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利浦是荷蘭的代表性企業之一,在長達 130 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長期是荷蘭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為荷蘭提供了大量的經濟崗位并創造了巨額的經濟收益。本次大裁員并非突發,而是23年飛利浦全球大裁員后的續集。2023年時飛利浦已在荷蘭裁撤1100人,如今再裁2600人,兩次裁撤總數近四千人,這引起了荷蘭當地工會的恐慌。FNV工會官員帕特里克·梅爾斯(Patrick Meerts)表示,該公司似乎正在撤出荷蘭:“我們看到這里沒有投資,只有裁員和出售業務單位,這讓我們很擔心。”飛利浦官方發言人在回應中表示:荷蘭仍將是公司的“心臟”,荷蘭相對較大的失業人數是由于飛利浦目前全球化的辦公方式,很大一部分辦公地點設置在了國外。目前,飛利浦的重組計劃仍在繼續推進,并于上月宣布計劃進一步削減5億美元支出,當地工會預計還會有更多的職位被裁掉。
據百科介紹,飛利浦曾經是荷蘭的用工大戶,巔峰時期員工數量眾多。歷史上如 20 世紀 70 年代,弗里茨?飛利浦擔任總裁時員工人數達 36.7 萬人。
21世紀來臨后,飛利浦員工數量最多的時期是 2007 年,全球員工數達 12.8萬人,2022 年員工總數約8萬人。
但伴隨近年來的連年虧損,飛利浦選擇通過裁員來達到戰略收縮與組織精簡的效果,同時進一步壓縮成本。
凈虧損16億歐元,于2022 年 10 月 24 日,飛利浦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約 4,000 人,約占其員工總數的 5%。凈虧損4.63億歐元,于2023 年 1 月,飛利浦表示將在全球再裁員 6,000 人,其中在荷蘭裁員 1,100 人。凈虧損6.98億歐元,于2024 年 6 月,飛利浦關閉位于美國匹茲堡的偉康業務總部,導致 300 個工作崗位流失。從 2022 年至今,飛利浦已累計虧損30億美金,累計裁員將達13000人左右。相比2022年末員工數量,已裁撤總人數的16%。
而這巨大的虧損與人事震蕩早在21年就初現端倪。
2021 年 6 月,由于呼吸機設備里用來消音的泡沫材料會分解,釋放出可能致癌的化學物質,導致最終飛利浦在全球召回了 300 多萬臺呼吸機,其中中國藥監局召回 2.8 萬臺設備。而整改后未見起色卻進一步暴雷,2022 年美國 FDA 將產品召回等級升級為最高級別召回,同時披露了 44 例死亡案例。更讓人沒想到的是,2023 年連改良后的新機型(如 Trilogy Evo、DreamStation CPAP)都接連翻車,累計死亡報告飆升到 385 例,霎時間人心惶惶。2024年1月,飛利浦與美國FDA達成協議,宣布在美國永久停售9款呼吸機及制氧機產品,包括醫院呼吸機、家用呼吸機、便攜式制氧機等,僅保留配件和耗材服務。直至2024年4月,FDA再次以最高級別召回飛利浦多款呼吸機,因故障警報裝置失效,導致治療中斷,已造成 7人死亡、10人受傷,涉及全球911起報告。最終,飛利浦宣布與美國達成 11 億美元和解協議,以解決因呼吸機召回引發的人身傷害訴訟。在此期間,超過100家機構投資者寫信給荷蘭醫療技術公司飛利浦,要求因睡眠呼吸暫停丑聞“對股東造成重大損失”而賠償8億歐元。這場持續三年的呼吸機事件卻讓這家有百年歷史的公司陷入危機,其股價自2021年中事件爆發以來一路下跌,從約50美元/股最低跌至13美元/股,市值曾一度縮水超70%。此后,連續虧損成了家常便飯,并引發全球監管機構對其產品安全性的持續關注。然而,后續飛利浦并未迎來久違的寧靜,依舊麻煩纏身。2020年,飛利浦花了2.75億美元(約20億人民幣)收購了Intact Vascular 公司,主要是想通過該公司旗下一款主打 “精準貼合血管壁”的Tack支架搶占血管手術市場,結果技術缺陷暴露,成了“燙手山芋”。2025年3月,飛利浦醫療宣布對旗下外周血管介入產品Tack Endovascular System(PTA術后修復支架)啟動一級召回并永久退市。此次召回涉及多批次產品,原因系操作風險導致血管損傷等嚴重健康威脅,已報告20例傷害病例。FDA警告稱,繼續使用該設備可能導致截肢甚至死亡。在飛利浦獨自舔血,暗自神傷的時候,競品正以強勁勢頭,吞食市場。作為飛利浦的老對手,西門子、GE醫療、美敦力等24年表現亮眼。西門子
24年財報顯示總營收 223.6 億歐元,同比增長 3%。影像業務收入 122.7 億歐元(+4%),瓦里安醫療 38.7 億歐元(+9%),臨床治療 20.8 億歐元(+3%)。GE 醫療
24 年財報顯示總營收為 196.72 億美元,同比微增 1%,實現凈利潤 19.93 億美元,較上年增長 43.9%。其中第四季度表現亮眼,營收 53.2 億美元,同比增長 2%,調整后每股收益 1.45 美元,遠超市場預期。全年訂單增長 6%,積壓訂單總額達 198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美敦力
24 年財報總營收324 億美元,同比增長 3.6%;凈利潤:36.76 億美元,同比微降 2.2%;四大核心板塊(心血管、神經科學、醫療外科、糖尿病)均實現個位數以上有機增長。內憂外患的飛利浦將裁員作為擺脫財務泥沼的必要手段,是資本的無情也是現實的無奈。但若僅停留在成本壓縮層面,缺乏技術突破、市場策略創新以及對產品品控的嚴格監管,則可能導致競爭力持續弱化。
未來通過產品差異化、供應鏈韌性提升及中國市場的精準布局,或許能讓飛利浦實現從 “止血” 到 “造血” 的轉型。
聲明:本文僅作信息傳遞之目的,僅供參考。本文不對投資及治療構成任何建議,請謹慎甄別。如涉及醫療器械創新網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為保障雙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如有平臺轉載本篇文章,須自行對該篇文章負責,醫療器械創新網網不對轉載引起的二次傳播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