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立醫院必須關注的四大醫改動向
2019年,國家層面出臺諸多政策讓公立醫院應接不暇,比如567個縣域開展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也包括明年即將實施的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
?
如果,我們不懂改革的邏輯可能會覺得這些政策雜亂無章,從而忽視了外部環境的變化。
?
俗話說“溫故知新”,在2019已經余額不足之際,“醫學界”帶你一起回顧過去一年的重磅級政策,希望我們能從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中,找出“醫改”的底層邏輯,讓各級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往哪里邁?
?
▌NO.1 “整合醫療”時代!區域醫療機構從競爭到共生
?
首先我們必須提及“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概念,因為這樣有利于我們關注醫改時,能把聚焦在個體的目光轉向全局。?之前,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強調針對體系內各成員的改革,比如公立醫療機構改革、社會辦醫療機構改革;專科醫療機構改革、綜合醫療機構改革。但忽略了各醫療機構的協同和聯動,這樣不利于”健康中國”大目標的實現。?2019開始,這種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獨立屏蔽有被打開趨勢。?首先,在縣域醫療資源整合上,今年5月,國家衛健委下發《關于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通知》,今年5月國家衛健委發文要在全國500個縣域試點醫共體建設,隨后又公布了567個試點縣名單。該《通知》要求“力爭到2020年底,縣域就診率達到90%,縣域內基層就診率達到65%左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能力開展的技術、項目不斷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相關部門對縣域醫共體的考核不再是縣級醫院、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個體,而是縣域內就診率。?其次,在城市頂級醫療資源上,11月5日,國家衛健委下發《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提出由30家三甲醫院牽頭,通過建設分中心、分支機構的形式,在河北、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河南、云南、新疆八各省區試點建設區域醫療中心。?這意味著30家國內頂級的醫療機構即將把科教研、高精尖醫療機構輻射到8個省份。趨勢
以上兩個文件,是典型的整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探索。背后都有一個共性,鼓勵區域內各醫療機構從相互競爭走向合作共生。據“醫學界”了解,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在研究制定“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相關文件,該文件將重塑我國醫療格局,值得行業關注。
?▌NO.2?2020 三級、二級公立醫院同步迎大考
?
2019對于公立醫院來說,最關注的就是公立醫院績效考核。
?
元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這一重量級文件就已經下發,在首次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還有個別醫院因為病案首頁造假被衛健委通報的插曲,這一警示,進一步說明了國家層面對此事的重視。
?
年初是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部署,12月就迎來了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通知的下發。按照文件要求,2020年,所有二級公立醫院都要參加績效考核工作。
?
“醫學界”仔細對比兩份績效考核文件,發現無論是三級還是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評價指標都聚焦在四個方面,分別為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
趨勢
這些指標看似簡單,實則指明了我國公立醫院發展的方向。
簡單來說,隨著公立醫院籌資機制逐步明確,公立醫院的資金池進入了平穩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增長。在有限的資源下,如何保障公立醫院的公益性,這就要求醫院用好資金池,杜絕浪費。
毫無疑問,在2020年,三級公立醫院和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齊頭并進下,公立醫院必須提高運行效率,盤活存量才能長久發展。其中醫院最容易做到的就是降低藥占比、耗占比。同時,按照推進醫療機構合理用藥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2020年,規范西醫開中成藥有望延伸到二級醫院。
▌NO.3 醫共體能否總額包干?答案就快揭曉
?
2019醫療圈最熱的兩個關鍵詞就是“醫保”和“醫共體”,如果我們把這兩個人氣王放在一起會發生什么?
?
今年,全國范圍內確定567家縣域和兩個省份作為縣域醫共體的試點省份。目前,各地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開展醫共體建設了,但內部的結合“形式”是不夠的,還需要充分發揮醫保杠桿作用。
?
在縣域醫保結算上,《關于開展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的指導方案》給予的指導方向是“探索實行醫保按人頭總額預算管理,建立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機制”。這一方向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在縣域醫共體內提倡“醫保總額包干”制度。在這方面,除了深圳羅湖有了成熟經驗外,今年浙江也在這方面提出了探索。
趨勢
據“醫學界”了解,為了促進醫共體內涵建設,讓成員單位責任、利益、管理、服務真正實現一體化,目前國家醫保局已經設立了專家組,進行“醫共體總額包干”相關研究。在實體化建設方面,有望制定考核標準,達到考核標準后,醫共體有望實施“總額預付,結余留用”政策。該政策實施后,將會加速分級診療格局形成。
▌NO.4??醫保DRG上線,醫院靠增量獲利階段將結束
?
6月5日,國家醫保局發布《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 ,要求加快推動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國家試點工作,確定30個城市作為DRG付費國家試點城市。
?
原本,大家覺得DRG改革離自己很遙遠,但隨著后續CHS-DRG(醫保版DRG)的問世,醫院看到了DRG改革大勢所趨。
?
按照文件要求,30個城市要在國家DRG付費試點工作組的統一領導下,按照“頂層設計、模擬測試、實際付費”三步走的思路,確保2020年模擬運行,2021年啟動實際付費。
趨勢
對于這30個城市來說,離DRG實際付費的時間只有兩年。DRG實施,醫保部門是按病組給醫院支付費用,醫院的成本也會被均攤到各病組中。這意味著醫院收治更多的病人并不一定能帶來更大的利潤。
所以,大醫院要在兩年內,改變過去傳統靠增量提高醫療收入的模式,轉向提供疑難雜癥的診療上,轉向內部精細化管理,這其中,包括科室設置、人員布局、崗位設置都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