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三友醫療(688085.SH)披露 2024 年度業績快報公告。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4.53 億元,同比下降 1.68%;歸母凈利潤 1129.96 萬元,同比下降 88.18%;扣非凈利潤更是首次轉負,為 - 399.82 萬元,同比下降 106.74%。
三友醫療將業績大幅變動歸因于國家脊柱高值耗材帶量采購落地實施,致使公司脊柱產品銷售價格驟降,進而造成脊柱業務收入及凈利潤下滑。

2024 年,伴隨國家脊柱高值耗材帶量采購在全國范圍全面落地,三友醫療核心業務 —— 脊柱類植入耗材價格 “腰斬”。
即便公司脊柱產品發貨量同比增長超 30%,但集采導致終端售價大幅下降,直接致使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大幅降低,集采對三友醫療的影響仍在持續,且遠未出清。
根據現有資料,在 2022 年 9 月國家組織的脊柱類耗材集采中,三友醫療 11 個脊柱類產品系統全線 A 組中標。
其中涵蓋頸椎后路椎管擴大釘板固定系統、頸椎后路釘棒固定系統、胸腰椎前路釘板固定融合系統等核心產品,中標產品數量與威高骨科的 10 個和大博醫療的 11 個相當。
其脊柱類中標產品平均降幅為 61%,低于行業整體平均降幅 84%,雖如此仍給利潤帶來顯著壓力,集采后公司借助中標高價策略(如京津冀聯盟創傷集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準入問題。
此次脊柱集采采購周期為 3 年,首年協議采購量于 2023 年 1-2 月起執行。
在京津冀聯盟創傷集采中,三友醫療以相對較高的價格全部系列中標,解決了創傷產品在相關省份的市場準入問題,不過具體中標產品數量未對外披露。
集采前,脊柱領域外資(如強生、美敦力等)占據 59% 的市場份額,三友醫療作為國產廠商份額較低。
集采后,外資份額降至 20%,國產龍頭威高骨科搶占 16% 份額,三友醫療提升至 7%,成為國產第二梯隊代表,且其脊柱類產品占公司收入比重高達 93%。
創傷領域集采前外資份額為 28%,集采后降至 9%,但三友醫療未進入頭部名單;
運動醫學領域外資仍占 50%,三友醫療通過子公司拓騰布局相關產品,目前尚處于注冊階段。
2023 年脊柱集采全面落地后,三友醫療營收同比下降 29%,凈利潤腰斬,降幅達 52.2%,脊柱業務收入下滑 34.2%,2024 年前三季度營收仍同比下滑 7.3%。不過在 2024 年二季度營收同比轉正,產品放量加速,水木天蓬(超聲骨刀)及海外業務成為新的增長點。
對比同處骨科領域的威高骨科,更能凸顯集采影響的復雜性。集采之后,威高骨科的業績已呈回升態勢,而三友醫療卻仍深陷困境。
從業務維度分析,威高骨科產品線極為豐富,涵蓋脊柱、創傷、關節等多個領域。集采實施后,各品類之間能夠相互支撐,有效降低了單一品類面臨的風險。作為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威高骨科 2024 年財報顯示,其營業利潤達 2.7 億元,同比增長 107.6%。反觀三友醫療,其收入主要依賴脊柱類植入耗材單一品類。集采的沖擊使其業績大幅下滑,加之自身規模較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在經營策略上,威高骨科積極響應集采政策,通過調整產品線、控制成本、加強與醫療機構合作以及轉變銷售模式、推行大客戶策略等方式,有效降低了銷售費用。
在研發投入方面,威高骨科研發投入占比雖不高,但自 2024 年起已在多個領域展開布局,著力優化產品結構。三友醫療雖在研發上頗為舍得投入,但其研發成果轉化為實際業績仍需時日。
在市場渠道與客戶資源方面,威高骨科在集采前便已構建起廣泛的渠道網絡,擁有眾多客戶與良好口碑,集采后其與各方合作更為緊密。
而三友醫療的市場渠道與客戶資源相對匱乏,若要追趕,仍需付出更多努力。綜合上述諸多因素,致使集采之后威高骨科與三友醫療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局面。
面對集采帶來的巨大沖擊,三友醫療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地嘗試各種辦法,努力擺脫困境。
自 2022 年國家脊柱類耗材集采啟動以來,骨科行業的終端價格體系被重新塑造。三友醫療脊柱業務收入占比 77%,在集采的影響下,單一品類依賴的風險暴露無遺。集采后,市場轉變為 “以量換價” 的模式,渠道壁壘被打破。
但三友醫療業務規模小,2023 年營收只有 4.6 億元,和頭部企業相比差距很大,而且產品線單一,抗風險能力弱。頭部企業憑借規模優勢不斷搶占份額,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
在這種情況下,三友醫療把目光投向了國際市場,尤其是歐美高端骨科市場,希望借此降低對國內集采市場的依賴。
2023 年 12 月,三友投入 500 萬歐元,通過全資子公司參與 Implanet SA 的公開發行股份,成功讓后者成為控股孫公司。
2024 年 Implanet SA 的營收增長了 26.29%,達到 940.58 萬歐元,展現出了一定的發展潛力。
不過,由于國際化業務還處于初期階段,各項投入都很大,虧損的局面還沒有扭轉,拖累了三友醫療 2024 年凈利潤約 -2100 萬元,讓整體業績壓力進一步加大。
但三友醫療并沒有因此就退縮,還是在持續加大在國際市場的投入和布局。
2024 年 8 月,它計劃斥資 4.16 億元收購水木天蓬的剩余51%股權,其實在 2021 年就已經高溢價收購了 49.88% 的股權。
這次交易的評估增值率高達 406.21%,引起了廣泛關注。
重組報告書顯示,2022 - 2023 年水木天蓬的營收低于評估預測,高估率超過 40%,而且其營收結構變化很大,超聲骨動力設備主機的銷售占比下降,刀頭的占比上升。
不過,三友醫療認為水木天蓬的業務正在穩步發展。超聲骨刀療法逐漸獲得市場認可,設備裝機量不斷增加,刀頭耗材的銷售規模也在持續擴大。
在全力拓展國內脊柱業務市場份額的同時,公司積極推動水木天蓬超聲動力系統產品的物價掛網和入院工作,大力發揮水木天蓬業務與三友脊柱業務的協同效應。
從長遠來看,主機入院會帶動耗材的銷量,進而促進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長。
通過這一系列積極的行動,三友醫療試圖在集采的困境中找到一條出路,逐步擺脫目前業績不佳的狀況,實現可持續發展。
未來,三友醫療若能有效整合資源,加速國際業務盈利、推動并購成果轉化,有望在復雜的骨科市場競爭中突出重圍,迎來業績反轉的曙光。對此,醫療器械創新網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