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HO最新數據顯示,心血管疾病仍是是全球的頭號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多于任何其它死因。2016年,估計有179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總數的31%。其中,85%死于心臟病和中風。1998年推出的多層螺旋CT(MSCT)使得心臟成像成為可能。2000年和2002年相繼推出的8層及16層MSCT實現了心臟冠狀動脈成像。2004年出現的64層MSCT顯著提高了冠狀動脈檢查的成功率和影像質量,越來越多的醫生和患者開始接受這種無創診斷方式。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高發、CT在其中的重要診斷價值以及對CT技術發展的追求,讓很多影像廠商都愛強調“這款CT能掃描跳動的心”!
一、為什么說能掃描心臟的CT很牛?
?
影響心臟CT影像質量的因素有時間分辨率、空間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其中,時間分辨率由CT機架旋轉速度、扇區重組技術、雙源技術和探測器的寬度共同決定;空間分辨率取決于探測器技術的進步;密度分辨率由CT球管技術決定。X-Y軸時間分辨率又稱圖像時間分辨率是能否捕捉心臟運動的決定性因素。Z軸時間分辨率又稱掃描時間分辨率,可直接減小掃描中心率波動對影像的影響。提高CT機架旋轉速度,從而提高圖像時間分辨率,是很多廠商主攻的方向之一[1]。與CT機架旋轉速度一樣重要的是心臟成像的重組技術。雙源CT和單源CT在提高圖像時間分辨率的區別在于雙源CT采用雙X線管(硬件),而單源CT大都數采用的是多扇形重組技術(軟件)來完成。
二、CT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應用
?
心臟CT檢查的適應癥包括心絞痛、心絞痛等同癥狀;其他檢查不能提供有效的診斷;懷疑先天性冠脈血管異常;心臟搭橋的通暢和心肌病的檢查等。從檢查快捷和經濟角度出發,相關研究表明心臟CT能夠減少約54%診斷時間和約38%的花費[2]。此外,心臟CT檢查可以探測異常起源的冠狀動脈、冠脈血管支架的通暢,以及心臟搭橋血管的通暢,這些有效的檢查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有創手術。
?
目前,CT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心臟血管鈣化積分CCS(coronary calcium score)和心臟CT冠脈造影CCA(coronary CT angiogram)。心臟血管病灶鈣化主要分為4大類:0-沒有鈣化;1-99輕度鈣化;100-399中度鈣化;大于400屬于嚴重鈣化。研究已證明,鈣化積分是直接與心臟危險事件及心臟血管的阻塞程度有關[3]。也就是說鈣化成度越嚴重,未來3-5年就越有可能出現心肌梗塞和死亡。研究表明正常成人每年心臟梗塞或死亡率是0.2%。鈣化積分1-99之間的每年心臟梗塞或死亡率是0.4%,100-399是1.3%,大于400就是2.4%。因此,探測心臟血管鈣化程度不僅可以診斷亞臨床心臟病也可以提供預后價值。
? ? ? ?
心臟血管鈣化積分CCS
?
而可以在幾秒內完成的無創檢查CCA,可探測心臟血管病變的阻塞程度,且血管的清晰度可以跟有創的冠脈造影媲美,如果發現輕度和中度的疾病,可以用藥物治療。只有嚴重的阻塞才考慮介入治療。研究已經表明CCA對冠心病不僅有診斷價值,也有重要預后預測價值[4]。
? ? ? ?
心臟CT冠脈造影CCA
三、最近發布的兩款能掃描心臟的CT
1、佳能醫療:Aquilion One / Genesis SP
? ? ? ?
2020年7月20日,佳能醫療宣布推出了一款新的心臟CT:Aquilion One / Genesis SP。這款CT能夠提供一個從評估到治療的全過程心血管疾病解決方案。Aquilion One / Genesis SP采用了一站式全心采集和先進的智能Clear-IQ引擎(AiCE)深度學習重建(DLR),能為醫生提供清晰的影像;由于從采集到分析的自動化工具(例如SURECardio和Vitrea高級可視化),增強了工作流程功能,可以輔助醫生快速診斷;占地面積較小(204平方英尺),可兼容大多數現有的CT機房,可滿足各種技術需求的獨特可擴展性以及節能模式的改進,所需的成本更低;以患者為中心的增強功能有助于改善安全性、舒適性和便利性。
2、東軟醫療:NeuViz Epoch 無極512層全景多模態CT
? ? ? ?
2020年6月,國內醫學影像老牌企業東軟醫療宣布其超高端CT新品——NeuViz Epoch 無極512層全景多模態CT獲得了NMPA審批上市。寬體覆蓋定制球管與全景追光者探測器硬件加持,使無極CT具備0.259秒轉速,16cm螺旋+16cm軸掃覆蓋的強大掃描能力。無極CT只需要一次掃描,即可通過多參數、多角度進行多模態數據分析,減少患者重復檢查的困擾。0.2秒完成至快心臟掃描,能夠在自由呼吸,自由心率下完成,對患者配合度的適應范圍更寬;60kV低劑量掃描,為嬰幼兒提供更安全的保障;0.17mm可視分辨率,隱匿病灶精準診斷,避免誤診漏診。無極CT的全影像檢查流程實現了智能工作操作模式,從智能視覺引導,一站式成像,云端診斷互聯,全程影像跟蹤,再到專病專應用,精簡操作,一站式完成。
結語
1972年,Hounsfield因發明CT而獲得諾貝爾獎時曾預言“CT下一個有所作為的領域將是心臟成像?!卑雮€多世紀以來,全球的工程師都在努力研發能更好地捕捉心臟運動影像的CT。期待未來CT技術能有更大的突破,造?;颊摺?/span>
?
參考資料:[1]呂濱, 劉玉清, & 沈云. (2007). Ct心臟成像的技術進展.?中華放射學雜志,?41(010), 1011-1013.[2]Prat-Gonzalez, S. , Sanz, J. , & Garcia, M. J. . (2008). Cardiac ct: indications and limitations.?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Technology,?36(1), 18-24.[3]張劍, 韓雅玲, 荊全民, 王效增, 李毅, & 張磊等. (2011). 冠狀動脈鈣化積分與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相關性.?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019(006), 318-321.[4]李慧君, & 楊明. (2012). 多排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現代醫學,?040(003), 25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