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美國Edwards Lifesciences公司生產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系統”(TAVR,SAPIEN3)在國內上市。SAPIEN3成為首個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TAVR產品。該產品上市,無疑會給本來就已經非常火熱,已有四個國產產品的TAVR市場掀起更大的波瀾。作為結構性心臟病國際巨頭的明星產品,SAPIEN3有望帶來“鯰魚效應”,使得各廠家進一步從產品迭代、提高TAVR技術滲透率等方面來應對即將出現的激烈競爭。
?
一、Edwards如何走出這樣一條成功之路?
?
Edwards Laboratories于1961年正式成立,開發治療心臟病的植入物。1966年,Edward Laboratories被美國醫院供應公司(American Hospital Supply Corporation)收購,并在1985年,隨著美國醫院供應公司與Baxter International的合并,成為其心血管業務的一部分。1999年時,Baxter的心血管業務已經成為晚期心血管病醫療器械生產與服務商的領導者,全球銷售額已經超過8億美金。
2000年4月,原Edwards Laboratories業務從Baxter剝離,成為獨立公司,更名為Edwards Lifesciences,在NYSE上市。到2019年底,Edwards已經發展成為結構性心臟病的巨頭公司,員工超過14,000人,產品覆蓋超100個國家,年銷售額超43億美元,并且在過去十年中,一直保持著每年超過兩位數的銷售額增長率。Edwards如何走出這樣一條成功之路?讓我們從它的三個代表性產品入手,一探究竟。
? ? ? ?
二、Starr-Edwards機械瓣
Miles “Lowell” Edwards是一名擁有不斷探索的好奇心與發明創造激情的電氣工程師。1957年,在他退休之際,Edwards已經在航空、造紙、以及醫療器械方面擁有了63項專利。由于在小時候經歷過兩次影響心臟瓣膜正常功能的風濕熱,Miles Edwards一直夢想著能夠為心臟修復做些工作。1958年退休后,他開始了這一方面的探索。Miles Edwards在液壓和燃油泵操作方面的技術背景,使他相信具有泵血功能的心臟也可以機械化,于是,他找到了Dr. Albert Starr,俄勒岡大學醫學院一名年輕的醫生,闡述自己關于人工機械心臟的設計。后者告訴他,機械心臟的設計太為復雜,建議他開發人工瓣膜,解決更為迫切的臨床需求。
? ? ? ?
Dr. Albert Starr(左),Miles Edwards(右),以及Starr-Edwards機械瓣
?
Miles Edwards與Albert Starr醫生合作,對產品進行設計、開發、與測試,不到兩年時間,第一款二尖瓣人工瓣膜(Starr-Edwards瓣膜)問世,并于1960年9月21日被首次植入到患者體內。這次植入引起了轟動,被當時的媒體廣泛報道為“獲得奇跡性成功”的心臟手術,而Starr-Edwards瓣膜,也成為唯一一款FDA批準上市的二尖瓣籠球瓣。不到一年時間,Edwards和Starr醫生又推出了主動脈籠球瓣。據統計,在1960至1988年間,全球一共有超過175,000個該款瓣膜植入到患者體內。這兩款產品的成功,也帶來了Edwards Laboratories的創立。
三、Carpentier-Edwards生物瓣膜
Starr-Edwards這個革命性的產品給心臟病患者帶來了全新的治療方式。但由于使用的材料是硅橡膠,隨著植入時間加長,球體會有吸水的趨勢,帶來心臟瓣膜的異常,甚至引起球閥的堵塞。同時,由于機械瓣膜的異物性,植入機械瓣膜的患者需要終生使用抗血凝藥物,給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也有一定的風險。Starr-Edwards機械瓣膜上市后不久,Edwards公司便開始了對新一代瓣膜產品的探索。
?
在當時的各種新型瓣膜開發路徑中,脫細胞動物源瓣膜,即生物瓣膜,由于其結構的高度相似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得到了臨床的重視。于是,沿襲機械瓣膜開發的經驗,Edwards公司與當時全球著名的Dr. Alain Carpentier醫生合作,開發出了Carpentier-Edwards生物瓣膜。并且在1965年完成了首例植入。這款生物瓣膜上市后,由于其高耐用性、卓越的臨床表現,以及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的提升,成為了全球很多醫生的首選。在1976年,Carpentier-Edwards瓣膜成為了首批進入全球市場的生物瓣膜產品之一,奠定了Edwards全球心臟瓣膜領導者的地位。
?
看好生物瓣膜的前景,Edwards將產品開發的重心轉移到了生物瓣,在第一代瓣膜的基礎上,又于1981年開發出了更耐用,帶支架的Carpentier-Edwards PERIMOUNT牛心包脫細胞主動脈瓣,于2011年開發出了牛心包脫細胞二尖瓣。從一款產品,拓展到了一系列,使得PERIMOUNT系列成為了全球植入數量最多的生物瓣膜。
Carpentier-Edwards PERIMOUNT牛心包脫細胞主動脈瓣
?
四、SAPIEN介入瓣膜
1960年,首款機械瓣膜問世。之后的50多年中,瓣膜替換都需要通過手術完成,但換瓣手術創傷大,對于一些大齡或者高危患者并不適用,因此臨床中一直都在進行著新方式的探索。
?
1980年代,出現了經皮導管二尖瓣成形術,經皮介入方式創傷小、恢復快、風險低,因此,臨床上開始經皮導管主動脈置換術(TAVR)的探索。但由于該方法對局部解剖結構、血液動力學等都有高要求,而在當時外科瓣膜置換術經過20多年的發展,外科瓣膜替換術已經取得了穩定、可靠的效果,對TAVR的探索動力不足,使得其發展處于停滯狀態。
?
雖然如此,但還是有人堅持著對TAVR的探索。2002年,堅定認可TAVR技術的Dr. Alain Cribier教授,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下,通過與Percutaneous Valve Technologies (PVT)公司的合作,終于首次成功在患者身上實施了TAVR術。當時,Edwards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了TAVR的潛力,不僅在內部開展對該技術的研發,同時也在積極尋找外部合作,進行布局。2003年,Edwards收購了Jomed的經皮介入二尖瓣修復項目,又在2004年收購了EV3的二尖瓣修復項目,并且隨著完成對具有完整知識產權布局以及一定臨床經驗的PVT公司的收購,完成了Edwards在該方面的布局,使得Edwards擁有了最強大、最完整的經皮介入瓣膜項目,正式全力進入介入瓣膜市場。
?
2007年,Edwards在歐洲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業化TAVR產品:SAPIEN介入瓣膜。從此,TAVR瓣膜正式進入商業化時代,Edwards也又一次帶領了市場發展的潮流,跨入了公司發展的新階段。產品上市后,Edwards推陳出新,SAPIEN XT,SAPIEN 3等陸續上市,并且進入美國、日本等國家,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截止2019年,TAVR業務已經占據了Edwards超過60%的銷售額。Edwards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在過去十年中,每年銷售額的增長率都超過了10%, 股價也一路飆升,從2007年底的4美元,到2019年超過80美元,創造了一個奇跡。
? ? ? ?
Edwards Lifesciences 2009-2019銷售額變化
?
在大力推進TAVR產品的同時,Edwards還同時推動著二尖瓣、三尖瓣介入系統產品的開發,雖然這兩者的難度更大,但Edwards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功,2019年已經產生了占比1%的銷售額,相信假以時日,會獲得與TAVR產品一樣的成功。
?
五、淺析成功之道
?
從上面三款產品的發展史來看,Edwards無疑是一家創新驅動的公司,并且成為了瓣膜乃至結構性心臟病的領頭羊企業。而大刀闊斧的創新,對于醫療器械公司來說并不是那么容易,甚至可以說是風險非常高的事情,Edwards是如何做到的呢?分析公司歷史,有以下幾個原因:
?
1、對創新的追求
創新是Edwards一直秉承的信念,一直大膽追求具有顛覆性的進步,而從三個具有代表性的瓣膜產品來看,Edwards也確實做到了技術上的領先。能夠做到這點,除了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與臨床的緊密結合,還有就是對研發的投入:Edwards的研發費用,在行業中一直都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例如2019年,研發費用占銷售額比達到17.3%,并且還將在往后繼續保持這樣水平。Edwards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也會非常腳踏實地的推進,不是單純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將創新與業務緊密結合,能夠理性判斷對一個新技術的投入程度,并且在發現不合適時,能果斷、及時的停止投入。例如在公司上市之后,Edwards也進行了一些生物醫學方面的探索,例如使用組織工程方法培養生物瓣膜,以及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刺激新血管的生成,治療心臟缺血。但卻能在發現這些新技術可行性較低,投入價高,與現有業務無法很好匹配時,減少投入或者是停止項目,使得資源與人力能更集中在重點項目上。
?
2、臨床導向的產品開發
從Miles Edwards去尋找Starr醫生咨詢人工心臟設計時,臨床導向就刻在了Edwards這家公司的基因中。除了前文提到的三款瓣膜產品,Edwards還與心臟病醫生Dr.Jeremy Swan與Dr. William Ganz合作開發了第一個適用于重癥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監測球囊、與血管醫生Dr. Thomas Fogarty開發了第一個外周血管取栓導管。并且都在產品中加入他們的名字,體現出Edwards對醫生的感謝與尊重。與頂尖醫生的合作,造就了卓越的產品,有效填補臨床應用的空白。這些產品上市后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Edwards獲得了業內的認可,為其成為業內領導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以臨床為導向,也使得Edwards不僅僅成為了問題的解決著,也成為了趨勢的帶領者。
?
3、對既定方向的堅持與資源的集中
Edwards在成立之初,就決定圍繞著心臟病治療進行產品的開發。而它也一直在堅持著這個理念。與很多在發展階段不斷“做加法”的醫療器械公司相比,Edwards卻勇于“做減法”,對一些不符合主營業務方向的產品與技術進行了剝離,例如在2001年,將其利較低的血液灌注業務賣給Fresenius,在2007年將其外周血管支架Lifepath系列產品賣給了Bard,使得公司的資源能夠集中在核心產品以及技術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哪怕在最近幾年,當大多數醫療技術公司都在通過并購與橫向擴充業務時,Edwards一直堅持著將產品聚焦在結構性心臟病以及重癥監護技術。因為Edwards相信還有很多患者的需求未獲得滿足,并且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結語
從以機械瓣膜開辟新的市場,到成功抓住生物瓣膜與介入瓣膜的風口并引領產品發展,Edwards一步步將自己打造成為了領域巨頭。結構性心臟病的下一個風口是什么?希望不久的將來,Edwards會給我們提供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