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醫藥行業的一系列政策正在給行業帶來重大調整和深刻變化,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兩票制、零差率、營改增、分級診療、藥占比、飛行檢查常態化等政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藥品零售行業的各個方面,醫藥零售業正在進行一系列的變革,如何尋找增長點,拓寬經營出路已經成為當前藥店經營的重要課題,在業內人士看來,發展醫械品類有望成為突圍增長點。
藥店面臨多重考驗 醫療器械成突圍增長點
醫療器械緣何成為下一座金礦?主要在于整體的政策環境變化、市場潛力以及未來藥店的定位。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8年零售藥店醫療器械市場總規模為741億元,占整體零售藥店銷售12.1%的市場份額。其中,網上藥店器械規模約為507億元,占68.4%市場;實體藥店器械規模約234億元,占31.6%。不難看出,在零售藥店醫療器械市場中,網上藥店規模要大于實體藥店,城市藥店市場大于非城市市場。
北京濟民康泰大藥房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劍峰
“目前在實體藥店板塊,醫療器械市場尚屬‘藍海’,但實際上在競爭性和毛利率方面都具備極大潛力。”北京濟民康泰大藥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民康泰”)董事長王劍峰表示,醫療器械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只要通過適當的營銷策劃,有機會實現凈增長3-5%。在這方面,濟民康泰無疑擁有話語權。據王劍峰介紹,目前濟民康泰的醫械銷售占比達12%。“實際上醫療器械屬于‘增量銷售’,經營得當,可以發揮協同營銷,提升藥店業績。”
正如前文所提及,從目前的形勢來看,“4+7”帶量采購進一步擴大范圍已成定局。假如“4+7”帶量采購的產品占比超過一定的比例,就會帶來一些變化,例如客流流失等,因此找準發展方向,調整產品結構,關注潛力板塊成為藥店當務之急。
再者,“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也為非藥品帶來重大發展機遇。《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等相關文件,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提出將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
作為民眾健康守門人的藥店,成為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綜合體,國民健康管理中心的定位也愈發清晰。在這個管理中心中,保健品、具有恢復保健性的醫療器械、功能性食品和藥妝將有望成為商品結構中的主力軍。
發力醫療器械 三大戰略打造利潤增長點
盡管醫療器械品類發展前景備受看好,但相對于保健品等品類,銷售占比并“不盡人意”。對此,王劍峰認為,造成銷售占比不高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此品類的單品毛利率不高,藥店的重視度不夠,與此同時,店員的推薦習慣尚未養成;另一方面,醫療器械品類供應商對店員的培訓較少,對消費者的教育程度仍然欠缺。
要打破該局面,拓展市場份額,王劍峰認為關鍵在于藥店的重視程度,“一把手”要充分認識到醫療器械的發展潛力并根據運營情況進行布局,設置專人專區獨立運營。以濟民康泰為例,其醫療器械經營面積占比在15%-20%左右。
再者,經營者可從商品力的打造以及提升專業化服務入手,補足短板。
醫療器械在康復治療以及慢病、自我測量檢查等方面,有著藥品不能比擬的優勢。結合目前實體藥店的定位以及市場表現來看,實體藥店以診斷治療與康復治療的品種為主,康復治療有逐漸走強之勢;品類則是以慢病、常見癥狀的產品為多。值得注意的是,器械店的內涵和外延已經從原來的輪椅,制氧機、呼吸機等,擴展到了血壓計,血糖計,尿酸儀等方面。“目前口罩、溫度計等品類的銷售量比較大,血壓計以及血糖儀等慢病品類在利潤表現上較可觀。”王劍峰分析道。
另外,相對于藥品類,非藥品類的剛性需求并不強烈,因此,在醫療器械的消費上,顧客消費往往更理性,因此更需要藥店店長和店員提供專業化的服務,這也是實體藥店相較于網上藥店以及商超的優勢所在。?
簡而言之,藥店需要一套專業帶教型器械品類服務模式,這包括品類數據分析、產品結構梳理、建設內訓師體系、打造專業旗艦店,以及年度品類動銷策劃等。單憑連鎖藥店難以獨立完成的,尤其在消費者教育上。“與穩鉑醫療器械的戰略合作恰好提升了醫療器械板塊的運營能力。”王劍峰認為,無論是在渠道維價抑或是專業化服務提升上,穩鉑醫療都契合了連鎖藥店的發展理念。
他指出,終端服務隊伍強大的公司合作,供應商的地面推廣團隊不僅可以為藥店做好服務,提供定期的產品培訓以外,有的還會駐店,提供銷售支持和一些維修培訓。“穩鉑醫療就做到了這點。”在品類運營規劃上,穩鉑醫療為提供完善的服務體系,實現整體目標的設定和達成,通過人員共管共享來實現系統順利落地執行。
在助力藥店專業化提升上,穩鉑醫療通過規劃旗艦店的三高檢測中心、呼吸康氧中心、助行醫療器械創新網、家庭護理中心、理療康復中心、助聽醫療器械創新網這六大醫療器械創新網。在與穩柏醫療的合作中,王劍峰也為濟民康泰定了一個小目標,那就是再接再厲,最終將醫療器械的占比提升到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