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美國 Capstan 醫療科技公司宣布其自主研發的機器人輔助經導管二尖瓣置換系統,在智利圣地亞哥 Clínico 大學 Católica 醫院完成全球首例人體臨床試驗。
這項突破性手術由心血管領域專家 Gonzalo Martinez 博士與 Santiago Garcia 博士聯合執刀,為兩名二尖瓣反流患者實施了微創瓣膜置換。
術中實時監測顯示,患者術后左心室流出道保持完全通暢,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康復進程較傳統手術縮短 40% 以上。
該系統通過機械臂的亞毫米級精準操控,結合三維影像導航技術,使醫生在遠離輻射區的操作臺前即可完成復雜手術。對于無法耐受開胸手術的高?;颊呷后w,這種 "隔空操作" 的創新模式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療選擇。
此次成功不僅驗證了該機器人系統在導管穩定性、植入定位精度(誤差<0.3mm)等核心指標上的技術突破,更標志著結構性心臟病治療正式進入智能化時代。
Capstan 醫療機器人平臺突破了傳統單一設備的局限,構建了集機械控制、智能算法與創新耗材于一體的完整解決方案。其技術創新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
機器人采用可更換接口設計,支持多種導管器械快速適配,醫生通過類游戲手柄式操作臺即可實現毫米級精度控制。
機械臂內置力反饋系統,可實時感知血管阻力并動態調整力度,有效降低傳統手動操作可能引發的血管損傷風險。

系統結合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與人工智能圖像重建技術,生成心臟瓣膜動態 3D 模型,輔助醫生精準規劃手術路徑。
術中可將虛擬瓣膜影像實時疊加于患者實際解剖結構,確保植入位置誤差控制在 0.5 毫米以內,顯著提升手術成功率。
醫生可在無菌區外操作控制臺,完全避免 X 射線輻射。
同時,系統支持 5G 遠程手術,未來有望通過專家遠程指導,解決基層醫療資源不均問題。
成立于 2020 年的 Capstan Medical,憑借顛覆性技術迅速成為資本寵兒。
2024 年 12 月,公司完成 1.1 億美元 C 輪融資,由全球手術機器人巨頭直覺外科(Intuitive Surgical)旗下投資機構 Intuitive Ventures 領投,多家頂級醫療科技基金跟投。這筆資金將用于推進關鍵臨床試驗、擴建研發團隊,并加速三尖瓣置換技術的開發進程。
▲ 圖:攝圖網
值得關注的是,Capstan 近期聘請了前直覺外科資深工程師領導研發,進一步強化機器人控制算法與耗材創新。
公司還計劃 2026 年啟動多中心臨床試驗,目標 2028 年向 FDA 提交上市申請。其戰略路徑清晰可見:
- 以二尖瓣置換術為突破口,建立亞毫米級精準操控技術壁壘
這種 "單點突破 - 橫向擴展 - 生態構建" 的發展模式,既符合臨床需求的迫切性,又為后續產品線延伸預留了技術接口,展現出資本市場與醫療創新的深度協同效應。
全球心臟瓣膜疾病患者超 3.5 億,其中二尖瓣病變占比超 60%。
傳統外科手術僅能覆蓋 20% 患者,而經導管技術因操作難度高、依賴醫生經驗,普及率不足 5%。
Capstan 的突破預示著行業轉折點的到來:機器人手術可將 TMVR 手術時間縮短 40%,并發癥率降低 30%。預計到 2030 年,全球心臟介入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 300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 25%。

多國醫保已將機器人輔助手術納入報銷范圍,中國國家醫保局在 2024 年明確支持 AI 輔助診斷與治療收費。
未來,按次收費模式(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每例 3 萬元服務費)或成為主流,進一步刺激市場需求。
機器人平臺可兼容多種介入耗材,推動瓣膜、支架等產品的迭代升級。例如,Capstan 的鎳鈦合金瓣膜采用自膨脹設計,結合機器人精準釋放技術,使瓣膜貼合度提升 50%,遠期療效顯著優于傳統產品。
Capstan 的技術突破確實引發了行業高度關注,但并非個例。目前全球已有多家企業在介入機器人領域布局,技術路徑和市場策略各有側重。
國際企業方面:
- 直覺外科通過戰略投資 Capstan 并同步推進自研項目,加速介入領域整體布局;
- 西門子醫療退出冠脈介入市場后,重點轉向神經介入機器人研發;
- 美敦力收購 Hansen Medical 后推出 Magellan 系統,主打磁導航導管技術。
- 微創醫療機器人與法國 Robocath 合資成立知脈機器人,其 R-ONE 冠脈介入機器人已實現商業化;
- 唯邁醫療自主研發的 AI 血管介入機器人進入臨床階段;
- 華西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聯合高校攻關,重點突破多模態導航與柔性機械臂技術。
- 部分企業聚焦磁導航技術,部分深耕力反饋系統,Capstan 則選擇 "模塊化 + 遠程協作" 的綜合解決方案。
- 市場定位上呈現明顯差異:國際巨頭主攻高端醫療市場,國內企業更注重基層醫院普及,通過成本優化推動技術下沉。
Capstan 醫療的里程碑不僅是一項技術突破,更是一場醫療范式革命的開端。當機器人成為醫生的 “數字分身”,當復雜手術通過屏幕即可完成,醫療公平性與可及性將迎來質的飛躍。未來十年,心臟介入機器人或將像 CT、MRI 一樣成為醫院標配,而這場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是人類對生命質量的不懈追求。
聲明:本文僅作信息傳遞之目的,僅供參考。本文不對投資及治療構成任何建議,請謹慎甄別。如涉及醫療器械創新網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為保障雙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如有平臺轉載本篇文章,須自行對該篇文章負責,醫療器械創新網網不對轉載引起的二次傳播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