力于降低創傷致死率和致殘率的學術研究,是我國臨床多發傷救治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在周圍神經損傷修復技術,關節周圍骨折診療技術,嚴重創傷救治體系建設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
于金明?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
于金明,放射腫瘤學家?,F任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名譽院長、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山東省高層次人才促進會會長。中央保健會診專家和中央聯系的高級專家。是我國精確放射治療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在突破制約放療療效的兩大瓶頸——靶區精確勾畫和射線精確施照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謝立信?青島眼科醫院院長
謝立信,眼科學專家,博士生導師?,F任山東省眼科研究所名譽所長、青島眼科醫院院長,亞太角膜病學會名譽主席、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榮譽主任委員。是第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是我國角膜病專業的領軍者和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的開拓者,現每年仍主刀完成約1000例復明手術。
尚紅?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
尚紅,臨床檢驗診斷及艾滋病防治學家,現任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國家醫學檢驗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衛健委艾滋病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致力于艾滋病毒關鍵檢驗領域和臨床檢驗標準化研究工作,在艾滋病毒儲存庫檢測技術、預測艾滋病進展的全新標志物、我國艾滋病毒新型重組株鑒定和傳播規律以及建立中國成人臨床檢驗參考值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實現了檢驗結果互認,促進了基層檢驗技術水平提高,推動了我國檢驗醫學的標準化和國際化。
喬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喬杰,生殖醫學專家?,F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婦產科主任、生殖醫學中心主任。一直從事婦產科及生殖健康相關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從遺傳學、表觀遺傳學角度對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機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將基礎研究成果成功應用于臨床上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揭示疑難不孕癥發病機制,優化輔助生殖技術方法,提高疑難不孕患者治療成功率。
寧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
寧光,內分泌代謝病學專家?,F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衛生計生委內分泌代謝病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所長。長期致力于內分泌代謝病臨床與科研工作,在內分泌腫瘤及糖尿病的診治與研究領域取得創新性成果。發現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I型、胰島細胞瘤與腎上腺庫欣綜合征發病機制及致病基因,規范并優化診療方案,顯著提升內分泌腫瘤基礎研究與臨床診治整體水平;致力于通過大型隊列創建生物樣本庫的研究模式,全面闡述中國代謝性疾病嚴峻形勢,深入探索危險因素及防治新方案。
胡盛壽?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
胡盛壽,心血管外科學專家?,F任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心血管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創新團隊”學科帶頭人,美國心臟病學會會員,美國胸外科協會會員,法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長期從事心血管外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建立了我國冠心病外科微創系列治療技術,開拓了“復合技術”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新模式;創建我國首個心血管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取得了從心肌細胞再生到心臟移植和人工心臟研制的系列研究成果;創立了主動脈-肺動脈“雙根部調轉手術(DRT)”,顯著提高了我國復雜先心病治療方面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樊代明?空軍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院長
樊代明,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F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亞太消化學會副主席、空軍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院長、腫瘤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消化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主任。長期從事消化系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并致力于醫學發展的宏觀戰略研究,在國際上率先提出整合醫學理論并付諸實踐。
董家鴻?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
董家鴻,肝膽外科專家,現任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黨委副書記。國際著名肝膽外科和肝臟移植專家,長期致力于現代肝膽外科理論和技術的研究。國際上首次提出“精準外科”新理念,創立了精準肝膽外科范式,確立了病灶清除、臟器保護、損傷控制三要素并重的系統化干預策略,構建了以可視化、可量化和可控化為特征的關鍵外科技術系列,破解了肝膽外科手術中定位、定量、定構和精控的難題,提升了肝臟腫瘤、膽道腫瘤、肝膽管結石癥、肝內膽管擴張癥、終末期肝膽病等復雜肝膽病的外科治療效果。
鄭樹森?樹蘭醫療總院長
鄭樹森,肝膽胰外科、肝移植學家。曾任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主任委員?,F任樹蘭醫療總院長。我國器官移植以及多器官聯合移植的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包含腫瘤生物學特性的肝癌肝移植受體選擇標準——“杭州標準”、創建了成人活體肝移植技術體系和低劑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聯合核苷類似物預防肝移植術后乙肝復發方案。
李蘭娟?海南博鰲超級醫院院長
李蘭娟,感染?。▊魅静。W家。現任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海南博鰲超級醫院院長。曾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浙江省科協主席。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40余年,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態研究。作為我國人工肝開拓者,創建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獲重大突破。
陳洪鐸 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院長
陳洪鐸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現擔任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院長。研究方向為皮膚性病學、臨床免疫學。在皮膚免疫、醫學美容及皮膚性病防治方面有高深造詣。在朗格漢斯細胞來源、分布、轉換、抗原、功能和病理的研究中,做出了創造性的、有實際價值的貢獻。
(以上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如有不足,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