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經過為期一周的公示后,陜西牽頭的省際聯盟(又稱10省聯盟)公布首輪耗材帶量采購中選名單,56個品規的人工晶體中選結果出爐。(文末附名單)
10省聯盟是目前涉及范圍最廣的耗材帶量采購聯盟,成員包括: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新疆建設兵團、湖南、廣西、貴州、海南,本次采購量為10省人工晶體類年采購量的70%,采購周期為一年,共涉及人工晶體近170000片。
在中選名單中,共有18家企業的56個品規議價成功,其中僅有6個國產產品中標,其余50個均為國外產品。
愛爾康有9個品規中選,在數量上名列第一,成為最大贏家。
由于保密要求,該項目并不公布降幅,根據集采規則得知,企業申報價格要求為:“全國最低省級掛網價”或“已開展帶量采購省(聯盟)中選價格”之中的低價。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中標產品大概率與目前市場最低價保持一致,甚至會小于市場最低價。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這樣的規則設計不以宣傳“降幅業績”為目的,但卻實實在在的保證了降價幅度,算是在當下嘈雜的耗材帶量采購項目中的一股清流。
另外有人認為,在“3+6”集采中,人工晶體價格已經觸底,10省聯盟的規則設計或許也是后發制人的一種妥協之舉。
不管怎樣,帶量采購的目的絕對不是“以降幅論英雄”,只要不背離初心,為醫保資金和患者謀福利,任何有利的嘗試都應當被接受和鼓勵。
國產中標占比僅10.7%
本次集采國產中標情況并不理想,56個產品僅占據6席,占比10.7%,不及“3+6”聯盟的國產中標占比的18.2%。
其中,國產中標的6個產品,包括:
愛博諾德3個產品,成為本次集采最大的國產贏家;
蕾明視康2個產品;
世紀康泰1個產品。
外企中標廠家包括:愛爾康中標9個產品;國內卡爾蔡司代理廠家上藥中標9個;豪雅捷美士中標5個產品等。
眾所周知的是,眼科產品技術壁壘較高,此次參選的品種大部分是非競爭性、技術含量高、甚至是獨家品種。從這個方面來看,人工晶體的國產替代之路,仍任重而道遠。
省際聯盟,“起早趕晚集”
由陜西牽頭的省際聯盟可謂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但此前一直停留在統一數據庫、價格聯動的層面,并未具體實施過跨地區的聯合帶量采購。
2018年底開始,由4+7發起的帶量采購風潮席卷行業,一直躍躍欲試的省際聯盟終于伺機出動。
從本次項目的集采流程來看:
2019年8月,放風。陜西發文,擬針對人工晶體、心臟起搏器、吻合器、透析管、超聲刀五類高值耗材開展帶量采購;
2020年7月17日,組團。以陜西牽頭的省際聯盟確定針對人工晶體開展跨區域帶量采購;
8月6日,確定限價和入圍。明確現場議價規則流程;
8月17日,公示擬中選結果;
8月25日,確認中選結果。
2019年就開始著手啟動醫用耗材帶量采購工作,后續由于各種原因落地一再推遲,直到今年8月項目才落地,“老大哥”陜西也算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中標價,小于等于“3+6”
根據商務部《2017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10省聯盟銷售總額約占全國總銷售額的13.91%,雖然占比不及“3+6”聯盟和重慶、云南、貴州、河南四省聯盟,但其本次選取的帶量采購品種很“巧妙”,是已經江蘇、安徽、京津冀九省聯盟三個帶量項目中出現的人工晶體。
經過各地多輪的“價格碾壓”,人工晶體的“空間”已經一降再降。
從已公布的人工晶體談判結果看:
安徽平均談判降幅為20.5%;
江蘇平均降幅約26.89%,最高降幅38%,平均降幅26.89%;
京津冀“3+6”聯盟談判后,平均降幅約53.72%,最高降幅84.21%。
根據限價規則,10省聯盟要求企業填報全國最低省級掛網價”或“已開展帶量采購省(聯盟)中選價格”之中的低價。
很明顯,目前的全國最低價大概率來自于“3+6”聯盟的砍價成果,所以本次集采的中標價一定是等于小于“3+6”集采中標價。
舉個例子直觀的感受一下:
愛博諾德的一款產品在“3+6”集采中以3899元的價格中標,在10省聯盟的報價表上,愛博諾德申報了同樣的3899元,在談判過程中,有沒有降價無從得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款產品最終中標價一定是小于等于3899元。另外,以“3+6”中標價申報,或許也是大多數企業在該項目中的申報策略。
▲3+6聯盟中標公示
▲10省聯盟申報產品及申報價格
▲10省聯盟中標公示
人工晶體集采遍布全國,已成耗材帶量采“煉金石”
▲參與人工晶體帶量采購的地區
為什么大家都“偏愛”人工晶體?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臨床用量大,金額高;另一方面,相比其他耗材,人工晶體的采購分組已經摸索出一套規律可循。
在全國耗材集采規則尚未出爐的當下,人工晶體采購的“遍地開花”不失為一種“煉金石”般的有利嘗試。希望通過各地的實踐打磨,最終能夠反哺耗材國采,呈現出更加完善的全國耗材集采規則。
附:省際聯盟公立醫療機構人工晶體跨區域聯合帶量采購中選產品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