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4月8日,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程柯教授團隊開發(fā)了一種“即用型”人工心臟補丁,可以克服使用活細胞治療的諸多限制,并能有效修復急性心肌梗死動物模型的受損心肌,而且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相關(guān)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fā)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1]。
?
圖片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具體來說,程柯團隊將含有人心臟基質(zhì)細胞分泌物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synCSC)植入去細胞化的豬心肌細胞外基質(zhì)(myocardial extracellular matrix,?myoECM)——一種具有天然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和心臟組織相似彈性的理想支架,構(gòu)建了這種人工心臟補丁(artificial cardiac patch,artCP)。?該補丁可釋放細胞因子、外泌體等生物活性物質(zhì),促進血管新生、調(diào)節(jié)局部炎癥反應、促進細胞外基質(zhì)重塑等,從而治療受損心臟。同時,它不包含活細胞,不會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一舉兩得。
圖片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在這項研究中,程柯教授團隊分別通過大鼠和豬測試了人工心臟補丁的療效。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實驗顯示,與未治療組相比,人工心臟補丁治療3周后的大鼠心功能改善了約50%,心肌梗死面積顯著縮小(下圖C),危險區(qū)域存活心肌組織(下圖D)和左室壁厚度增加(下圖E)。
?
圖片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鑒于豬的心臟解剖結(jié)構(gòu)與人類相似,研究人員還通過對豬心肌梗死模型進行為期7天的初步研究,進一步驗證了人工心臟補丁的作用。他們發(fā)現(xiàn),與未治療組相比,心臟補丁治療后的豬心臟某些部位梗死面積顯著減少(下圖D、E),心肌纖維化明顯改善(下圖F),心臟功能也穩(wěn)定了。
?
圖片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在安全性方面,血樣評估表明人工心臟補丁移植不會導致實驗動物的肝腎損傷。
此外,實驗表明冷凍過的人工心臟補丁和新鮮制作的補丁同樣有效。這意味著人工心臟補丁比活細胞補丁具有更長的保質(zhì)期,有望滿足未來臨床應用上對“即用型”產(chǎn)品的需求。
相關(guān)論文:
[1]?Ke Huang et al. An off-the-shelf artificial cardiac patch improve scardiac
repair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ts and pigs.?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9)
參考資料:
1#?Off-the-shelf artificial cardiac patch repairs heart attack damage in rats, pigs (來源:Medical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