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6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納指跌2.04%,創3月11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標普500指數跌1.12%;道指跌0.31%。
大型科技股普跌,特斯拉跌5.58%,英偉達(NVIDIA)跌5.74%,市值一夜蒸發169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291億元)。
3月26日,TD證券旗下TD Cowen發布報告稱,微軟放棄在美歐合計耗電2GW的新數據中心項目,將此歸因為計算機集群供應過剩。隨后,這份算力市場巨變的報告帶崩美國了AI概念股。
在一個月前的美股財報季中,Meta、谷歌、亞馬遜就分別宣稱將向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投入650億美元、750億美元,以及1000億美元,通常都指向最重要的數據中心算力投入。
這些美國科技巨頭也都是英偉達芯片的重要客戶。比如當年OpenAI的ChatGPT就是托管在微軟的數據中心里,而后者是由數萬顆英偉達A100 GPU組成。而OpenAI規模1000億美元的星門(Stargate)基礎設施合資企業第一個數據中心綜合體,將可容納多達40萬片英偉達AI芯片。
就在3月25日,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在香港舉行的匯豐全球投資峰會上也表示過,開始看到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建設出現泡沫苗頭,美國的許多數據中心投資公告都是“重復”或相互重疊的。
而微軟公司大規模放棄產能擴張表明,此前推動其在AI基建上重金投入的重要市場信號已經消失,市場開始質疑,AI領域的資本支出盛宴是否已近尾聲?
時隔不久前,3月6日英偉達曾單日股價暴跌21%,市值蒸發約1.2萬億元人民幣,終結了英偉達連續三年的“AI股神話”。
英偉達股價短期接連遭遇暴跌,背后折射出技術競爭、供應鏈風險的壓力。
盡管英偉達CEO黃仁勛強調“下一代模型仍依賴英偉達”,但市場對算力需求放緩的預期難以逆轉。
而英偉達最新公布2024年第四季財報,雖顯示營收同比增長78%,但毛利率下降3個百分點至73%,引發投資者對利潤可持續性的質疑。
目前,隨著DeepSeek、螞蟻集團能以更低的價格訓出高性能模型,AI行業從“算力崇拜”轉向“效率優先”。
英偉達的新興對手如Cerebras Systems推出推理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芯片,AMD、英特爾亦加碼專用芯片競爭,還有谷歌等科技巨頭聯合博通(AVGO.US)開發專用AI芯片(ASIC),也對英偉達提出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