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生活美容的補充手段,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醫療美容(醫美),推動市場高速發展。二級市場表現同樣亮眼,2021年上半年,醫美版塊強勢領漲,成為A股中“最靚的仔”之一。本期我們聚焦醫美賽道,一起聊聊光子嫩膚、激光祛斑、熱瑪吉背后的那些事兒。
一、從醫美說起
——從野蠻式生長到規范化發展
醫美屬于帶有醫療行為或產品介入的行業,受政策高度監管。我國醫美行業起源于建國之后,彼時以公立醫院為主,且美容功能尚屬萌芽,主要是皮膚缺陷、創傷救治,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整形外科、北京八大處整形外科醫院、上海九院等。
改革開放后,隨著美容熱潮的逐漸興起,民營美容機構開始入局,但市占率相對較低。且由于技術、法規體系的不完善,一度成為不良商家非法撈金的渠道,非法從業者利用消費者的愛美心理,從事各類虛假宣傳、非法診療,一時間,入局者魚龍混雜,各類產品良莠不齊,更兼醫療事故頻發,行業處于“野蠻式”生長狀態。
針對層出不斷的醫美亂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行業監管政策,著力從研發、流通、診療、消費等各個環節規范醫美行業發展。隨著國內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大批國際龍頭企業進入國內市場,國民的消費意識也變得更加強烈,市場規模隨之壯大。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國醫美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形成了上游生產商-中游醫美機構-下游終端消費市場的產業鏈條。就輕醫美設備產品研發企業而言,有復星、奇致激光、半島醫療、吉斯迪、安德盛威等國內典型企業(詳見醫療器械創新網)。從滲透率來看,頭豹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醫美市場滲透率接近4%,雖與韓國(21%)、美國(17%)、日本(11%)等醫美消費大國相比尚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但顯示出了巨大的增長潛力。從行業規模來看,iResearch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為1795億元,5年年化增長率為22.8%,其中非手術類醫美市場占比69%,預計未來將會持續提升(不同統計口徑下的數據有所區別,趨同的一點為,我國輕醫美占比呈逐年增加態勢)。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駐顏可以無“術”
——輕醫美時代的到來
根據介入手段的不同,醫美可分為手術類和非手術類(輕醫美),相對而言,輕醫美創傷小、起效快、恢復時間短、低風險,無需手術即可實現“美貌”維護,因而近年來受到消費者的強烈追捧。根據美容整形外科國際學會(ISAPS)最新發布數據,2015年-2019年全球醫美市場規模穩定增長,CAGR約為8.94%;2019年,全球醫美市場規模為1459億美元,同比增長7.5%,輕醫美占比58.2%,且呈逐年增加態勢。(根據iResearch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20年我國輕醫美占比達69%)。
根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的報告,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782億美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思宇研究院整理)
在眾多輕醫美項目中,“光電聲”是較為熱門的品類,與注射類相比,“光電聲”一般無需向體內植入外來物質,且對專業化操作的依賴性相對較低,疊加近年出現的針劑質量監管亂象以及注射醫療事故等帶來的消費顧慮因素,“光電聲”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三、千人千“面”下的
各類光電聲項目——總有一款適合你
顧名思義,“光電聲”醫美是指將激光、射頻或超聲波等光電聲技術作用于皮膚,通過對特定部位進行刺激活化實現美容抗衰的功效。不同作用皮膚層對應的問題也不一樣,如表皮皮膚對應祛痘、祛斑、美白等;真皮層膠原蛋白對應緊致除皺、刺激再生;皮下脂肪層對應減脂瘦身。
(資料來源:美柏醫健)
(一)光波類
光波類是較為常見的美容項目,通過使用不同類型的光作用于皮膚組織的不同位置,從而實現除皺、緊膚、美白、脫毛等功效。較為常見的項目包括激光、強脈沖光等,均基于選擇性光熱作用原理,使用特定波長的光作用于皮膚,在有效治療的同時避免傷害周圍正常組織。
1.“指哪打哪”——激光項目
激光的治療原理是“選擇性光熱作用”,特定波長的激光穿過表皮直接照射毛囊、色素顆粒等,可用于淡斑、祛痣、嫩膚、除皺、脫毛等。由于激光單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較好,其具有精準、效果明顯的特點,代表項目包括皮秒激光、冰點脫毛、CO2激光、分段式激光等。但恢復期相對較長,可能有一定損傷,孕婦、光過敏者、高血壓患者等消費群體需慎選。
(圖:常見激光美容儀器(圖片來源自網絡))
2.皮膚美容的“萬金油”——強脈沖光及其衍生項目
強脈沖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是一種連續的多波長的非相干性光,波長范圍在500~1200nm之間,介于可見光與近紅外線光波范圍內。強脈沖光的治療原理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產生熱效應破壞黑素細胞、毛囊,從而實現祛斑、脫毛作用;二是通過其生物刺激效應促進膠原纖維等產生分子結構變化,改善皮膚皺紋、毛孔粗大、下垂等狀態。可根據消費者的皮膚狀態、治療階段、舒適度要求的不同,調整脈沖類型和脈沖數,達到針對性的治療效果。禁忌人群包括癲癇、黑素細胞性皮膚腫瘤、紅斑狼瘡、治療部位有開創性皮膚損傷、瘢痕體質、以及遺傳光敏性疾病等。隨著近年來技術的發展,強脈沖光已衍生出了多種“升級”項目,如完美脈沖光(Optimal Pulsed Light, OPL)、染料脈沖光(Dye Pulsed Light,DPL)等,通過優化波段、波形等參數,實現更安全、高效的美容效果。
(圖:常見強脈沖光儀器(圖片來源自網絡))
(二)射頻類
射頻是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該技術通過電磁波加熱皮膚的真皮層,促使皮下膠原收縮拉緊、真皮層增厚,從而使皺紋變淺或者消失;同時還可誘導膠原再生,進而改善皮膚狀態。射頻美容主要側重于消除動力性皺紋(表情紋),如眉下垂、鼻唇溝、淚溝、嘴角紋、輪廓松弛等。
(圖:熱瑪吉設備(圖片來源自網絡))
射頻醫美產品射頻可分為單極射頻和雙極(多極)射頻,不同的能量決定了不同的治療效果。代表項目包括熱瑪吉(thermage)、熱拉提、深藍射頻、冰電美塑等。需要注意的是,射頻項目不適用于安裝了心臟起搏器、治療部位有損傷的消費者。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美柏醫健,思宇研究院整理)
(三)超聲波美容
超聲波是指頻率超過2萬赫茲以上,不能引起正常人聽覺的機械振動波。超聲波美容是利用超聲波的機械作用、溫熱作用和化學作用,作用于皮膚進行治療。超聲波美容主要側重于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加快、促進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和真皮層細胞間間質再生等。代表項目包括超聲刀(極限音波拉皮)、超聲溶脂等。值得一提的是,超聲刀是目前醫美治療里,唯一可以達到筋膜層深度的,但由于其價格昂貴、設備使用次數有限、有可能損傷臉部神經等問題,應用范圍不廣泛。
在我國,博鰲超級醫院依托樂城先行區特許藥械進口的政策優勢,引進了奧塞拉Ulthera ? 微點聚焦超聲治療儀,受到消費者強烈追捧,開放使用后,僅4天就完成了12例提拉治療。
(圖:超聲刀設備(圖片來源自網絡))
(四)其他
單一的治療形式無法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美容需求,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基于多種技術原理結合的美容項目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如E光治療,在光子嫩膚(強脈沖光)的基礎上增加了射頻技術,綜合了射頻與強脈沖光的技術優勢,被廣泛應用于除皺、拉皮、提升、祛斑、美白等領域。
四、入局者眾
——國內外代表企業梳理
縱觀全球醫美器械市場,經歷了技術升級、資本助推、產業上下游融合發展,集中度逐漸提升,品牌寡頭通過投資、并購等方式不斷擴張業務版圖,吸引了大批投資機構和知名藥企的入局支持。與此同時,國內市場隨之創新發展,相繼出現了一批創新優質、成長性好的本土企業。小編結合公開信息,整理了一份國際、國內市場上的代表型玩家清單,供各位看官參考。
(一)國際——水大魚大,資本助力企業發展
1.Syneron(賽諾龍)
老牌醫美設備公司,成立于2000年(2004納斯達克上市),擁有全面的醫學美容解決方案,包括塑身、脫毛、除皺、祛除紋身、改善皮膚外觀等。成立以來,該公司陸續收購包括Primaeva(開發了針對皮膚皺紋和松弛的專利微創技術的美國醫美公司)、UltraShape(聚焦于超聲技術領域的以色列公司)、Cooltouch(新型激光產品開發制造商)等在內的多家醫美器械領域的知名企業;此外,還與Candela(納斯達克上市的知名醫美激光產品制造商)達成合并協議,持股達80%。
2017年Syneron Candela合資公司的所有已發行股份被歐洲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Apax收購,交易價值約為3.97億美元。
2.Lumenis
知名醫療激光公司,1966年創立于美國,1991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現在中國有8個分公司,分別設于香港、北京、廣州、上海、成都、沈陽、武漢、西安等。美容激光系列產品涉及嫩膚、脫毛、治療血管、色素,包括Lightsheer Duet月光真空脫毛、Encore超脈沖點陣王、LumenisOne王者風范多用途醫學美容平臺、Aluma阿璐瑪祛皺緊膚治療系統、Lightsheer新型半導體激光脫毛、Quantum炫彩光子美容治療設備等。
2015年, Lumenis被全球投資機構XIO收購,后者成為其子公司(作價5.1億元),獲得其資金支持。
3.Ei.En
意大利最大的激光集團,也是世界最重要的激光公司之一,成立于1981年,總部位于佛羅倫薩。其目前業務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旗下有激光企業DEKA、Elesta、Asclepion、Quata System等。
序號 |
企業名稱 |
簡介 |
1 |
DEKA(德卡激光) |
El.En的分拆集團,設計和制造用于醫療領域應用的激光和光源。 |
2 |
Asclepion(德國阿斯克萊) |
成立于1977,總部位于德國耶拿,致力于發展醫用激光科技,研發出全球第一臺Er:YAG激光。 |
3 |
Elesta |
成立于2005年,由Esaote(超聲波設備生產的領導者)和El.En.共同創立,旨在開發、生產和銷售微創手術領域的創新系統。 |
4 |
Quata System |
成立于1985年,總部位于意大利米蘭,是世界上最大的激光和光學研究中心CISE的分支機構,是全球激光市場重要參與者,除美容外,其專業從事2個領域:手術與藝術。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億歐大健康,思宇研究院整理)
4.Cynosure(賽諾秀)
高科技美容激光公司,成立于1991年,總部位于美國麻省波士頓,2005年在納斯達克上市。2012年推出了全球首臺皮秒激光產品。2011年、2013年全資收購ConBio(最早將皮膚激光美容理念自海外引入中國的品牌激光公司之一)和Palomar(生產IPL設備和激光的美國公司)兩家激光公司,進一步擴大醫療器械創新網范圍。
2017年3月,被全球領先的醫療和診斷公司Hologic公司收購。
5.Fotona
成立于1964年,總部位于德國,是全球史上最悠久的激光公司之一,生產基地設在斯洛文尼亞、丹麥等地,中國區總部于2008年在北京成立,如今已分別在廣州、上海等地設有多個辦事處。公司擁有多項歐盟注冊的獨家專利技術,擁有豐富的激光醫美產品線,主要產品包括:FotonaQX Max祛斑王、“飛梭”點陣鉺激光、蕊麗私密激光、Fotona 4D極塑提拉系統、雙點陣超級平臺、Tightlase減脂激光、紅色先鋒(血管治療)等,多項產品為全球首創,并獲得了美國FDA、歐洲CE和中國NMPA全面認證。2017年4月,漢德資本收購Fotona。
(注:本節國際企業信息來自網絡、億歐大健康“厲害了這些巨頭!不得不看的全球醫美器械版圖”等文章,思宇醫械研究院整理;僅列出部分代表性企業,歡迎后臺留言補充)
(二)國內——星火遍布,代表型企業數量穩中有升
1.復星醫藥
成立于1994年,是國內擁有領先地位的醫療健康產業集團。醫美版圖包括Alma Lasers(飛頓)、Chindex Medical Limited(美中利合資,復星醫藥控股51%)。
序號 |
企業名稱 |
簡介 |
1 |
Alma Lasers (飛頓) |
El.En的分拆集團,設計和制造用于醫療領域應用的激光和光源。 |
2 |
Chindex Medical Limited |
成立于1977,總部位于德國耶拿,致力于發展醫用激光科技,研發出全球第一臺Er:YAG激光。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億歐大健康,思宇研究院整理)
2.奇致激光
成立于2001年,總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是國內生產和經營激光、強光類醫療及美容設備為主營業務的高科技企業,國內領先的光電醫療美容方案提供商之一,先后承擔了十多項國家和地方重點光電醫療項目。2001年推出國內首臺光子嫩膚設備,2005年最先將E光設備引入中國,2010年在全球首創水動力輔助吸脂系統。近日,互聯網醫美平臺企業新氧科技宣布,將以7.91億元總價、收購84.49%的股份。
3.半島醫療
成立于2008年,總部和研發中心位于深圳,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經全球頂級咨詢機構Global info research評為“未來5年全球皮膚科最具潛力品牌”( 2018年全球研究報告)。在深圳、重慶、長沙設有3家生產基地,并在北京、上海、南京、重慶、美國硅谷設有區域銷售中心,營銷服務、售后網絡遍布全國。截止到2020年底,半島醫療已獲得FDA、CE、NMPA等近50余項全球認證,申請國內外專利300余項,其中已獲授權專利142項。公司明星產品有:第四代黃金微針、6D黃金微雕、AI溫控射頻、私密熱瑪吉、舒敏專家、白癜風治療儀、激光生發帽等。產品覆蓋國內85%的權威醫院,并遍布全球70余個國家和地區。
4.深圳吉斯迪
成立于1995年,總部位于深圳,公司業務涵蓋醫療美容儀器、家用美容儀器、化妝品等領域,旗下擁有吉斯迪科技有限公司、吉愛絲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斯迪美容顧問有限公司三家企業,2008年,成為全國唯一一家進駐奧運村為北京奧運會運動員提供美容服務的高科技企業。業務范圍覆蓋生活美容儀器、醫療美容儀器、便攜小儀器、護膚品、科技美容會所等美容領域。
5.安德盛威
成立于2007年,總部位于北京市大興區,是集研發、生產、銷售、售后為一體的醫療美容設備制造商,致力于光學美容的研究和制造。產品運用于激光美容領域,如皮膚管理、嫩膚、減肥纖體、脫毛、洗紋身等。北京安德盛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從事出口業務,合作伙伴遍布近100個國家,獲得美國FDA認證、歐洲權威的TUV認證、ISO:13485體系認證、中國CFDA認證,和多項國家專利等。
(注:本節國內企業信息來自網絡、思宇醫械研究院整理;僅列出部分代表性企業,歡迎后臺留言補充)
總體來看,在經歷了行業整頓、企業洗牌,近年國內光電聲器械企業數量穩步提升,涌現出一批優質企業。但長遠來看,還有如下問題:一是國產光電聲醫美產品替代空間大,我國光電聲醫美市場產品主要以進口為主,以激光美容設備為例,市場規模前7的企業的市場份額超過90%,還存在較大的國產替代空間。二是本土企業的集中度還不夠高,不乏同質化嚴重、技術附加值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小型生產企業,缺少市占率高、擁有技術壁壘的頭部企業。2017年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多次發布政策文件,明確提出要“推進醫療器械國產化,促進創新產品應用推廣”,未來在監管趨嚴、技術升級、資本助推、需求擴大等多因素合力促進下,國內優質企業,通過兼并、收購的方式擴大自身實力與規模,助推外延+內生式雙邏輯增長,實現光電聲醫美器械行業的高質量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