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沒能抓住政策紅利,快速實現基層市場滲透, 就無法乘上這股春風為企業帶來 “芝麻開花,節節高”般的連鎖效應。那么,醫械企業要如何摸清門道,精準地向前邁進?
辦醫政策持續放開
為醫械市場降低門檻,注入活力
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提筆之年”,社會辦醫被書寫進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篇章中。為增加醫療資源的有效供給、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診療和健康服務需求。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續優化和改善辦醫環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醫械市場輸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6月3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社會辦醫療機構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配置“證照分離”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中提出:在全國范圍內,社會辦醫療機構乙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配置許可開始實行告知承諾制;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社會辦醫療機構乙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配置將由審批改為備案管;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優化社會辦醫療機構甲類大型醫療器械創新網配置許可審批服務。這一政策的提出,一方面釋放了社會辦醫的建設拳腳,另一方面為國內許多醫械企業打開了社會辦醫市場的大門。
日前,由《中國醫療設備》發布了《中國醫療器械進口替代產品分析報告》。該報告量化分析了醫療器械國產化率,反映了中國醫療器械產品進口替代現狀。截至2020年底,94.6%的二級產品類別已實現不同程度的進口替代。近4年進口替代優勢品類數量增幅超過70%。同時,2017-2020年期間國產化率0%的品種數量逐年減少。這期間,促使醫療器械產品國產化率突破50%的共計6740家企業。
辦醫聚焦“大專科,小綜合”
醫械市場可瞄準康復、骨科等領域
醫院管理模式轉向信息化
醫械市場走進數字化營銷時代
站在時代的風口,乘風而上,往往是理想之選。近幾年,移動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對醫療服務行業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為優化醫療服務,最大程度提高診療效率,互聯網醫療快速崛起,智慧醫院趨勢初現。
?
需要看到,醫療服務及管理模式的信息化轉變,意味著“高效”、“精準”、“低成本”、“透明化”將成為未來醫院發展運營的主要關鍵詞。醫械企業已經一腳踏入了互聯網營銷的淺灘。如何在目標市場中沖出重圍,需要這些企業改變傳統銷售模式,探索創新推廣之道,才有可能盡快上岸。?可以看到,當前,社會辦醫已進入新的十年周期。未來10年,將會是價值醫療與醫療信息化推進的10年。械企需要思考,自己在民營市場中已滲透了幾分?若想在其中分得一杯羹,那就需要加緊步伐,利用互聯網渠道優勢,開啟社會辦醫領域的重要端口,推動流量資源的市場化。?因為無論何時,社會辦醫這條“復利曲線”,越到變化革新的時刻,越能體現出其具有的巨大潛力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