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洶涌來襲,中國遭遇了一場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公共衛生事件。
新冠肺炎疫情還成為了一臺“顯微鏡”,細致入微地檢測中國醫療體系的各個方面,暴露了中國在傳染病、應急醫療等方面的短板。
“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的號召不斷體現在了一份份官方文件中,它們將如何在一線下沉、實踐,真正結成一張公共安全防護網,是全社會關心的話題。
PCR實驗室的建設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被推向高潮。
PCR實驗室,又叫基因擴增實驗室。可以通過將病毒體內所含的基因進行擴增的方法,測出一些病毒含量不高的感染者體內是否含有特定的病毒,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專用的一種檢測手段。
P2、P3是指實驗室的防護級別,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劃分,P2實驗室適用于對人和環境中有潛在危害的微生物的檢測、分析。
國家衛健委2月發布一份指南要求,針對新冠病毒進行的核酸檢測、抗原檢測、血清學檢測、生化分析等操作,應當在P2實驗室進行。
多部門發文,建設PCR實驗室刻不容緩
此次北京新發地疫情之后,北京當機立斷在豐臺區迅速啟動戰時機制,同時擴大核酸檢測范圍,隨調隨控。
據北京市政府通報,6月13日至16日,北京已完成35.6萬人的核酸檢測,6月17日又將完成對大數據篩查的35.5萬涉疫市場相關人員的檢測工作。
這與北京所具備的核酸檢測能力分不開。目前,北京市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機構已達到98所,可以應對激增的人群檢測方面需求。
但顯然,并非所有地區都具備這樣的核酸檢測能力,這是在前期抗疫過程中就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當前中國公共衛生體系亟待解決的短板。
也因此,多部門先后發文推動PCR實驗室的建設:
4月18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疫情期間新冠病毒檢測有關工作的通知》:
三級綜合醫院均應當建立符合生物安全二級及以上標準的臨床檢驗實驗室,具備獨立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能力。
5月2日,衛健委發布《關于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
所有三級醫院以及縣醫院開展建設PCR實驗室;
其他二級以上醫院也應當同時加強建設PCR實驗室。
5月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印發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的通知》:
實現每省至少有一個達到生物安全三級(P3)水平的實驗室;
配備聚合酶鏈式反應儀(PCR)等檢測設備,每個地級市至少有一個達到生物安全二級(P2)水平的實驗室;
6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施意見》:
首次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納入醫療衛生機構業務考核內容中。
國務院、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的相繼發文,促成了大規模的PCR實驗室建設需求。
擴大核酸檢測范圍已經是常態化防控措施。王辰、張文宏等專家多次表示,秋冬季節疫情可能再次傳播,從這個角度來說,PCR實驗室的建設也是在提前做準備——如果有下一次,不打無準備的“仗”。
市場剛需,60億增量
全國公立三級醫院數量為2263家,其中約60%醫院擁有核酸檢測能力,預計新增PCR實驗室需求數量為905家。
PCR實驗室對潔凈和恒溫恒濕有不同需求,所以一般會分為以下幾類:
對潔凈度沒有明確要求的PCR實驗室整體裝修造價約2500-3000元/㎡;
潔凈度為十萬級的恒溫恒濕潔凈要求的PCR實驗室整體裝修造價約3000-4000元/㎡;
低端PCR實驗室建設成本約60-100萬元,高端PCR實驗室建設成本約300-400萬元,假設平均建設成本為200萬元/家,新增建設投入約18.1億元;
假設PCR實驗室正常投入使用之后,帶動的試劑收入450萬元/年,每年累計試劑收入約40.7 億元。
近60億元的市場增量,對于提供PCR實驗室建設以及相對應試劑等耗材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新的增長點。
PCR實驗室特點:獨立區域設計、單一方向流程
標準的PCR實驗室分為四個區域:試劑準備區、樣品處理區、核酸擴增區、產物分析區。
避免污染是PCR實驗室設計建設首要考慮重點。
由于PCR技術的高度敏感性,PCR技術要求高、影響因素多,從樣品制備到結果的產生,任何一處細微的失誤均會造成結果的偏差,導致樣品的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
為了避免污染,保證結果準確性,PCR實驗室的各個工作區域必須嚴格遵循單一方向進行,即只能從試劑準備區→標本制備區→擴増反應混合物配制和擴增區→擴增產物分析區各實驗區之間的試劑及樣品傳遞應通過傳遞窗進行。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保證實驗室潔凈環境,人流物流嚴格分流,設計合理的壓力梯度,形成有序的氣流組織方向,切實做到避免交叉污染。
▲PCR實驗室平面圖
建設潮來襲,誰能分一杯羹?
設備廠商最早感受到實驗室建設潮的到來。
① 設備及試劑供應——銷量暴漲
▲四個區域的主要功能和配置
根據PCR實驗室四大區域的主要配置,PCR實驗室的必備儀器,迎來銷量暴漲。
新華醫療-生物安全柜銷量翻倍
春節后,新華醫療生物安全柜的訂單激增。疫情以來,新華醫療生物安全柜的銷售量總計六七百臺,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生物安全柜是微生物實驗室的必備設備,也是P2實驗室的核心設備,屬于三類醫療器械。其原理是控制氣流,使得微生物實驗操作過程中產生的空氣氣溶膠物質不進入實際工作區,確保樣本不受污染、微生物不外溢。
與生物安全柜類似,核酸提取儀、核酸擴增儀等設備供應商也將在PCR實驗室的建設“快跑”中分得一杯羹。據透露,珀金埃爾默在全自動核酸提取設備及試劑等設備耗材領域的銷售額隨之獲得超出預期的增長。
大批核酸檢測試劑制造商Q1營收暴漲,預期Q2繼續放量
之江生物、達安基因、華大基因、碩世生物等企業受益于核酸檢測試劑盒獲批,營收及凈利潤在2020年Q1暴漲。
以之江生物為例,
2020年之前,之江生物還在為1年不到2次的存貨周轉頻率憂心忡忡。新冠疫情出現后,做核酸檢測試劑盒的之江生物在“抗疫”的戰斗中一展身手。
2020年1月26日,在確認新冠肺炎人傳人之后,之江生物成為了國內首批獲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注冊證的企業,隨后快速量產檢查試劑盒。
2020年Q1,之江生物的凈利潤和經營現金凈流入量開始飆漲,三個月的時間凈利潤9982萬元,超過了2019全年的規模。
達安基因:營收5.89億元,同比+133.16%;歸母凈利潤1.80億元,同比+653.94%。
華大基因:營收7.91億元,同比+35.78%;歸母凈利潤1.15億元,同比+42.59%。
碩世生物:營收為2億元,同比+276.21%;凈利潤為1.04億元,同比+670.91%。?
6月1號,在碩世生物、圣湘生物等同行之后,之江生物也向上交所遞交了科創板上市申請。
在當前新冠檢測“應檢盡檢”的形勢下,PCR實驗室的建成,也將推動這些企業新冠核酸試劑的進一步放量。
② 第三方實驗室服務商——以“整體解決方案”為賣點
在新冠疫情之下,一些無法提供新冠檢測的醫院是通過將樣本送至第三方實驗室來解決檢測需求的。隨著國家對于醫院本身核酸檢測能力要求的提高,這種做法變得不合時宜,第三方實驗室的訂單量將會出現下滑。
“禍兮福之所倚”。第三方實驗室在PCR實驗室建設方面具備完善的解決方案,轉換思路,從PCR實驗室建設大潮中分一杯羹也未嘗不可。
潤達醫療-獲超60家PCR實驗室建設訂單
潤達醫療為PCR實驗室建設提供全產品鏈服務。PCR實驗室增量業務亮眼。
截至2020年5月底,潤達醫療共獲得超過60家PCR實驗室建設訂單,預計2020年貢獻收入超1億元;未來潤達醫療將計劃為約200家醫療機構客戶擴建PCR實驗室,預計有望為公司新增約4億元建設收入,約9億元/年的試劑收入。
除此之外,由于各地疾控中心的擴建,潤達醫療陸續接到各級疾控中心采購防控檢測設備的訂單;各地醫院門診部、傳染科的擴建,也為企業帶來業務增量。
迪安診斷-“神速”完成近百家PCR實驗室共建
與潤達一樣,除了自建實驗室外,迪安診斷還提供合作共建實驗室的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神速”完成了全國近百家醫院的臨床基因擴增(PCR)實驗室合作共建工作。
迪安診斷旗下子公司設置的PCR實驗室也已成為部分省臨檢中心與省醫院協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委員會共同指定的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技術人員上崗培訓實驗操作培訓基地。
③ 其他企業跨界加入
還有一些企業瞅準發展契機,也躋身PCR實驗室建設。比如樂普醫療。
樂普醫療這家一直圍繞在心血管疾病全生態產業鏈的企業,根據形勢的變化,開啟了傳染病核酸檢測(PCR)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包括為醫療機構提供包括實驗室體系搭建、人員培訓、耗材供應等服務,并幫助合作單位快速順利完成實驗室驗收工作。
據披露,樂普醫療PCR建設的團隊可在10-15天內完成全流程實驗室建設服務,還可根據院方的不同需求,提供多種個性化解決方案,在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基礎上,還可按需提供、呼吸道、消化道檢測、肝炎系列等多系列項目。
2020年下半場,各大醫院將熱火朝天的進入PCR實驗室建設。當國務院、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的相關要求達成之際,就是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到達一個新高度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