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不卡-日韩一品道-日韩一级一欧美一级国产-日韩一级视频免费观看-亚洲精品AV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爆乳一区二区H

醫療器械創新網

logo

距離創新創業大賽報名結束
48
16
37

會員登錄

用戶登錄 評委登錄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手機驗證碼登錄 還未賬號?立即注冊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醫療器械創新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

6大健康險公司387頁財報里的秘密:營收和渠道裂變,行業拐點已現

日期:2020-07-06

Amazing!


一個剛入行的分析師,如果沒讀過6大專業健康險公司披露的387頁年度財務報表,或許會認為,身處健康險的萬億風口上,這6家公司應該掙著大錢了吧?


然而事實卻是,這6家中的3家都還沒有盈利,經營利潤(利潤總額)為正值的3家公司中,太保安聯健康全年只掙到40596元。這筆錢,只能夠在上海陸家嘴租1000平的寫字樓辦公一周。


在宏觀面上,健康險絕對是一個大多數VC所尋求的容易獲得超額回報的賽道。在一個年增速超30%的行業里,再找到一家行業里持續成長的公司,兩者疊加就能獲得超額回報。


但事實是,現在這個行業還沒那么順利。行業里傳統的生產關系仍在延續其歷史優勢,而創新的力量則受阻于被高度監管起來的數據。健康醫療數據如果沒有真正打通,精算和風控就難以推進,好的健康險產品就無法推出。


這6大專業健康險公司,居于產業鏈的上游,但為何大多卻限于虧損之中?它們處于怎樣的境況中,在經歷怎樣的疼痛和生長,背負著怎樣的希望與夢想?


為此,動脈網對這6大專業健康險公司的2019年度及歷年年度財務報表進行解讀,以求對這些問題做一個解答。


概觀:15年摸索,從資產驅動負債走向“保險姓保”


七家專業健康險公司成立時間

(注:鑒于和諧健康還處于被中國銀保監會接管的狀態,故本文除特殊情況外,不再討論和諧健康案例)


國內目前有七家專業健康險公司,人保健康成立最早,2005年3月就已批準成立。而包括人保健康在內,四家專業健康險公司都在2005年-2006年這兩年間成立;瑞華健康成立時間最晚,2018年5月才成立。


在經營范圍上,7家都大致相似,如昆侖健康的經營范圍是“各種人民幣和外幣的健康保險業務、意外傷害保險業務;與國家醫療保障政策配套、受政府委托的健康保險業務;與健康保險有關的咨詢服務業務及代理業務;與健康保險有關的再保險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資金運用業務;中國保監會批準的其它業務。”


(注1:瑞華健康在其2019年年報中,未詳細披露經營區域。)


在經營區域上,各家目前差別較大。人保健康的經營范圍最廣,覆蓋了全國絕大部分的

省(直轄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而太保安聯健康的經營范圍則只有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四川省四處區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互聯網渠道的興起,區域的壁壘恐將被打破,復星聯合健康等近年在保險互聯網渠道端的開拓值得重視。


經營區域和成立時間的不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收入規模和資產規模。在這6大專業健康險公司中,成立時間最長和經營規模最大的人保健康擁有絕對領先的收入規模,在2019年,人保健康創下了215.79億元的營業收入,比其余5家的總和還多。



六大專業健康險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合計388.99億元,占2019年健康險原保費收入的比例為5.5%。


人保健康同樣擁有實力絕對領先的資產規模,2019年的資產規模達到了414.29億元;僅成立兩年的瑞華健康的資產規模最小,僅為3.16億元。



在利潤這個指標上,居于領先地位的是平安健康,平安健康在2019年實現了5.81億元的經營利潤。


注: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本文結合行業情況及本文分析標的實際情況,特選擇“凈利潤”和“利潤總額”這兩個核心指標。


從圖中我們可看出,4家健康險公司都在2019年實現盈利,只有成立時間較短的復星聯合健康和瑞華健康還處于虧損中。但是,將其財務數據細究起來,在利潤總額這項上,人保健康仍然處于虧損中,其盈利的原因為受遞延所得稅的影響。去掉遞延所得稅的影響后,太保安聯健康的利潤則僅為40596元。


縱觀專業健康險公司15年的發展經歷,它們曾長期處于探索之中。在過去消費者風險保障意識不足的行業早期階段中,專業健康險公司曾長期跟風壽險公司,最顯而易見的,是在資產驅動負債模式勃興的2012-2017年,很多專業健康險公司也都通過發展中短存續期護理險,變相發展儲蓄型業務,喪失了專業健康險公司的專業性,彼時的“專業”二字不是身份的象征,更像是一種身份的桎梏。


徹底改變專業健康險公司經營邏輯的,是監管部門“保險姓保”的強力引導和市場需求的勃興。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人們風險保障意識的提升,也使得保障型產品有了廣泛的市場需求。由此,專業健康險公司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有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綜合行業情況和企業自身情況來看,2020年,將是六大專業健康險公司增長曲線再度上揚的重要拐點。


這6大專業健康險公司,雖然2019年的財報數據在經營利潤上并不樂觀,但是它們在保費收入增速上,成績可謂誘人。


注:瑞華健康成立于2018年5月,在當年保費業務收入只有74萬元,其在2019年雖然取得了961.4%的增速,收入規模量級仍然較小。


從中我們可看到,除了成立時間較短的瑞華健康,增長數值不太具有參照意義外,復星聯合健康和平安健康這兩家企業在2019年的保險業務收入上較2018年實現了倍增,平安健康實現了112.8%的增速,復星聯合健康實現了249.8%的增速。而其余三家保險業務收入增速也較快,增速最低的太保安聯健康也實現了35.0%的增速,六家專業健康險公司在保險業務收入上全部跑贏了“大盤”——2019年健康險保費收入7066億元,增速為29.7%。


在宏觀面上的分析之后,接下來將進行個案分析,每家企業都有其獨特情況。


個案分析:八仙過海,各有神通


復星聯合健康:互聯網優勢明顯


復星聯合健康保險業務收入從2018年的5.2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8.19億元,個險和團險業務都增幅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險業務收入構成中,復星聯合健康的個險業務遠大于(數倍于)其團險業務,而其它家都主要是團險業務為主,原因是復星聯合健康在互聯網渠道端發力明顯,互聯網面對的是原子似的個人,所以其個險業務才會遠大于團險業務。


正是為此,復星聯合健康在2019年的總保費收入為18.19億,但是手續費及傭金支出這一項中,數值達到了6.84億元,渠道費用非常高昂。


據其2019年年報披露,為保費收入貢獻明顯的五大產品主要都依賴于互聯網渠道銷售。


(圖片來源:年報截圖)


對于未來的發展,復星聯合健康將“堅持保險姓保,堅持產品創新,堅持以長期型、保障型產品為主的產品經驗策略,堅持價值增長,持續探索醫療+保險之路”寫進了其戰略部署中。


或許這也是整個健康險行業將堅持的道路。


人保健康:個人健康險暴增162.6%


對于保費收入超百億的人保健康來說,其保費業務收入從2018年的147.98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24.23億元,實現了51.5%的增速。而進一步細化來看,其個人健康險從33.99億元增長到89.27億元,創下了162.6%的增速。


(人保健康保險業務收入情況 )?單位:億元


在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上,人保健康2019年支出僅為7.29億元,這個數字微大于復星聯合健康的6.84億元,但在保險業務收入上,前者卻為后者的10倍以上。人保健康營業支出的大頭是在賠付支出上,2019年共賠付了125.42億元。



(人保健康2019年賠付情況)


在人保健康的營業收入中,值得一提的是,其在財報中特別注明了健康管理業務的收支情況。2019年,人保健康實現了健康管理收入0.32億元,支出0.42億元;2018年,健康管理收入0.22億元,支出0.46億元。


雖然人保健康健康管理收入只是千萬元量級,且連續兩年都是虧損的。但是從行業經驗來看,健康管理業務的發力,將對整個業務體系起到巨大的帶動作用,產品的精算、賠付支出等部分都將直接受益。


在產品層面,其收入前5的產品如下:


(圖片來源:年報截圖)


在戰略上,人保健康提出未來將打造“健康保險+健康管理+信息科技”的運營模式。


平安健康:健康管理業務達到10億元量級


從2018年到2019年,平安健康數據耀眼,好幾項核心數據都實現了倍增,收入從39.16億元增長到78.57億元,營業利潤從3.19億元增長到5.82億元,凈利潤從1.44億元增長到4.06億元。


具體到保險業務上(平安統計的是原保+再保),更是從43.63億元增長到92.85億元。



從圖中我們可看到,平安健康的保險收入結構中,個人健康險及意外險的增長幅度是最大的,這和人保健康一樣。


不過以上并不是其最耀眼的業務,平安健康最耀眼的業務是健康管理業務,在2019年該業務貢獻了接近10億元的收入。未來,健康管理業務或將成為平安健康的新引擎,帶動整個生態的良好發展。



在產品上,保險收入居前5位的險種保費收入占到了平安健康總保費的87%。


(圖片來源:年報截圖)


從以上我們可看出,平安健康收入排前5的險種都是醫療險,再結合其體量巨大的健康管理業務,可以預見平安健康的業務未來還將大幅增長。?


在戰略上,平安健康提出:將積極響應國家《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要求、參與國家醫療保障體系建設、致力于為民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保障需求,以專業服務、風險控制為基礎,發展純保障型醫療醫療健康保險和健康服務等業務。


昆侖健康:投資驅動,扭虧為盈


2019年,昆侖健康發生的最大變化是扭虧為盈,實現了1.34億元的凈利潤,而在2018年,其虧損了7.7億元。


扭虧為盈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在健康險業務上,昆侖健康從18.03億元的收入增長到33.55億元,近乎實現了倍增;二是在投資收益上,2018年昆侖健康投資虧損1.11億元,而在2019年,其在投資上實現收益11.59億元,投資收益對利潤的貢獻是昆侖健康扭虧為盈的主要原因。


在產品上,昆侖健康保費收入前5的險種中,主要還是存續期保險和重疾險。


太保安聯健康:分保費是收入大頭,

全年艱難盈利40596元


從2018年到2019年,成立時間不長的太保安聯健康也成功實現扭虧為盈。在2018年,其利潤總額虧損1.72億元,到了2019年,其利潤總額為40596元。


太保安聯健康的整個收入結構與別的專業健康險公司差別很大,別的公司保險業務收入主要是原保費收入,而太保安聯健康的原保費收入卻只占整個收入的比例不到10%,分保費收入占了絕大部分比例。


在其原保費收入中,2019年團險收入為3.47億元,個險收入只為0.07億元,團險又占了絕大部分比例。


在產品上,太保安聯健康的險種單一,主要為一年期團體醫療險,產品的創新度不足。這與其成立時間不長有關。


(圖片來源:年報截圖)


在2019年年報中,太保安聯健康對自己做了一個點評:由于市場環境方面,短期健康險市場的整體發展模式和價值形態尚在探索,業務發展面臨不確定性,商業模式方面,公司自身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專業健康險公司仍需進一步探索可持續經營模式。


瑞華健康經營時間較短,本文就不再展開分析。


總結:憂喜參半,健康險如何乘風破浪?


在將六大專業健康險公司的數據分析完后,我們可看出,這6大專業健康險公司近一兩年的發展,可謂憂喜參半:喜的是,它們在保險業務的收入皆跑贏了大盤,復星聯合健康、平安健康等企業更是實現了倍增,再具體到健康險業務來說,每家都實現了超過50%以上的增長,遠遠跑贏了大盤;憂的是,雖然專業健康險公司處于風口之上,但它們的盈利情況并不樂觀,只有平安健康和昆侖健康這兩家健康公司取得了可觀的利潤,其它家感覺都還限于“彷徨”之中。


從政策、市場規模、市場需求等多個維度看,2020年注定是健康險發展的“大年”,專業健康險公司可謂具有得天獨厚的機遇。


從行業表征出的實踐情況來看,專業健康險公司或可從下面三個方面突圍:


第一,應回歸“保險姓保”。從這6家專業健康險公司保費收入排前5的產品來看,有幾家企業長期醫療保障性產品嚴重不足,收入還依賴于存續性金融產品,這與當前的“大政方針”已相背離。只有擺脫舊有路徑,去設計和開發能提供健康醫療保障的產品,才是真正的方向。


第二,行業目前的科技化和信息化程度不足,這個問題在渠道上反映得比較明顯。健康險行業還是一個相對保守和傳統的行業,用戶投保目前還大量依賴紙質的復印件和復印影像件等,這給數據的積累和科技的應用帶來了阻礙。如果能實現全流程的信息化,那么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創新將會助推整個行業駛入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第三,健康險公司應發力醫療服務端。用戶買保險并不是為了出險,而是為了享有醫療保障以及好的醫療服務,“健康保險”如果拆分為“健康”和“保險”這兩個詞,那么用戶買的一定是“健康”。就此,專業健康險公司應去推動用戶健康的管理、就醫的便利、保險理賠和報銷的便利等。


從目前的境況來看,對包括專業健康險公司在內的所有健康險行業參與方來說,現在可能是一個需要大家重新站在地平線上的時刻。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返回列表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