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不卡-日韩一品道-日韩一级一欧美一级国产-日韩一级视频免费观看-亚洲精品AV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爆乳一区二区H

醫療器械創新網

logo

距離創新創業大賽報名結束
48
16
37

會員登錄

用戶登錄 評委登錄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手機驗證碼登錄 還未賬號?立即注冊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醫療器械創新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

2020年Q1,跨國藥企Top5變局!

日期:2020-05-13

2020年4月底,在新冠疫情之下,跨國藥企紛紛亮出各自第一季度的成績單,從財報可以看出:大型藥企在2020年Q1的日子并沒有外界想象中那么難過


醫藥行業銷量迎來小高潮,一方面群眾大量囤積藥物以備不時之需,另一方面疫情導致疫苗等藥品需求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時間5月12日9時32分,目前新冠肺炎全球累計確診超417萬,累計死亡超28萬


相比之下:Q1之后,新冠疫情全球蔓延,Q2跨國藥企將要面臨的壓力可能遠比想象中的還要大......


當然,這只是2020年Q1的數據,“鹿死誰手,還未可知!”開局,讓2020充滿變數。


疫情之下,2020年Q1 跨國藥企Top5排名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020年Q1,跨國藥企Top5開局有較大變化,輝瑞暫居第三,BMS擠進第五

  • 羅氏Tecentriq當打之年,Ocrevus欲上峰巔不過,新品卻乏善可陳,僅2%的營收增長,無法高枕無憂,畢竟緊隨其后的諾華營收+11%!


  • 諾華:這家被預測將在未來超越輝瑞的藥企,終于在Q1得償夙愿!但是卻被羅氏強壓一頭。隨著諾華重金押注創新藥領域,年初+11%的高驅動,未來可期。


  • 輝瑞改革大刀闊斧,兩大業務的剝離轉型陣痛對Q1業績產生了負面影響(-8%),也是Top5中營收唯一下滑的企業其研發投入也低于目前披露的幾家!


  • 強生:以28.8億美元的研發投入(盡管-10%),成為Top5披露的幾家中研發投入最高!尤其是其COVID-19疫苗研發值得期待。


  • BMS:收購新基后回血,成功補位,強勢入局,排名上升3位,成為Top5新秀,未來與默沙東不相伯仲。


▲2020年Q1 全球Top5制藥營收排行榜

*匯率均以財報發布當日匯率換算(羅氏、強生、默沙東只計算制藥業務)


1羅氏制藥(Roche)?

2020年Q1制藥營收(億$):126.54,同比+2%

研發費用(億$):未公布


羅氏制藥2020年Q1營收122.62億瑞郎(126.54億美元)同比+2%,占總營收81%

*羅氏年報中,所有增長率均為固定匯率(CER),實時匯率:1瑞士法郎=1.032美元


羅氏制藥2018年獲批的超級流感藥Xofluza(巴洛沙韋)2020年全球的銷售額為2800萬瑞士法郎,+371%,為2020年Q1銷售額增長幅度最高的藥物。


排在第二位的是2017年獲首次批準用于治療血友病A患者的藥物Hemlibra是近20年來首個獲FDA批準的用于治療體內含有因子VIII抑制劑的A型血友病的新藥,在全球的銷售額為5.21億瑞士法郎,+146%。特別是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的增長勢頭非常強勁。


另一個增長勢頭強勁的藥物是阿替利珠單抗Tecentriq,受適應癥廣泛期小細胞癌和三陰性乳腺癌的影響,在全球銷售額為6.44億瑞士法郎,+99%


新藥領域,全球不同地區銷售收入呈現增長趨勢。

  • 在美國,銷售增長的3%主要來自最近推出的藥物,如Ocrevus、Hemlibra和Tecentriq,部分被來自生物仿制藥的競爭所抵消。

  • 在歐洲,由于對Tecentriq、Ocrevus、Perjeta、Hemlibra、Actemra/RoActemra和Kadcyla總體銷售額增長了14%

  • 在中國,最近上市的Perjeta和Alecensa藥物的強勁銷售力以及達菲(Tamiflu)和羅氏芬(Rocephin )等老牌產品的高銷量抵消了國家報銷藥物清單價格的下調和COVID-19對赫賽汀、安維汀和美羅華的影響。

  • 其它地區,銷售額增長了16%,主要貢獻者是Perjeta、Ocrevus、Tamiflu和Alecensa。

  • ?在日本銷售額也增長了3%,這也是受到最近推出的產品Hemlibra、Tecentriq和Perjeta的推動。


值得注意的是,羅氏在著手減少小分子制造能力,并增強生物制劑的生產能力,目前羅氏制藥正在分階段退出小分子藥物的過程


2諾華制藥?(Novartis)

2020年Q1制藥營收(億$):122.83,同比+11%

研發費用(億$):20.60,同比-10%


諾華全球營收122.83億美元,同比+11%其中:創新藥物部營收97.55億美元同比+11%山德士營收25.28億美元,同比+9%。


從地區看,新興市場的營收增長14%,其中中國區表現強勁,增長了18%(6.22億美元),主要由Entresto、Cosentyx推動另外,Q1季度的凈利潤為21.73億美元,同比增長22%。


在研發支出上,諾華第一季度支出20.60億美元,同比-10%,這主要由于諾華對臨床管線的精簡,從去年的超200個臨床項目,精簡到166個臨床項目。


▲諾華2020 Q1 營收Top 20藥物


諾華創新藥物部和仿制藥部門山德士,主要由以下藥物驅動:

  • 心衰新藥諾欣妥(沙庫巴曲纈沙坦鈉),銷售額為5.69億美元(+62%);

  • 脊髓性肌萎縮癥(SMA)的基因療法Zolgensma,銷售額為1.7億美元;

  • 銀屑病藥物可善挺(蘇金單抗)的銷售額為9.3億美元(+19%);

  • 兩種乳腺癌藥物Kisqali(瑞博西尼)Piqray(alpelisib)銷售額分別為1.61億美元(+ 82%)和7400萬美元。


另外,疫情期間,諾華率先在中國使用了數字化解決方案維持公司政策運營,其中包括患者參與和對醫療行業從業人員(HCPs)的多渠道營銷。


諾華與中國前三強網上藥店合作提供網上需要服務,并主持了400多次在線健康宣傳教育視頻直播活動


諾華集團首席執行官萬思瀚(Vas Narasimhan)表示,+11%的爆發增長,讓諾華在2020迎來了一個強勁的開局,目前,諾華全球有15個正在進行或將要進行的項目。”


3

輝瑞(Pfizer)?

2020年Q1制藥營收(億$):120.28,同比-8%

研發費用(億$):17.24,同比+1%


2020年是輝瑞急速轉型的一年,消費者健康、普強的剝離已塵埃落定,未來輝瑞輕裝上陣,專注創新藥


轉型陣痛對2020年Q1業績產生了影響,去年輝瑞就曾預測新輝瑞也將隨著轉型,或許會淡出連續多年保持的全球藥企收入前三名。


從制藥業務來看(創新藥+普強),2020年Q1,輝瑞營收120.28億美元,同比-8%;凈利潤34.01億美元,同比-12%


▲輝瑞2020年Q1 主要的13款藥物


輝瑞創新藥物營收100.07億美元,同比+11%。主要由4款藥物推動:抗凝藥物Eliquis乳腺癌新藥Ibrance口服JAK抑制劑Xeljans孤兒藥Vyndaqel/Vyndamax


抗凝藥物Eliquis營收13億美元,同比+29%,主要受非瓣膜性藥物、心房纖顫以及口服抗凝劑市場份額增加影響。另外,該藥在新興市場及美國市場的增長尤為強勁,增速分別達44%及34%。


乳腺癌新藥Ibrance營收12.48億美元,全同比+10%該藥在美國推出后乳腺癌適應癥后,市場發展迅猛,歐洲及日本新興市場增長37%;


口服JAK抑制劑Xeljans?4.51億美元,同比+7%美國市場業務主要是由于類風濕性關節炎適應癥帶來的銷售增長。


孤兒藥Vyndaqel/Vyndamax的銷售額則從2019Q1的0.41億美元增長到了2.31億美元,同比+463%。一方面,在去年5月,該藥獲FDA批準用于治療成人心肌病或遺傳性轉甲狀腺素介導的淀粉樣變性(ATTR-CM)心肌病后迅速放量;另一方面,該藥于去年3月在日本更新了ATTR-CM指標,促使國際市場業務增長156%。

*總體增長被部分營業收入降低抵消,包括由于專利到期的創新藥與仿制藥的競爭壓力、美國定價挑戰等。


與創新藥業務的增長相反,受Lyrica在美國的仿制藥競爭以及Lipitor和Norvasc在中國市場業績下滑(主要受集采影響)、萬艾可專利到期后,仿制藥帶來的持續沖擊等因素影響,普強業績下滑嚴重同比-37%,營收20.22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Lyrica的銷售額從11.86億美元下降到了3.57億美元,同比下降達70%,是降幅最大的藥物


在臨床試驗方面,受全球疫情影響,輝瑞已經于3月下旬暫停了某些正在進行的全球介入臨床研究試驗的招募部分,并推遲了大多數新研究的啟動工作。


而在4月下旬,輝瑞又著手恢復部分臨床試驗工作,在當地政府或衛生局允許的情況下,重新開啟招募工作以及新的臨床研究,當然,部分臨床試驗還是有可能會推遲完成。


4強生制藥(Johnson&Johnson)

2020年Q1制藥營收(億$):111.34,同比+9%

研發費用(億$):25.80,同比-10%


2020年Q1,強生在醫療器械業務(-8.2%)乏力的情況下,制藥業務(+8.7%)扛起了強生穩定增長的大旗,營收111.34億美元。腫瘤、自身免疫疾病、肺動脈高壓領域的產品是推動強生制藥業務繼續增長的關鍵。


腫瘤領域,多發性骨髓瘤的單抗藥物Darzalex即將接替Imbruvica成為強生腫瘤藥頭牌,在兩款藥物的高速增長下,腫瘤藥業務增幅19.7%,是強生表現最亮眼的領域;免疫領域,強生依靠兩款IL-23產品固守陣地。


▲強生2020年Q1?主要藥物營收


在新冠疫苗領域,強生在4月初宣布子公司楊森制藥與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管理局合作,共同投入超10億美元用于COVID-19疫苗研發,承諾向全球范圍提供10億劑疫苗


此次也在Q1季報中披露了這個計劃的實施路線圖:

  • 3月份獲得了候選疫苗,

  • 6月份之前完成生產前準備工作,

  • 9月份啟動首次人體臨床研究(first in human),

  • 12月份獲得初步臨床數據,

  • 2021Q1可獲得第一個批次的疫苗,能夠滿足緊急授權使用。


5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

2020年Q1制藥營收(億$):107.81,同比+82%

研發費用(億$):23.72,同比+76%


2019年11月21日,BMS完成了對新基740億美元的世紀大收購,獲得腫瘤、免疫、炎癥領域多個極具潛力的產品管線,同時將銀屑病藥物Otezla(阿普斯特)134億美元出售給安進。


以此,BMS在2020年Q1以107.81億美元,同比+82%的爆發增長強勢挺進前五,制藥營收略高于默沙東(第一季度營收106.55億美元)。


BMS旗下產品,抗凝藥Eliqus營收26.41億美元,同比+37%)、O藥(17.66億美元,同比-1.9%),新基龍頭產品Revlimid(29.15億美元,占總營收的27%)多發性骨髓瘤藥物Pomalyst(7.13億美元)、抗癌藥Abraxane(3億美元)等是核心動力。


新基Revlimid成BMS銷售龍頭,抗凝藥Eliqus退居第二。未來,如何推動O藥市場,可能是BMS考量的重要方向。


在研發領域,2020Q1,BMS累計將23.72億美元的費用投入到研發中,相較于2019Q1的13.48億美元同比+76%包括新基部分)。


監于BMS研發的變化,近日市場調研機構EvaluatePharma的預測表明:羅氏一直是全球腫瘤領域的領頭羊,不過隨著去年BMS和新基的合并,從2020年起,這一維系多年的格局將會發生改變


從2020年到至少2024年,BMS的腫瘤藥物銷售額將會超過羅氏


未來,BMS與羅氏的腫瘤大戰將會更加精彩!



2020年開端,隨著制藥巨頭財報同時進行的,還有他們大刀闊斧的架構重塑:

  • 2月5日,默沙東宣布剝離女性健康產品、過專利期品牌藥和生物類似藥,成立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

  • 2月6日,GSK也決定“一分為二”:一個將專注于藥品和藥物開發,另一個將專注于消費者醫療保健產品;

  • 2月12日,賽諾菲首席執行官Paul Hudson宣布改組公司管理層,重新梳理戰略架構,4位高管隨即離職。

從以上企業的表現中,我們看到:制藥巨頭們都在重新梳理產品線,聚焦優勢業務,這似乎意味著,剝離短板,聚焦長板,將成為下個十年制藥業的戰略基調。


在疫情肆虐的2020待著制藥巨頭帶給我們新驚喜!


另一方面,原以為新冠疫情之下,跨國藥企Q1均不景氣,但沒想到所有的壓力似乎都留在的Q2(我太難了!)。


猜中開頭,卻沒猜中結尾!

那么,疫情究竟對全球醫藥市場的影響如何,讓我們期待半年報的到來!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返回列表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