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初,作者以30.29的價位入了少量基蛋生物的股,雖然沒有像萬泰那樣拉了好幾個漲停板,但漲到今天41.25的價位,我也是小滿足了一把。一直以來,我覺得基蛋生物是IVD上市企業中基本面優秀但價值被低估的企業,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基蛋生物的“三生三世”。
01、基蛋概況
基蛋生物創始于2002年,總部位于南京,于2017年7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國內設有28家子公司,海外經銷商接近200家。
02、增長和盈利能力分析
之所以說基蛋被低估,向內看:
一方面是因為其2019年報成績較好,且營業收入增長率連續兩個報告期都超過了40%,實現了三年穩步增長;
另一方面,2019年報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8.48%。
向外看:2019報告期內總營業收入近1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1.09%,在33家IVD上市公司中基蛋的增長率位居榜首,非常亮眼。
03、產品類型及區域分布
基蛋生物的主營業務主要有診斷試劑、診斷儀器、代理業務和檢測業務四大模塊,所占比例依次是75.4%、4.8%、15.3%和4.3%,其中,診斷試劑和代理業務占基蛋總業務的91%,足見其當家花旦之地位,那么,各類產品的營收增長情況如何呢?
從營業額看,代理業務及其他雖然占比不及試劑類份額,但能達到2倍增長,說明基蛋的產品種類非常豐富,非主營業務類產品之間具有很強的互相補充收益的能力,潛力不容小覷;與之形成反差的是POCT儀器,今年儀器類營業收入較上年減少了近7個百分點,分析最大的可能性是儀器非耗材,購買后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消化,進而影響銷量。
從地理區域來分析
2019年度各大區的營收分別為中南區2.6億、華東區2.2億、西北區1.5億、西南區1.4億、東北區0.9億和華北區0.8億。
中南、西南區營收高的主要原因分析可能是其在四川的第三方檢驗業務、在黃石、廣安實行屬地化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布局、在湖北鄂東養老產業的布局等等多方共同相互作用的收益;
華北區營收墊底的主要原因分析是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大、進入市場難度高、步伐緩。
從產銷來看
2019年產量和銷量比去年都有所提升,庫存量明顯下降,說明基蛋的銷售模式滿足企業當前發展,穩步前進。另外,2019年POCT試劑的銷量跟去年相比增長率達21.6%,遙遙領先POCT儀器和生化試劑。
04、運營能力和成本分析
通過雷達圖的分析,基蛋生物成長性良好,整體收益率高;償債能力方面,公司流動、速動比率連年下降;運營能力有好轉,但應收款賬期變長。利潤增加的幅度較好,使得公司現金流量良好,公司整體效益較去年提升。
05、人均創利能力和學歷結構
從基蛋2017、2018和2019三年的數據來看,基蛋的人均創收和人均創利逐年提高,說明其內部管理能力很強。
大道至簡,人才蓄水池的整體思路框架非常簡單
從“道”上講,就是用好現有的人才和把控流入的人才;
從“術”上講,就是采用職業發展通道的思路,因材施用。
比如,針對應屆生啟動了名為“應屆生雛鷹計劃”的人才專項培養項目,對于專業對口的大學生來說,絕對是福音;針對內部研發人員,設立了“千里馬人才計劃”來吸引項目經驗豐富、產品意識強的技術骨干。
從員工學歷結構上看
基蛋2019年報告期內員工總數1729人,其中碩士及以上占比10.18%,本科占比39.73%,大專及以下占比50.09%。大專及以下的人數占比過高,本科占比過低,這也能解釋基蛋在人才培養和引入方面開始下功夫了。
06、寫在最后
2020有太多的大事發生,樁樁件件都觸目驚心,數十年難遇,新冠疫情的蔓延和反復更是引發了全社會大思考,在逆全球化的大環境和中國勢不可擋的進入老齡化社會雙重危機的加持下,國產取代進口是大勢所趨,逐漸步入不惑之年的80,90后們成了養老的主力軍,國產品牌的大力推廣對普通老百姓來說,絕對是一筆成本的縮減。中國經濟換擋醫藥醫療是大勢所趨,IVD也絕對是醫藥醫療細分市場中的一股清流,期望民族IVD也能殺出幾個潛力股和國家舞臺的大玩家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