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月17日,湖北省醫保局發布《關于征求湖北省醫保基金結算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產品貨款實施方案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
《征求意見稿》明確,要求湖北省2025年基本實現集采中選產品醫藥貨款與醫保基金預付款直接結算,2026年全面實現集采醫藥貨款與醫保基金預付款直接結算,進一步筑牢藥品、醫用耗材集采制度的基礎支撐,有效破解醫藥貨款流轉不暢問題。
實施范圍為全省各級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駐鄂軍隊醫療機構通過省醫保招采子系統采購的國家、省際聯盟、省級集中帶量采購藥品和醫用耗材中選產品的貨款,均納入醫保基金預付款直接結算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方案總體按照先實施藥品結算,后實施醫用耗材結算的原則,在完成結算系統適配功能和操作規程的基礎上,以市州為結算單元,分步在全省開展實施。
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02
與最初的“直接結算”相比,今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在解決醫院和醫藥企業的回款改革上,開始打“組合拳”。
一直以來,醫保基金對醫療機構結算都是采用“后付制”,在患者出院后,醫保應付費用一般需要40天至60天才能到醫院賬戶上,而藥品耗材供貨企業的貨款回款時間則平均在半年左右甚至更長。
因此,要解決醫院-企業的欠款問題,首先要解決醫保-醫院的結算問題。醫院與藥企賬期聯動之下,回款周期才能迎來實質性縮短。
“資金流轉不暢,不僅影響醫療機構現金流,藥耗企業也是顧慮重重。”國家醫保局醫保中心主任王文君說,針對此,多地探索推進醫保基金與醫療機構即時結算、與藥品企業直接結算、與商保公司等同步結算“三結算”,緩解醫藥機構和企業墊付資金壓力,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
首先,即時結算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壓縮醫保與定點醫藥機構的結算周期,提高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的資金運營效率。這方面,安徽省打響“第一槍”,醫保基金撥付時限壓縮至1個工作日左右,從今年開始醫院每天就能按60%比例收到前一天發生的住院費用醫保基金。
緊接著,國家醫保局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關于推進基本醫保基金即時結算改革的通知》,即時結算政策正式在全國范圍開始鋪開,目前已在6個全省,76個統籌地開始試點。
直接結算核心是減少結算環節,加快醫藥企業的回款速度,目前已經在全國多省大范圍試點、推行。今年1月,湖南省定于2025年2月1日起開展集采中選耗材產品醫保基金直接結算。首批直接結算集采中選耗材為“人工晶體類”。后續將根據各批次集采執行文件要求,將相關醫用耗材產品納入直接結算。
江西省2024年全年為3557家醫藥供貨企業直接結算90.42億元,貨款結算周期從6個月縮減為30天左右。
同時,除直接結算和即時結算外,同步結算也正在成為彌補回款“漏洞”的有效舉措。
何為“同步結算”?根據中國醫療保險介紹,同步結算主要通過整合資源和信息共享,促進基本醫保、商業健康保險、慈善組織等多元保障主體“一站式”查詢、結算、賠付,有效減少參保群眾“墊資跑腿”,滿足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保障需求,幫助醫療機構便捷結算服務,支持商保公司、慈善組織等降低運營成本。
去年11月,國家醫保局在各類座談會、調研會中多次強調:要積極推進醫保、商保、慈善等“一站式”同步結算,多地在進行嘗試探索,如上海、浙江、山東、安徽以及遼寧大連、江蘇南京和蘇州等。未來的2-3年間國家醫保局將全力推進這項結算改革。
目前,山東省全省上線醫保商保一體化同步結算平臺,提升理賠效率,減輕患者經濟負擔;2月10日,安徽省也打通了基本醫保與“安徽惠民保”的同步結算,為完善“1+3+N”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觀察今年國家和地方層面破解回款難的諸多舉措,已經不再局限于醫保-醫院-企業三方,而是財政、衛健、金融、民政等部門以及定點醫藥機構、商業保險、慈善組織、醫藥耗材企業等機構的共同參與和協同配合。
如今,“2025年底前全國80%左右統籌區基本實現與定點醫藥機構即時結算”“基本實現醫保部門與醫藥企業對集采藥品的直接結算”,已經寫入《醫保領域“高效辦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點事項清單》。
即時結算緩解醫院墊資壓力,直接結算激活集采企業供應配送活力,同步結算調動各方資金保障能力,三管齊下之下,回款難的堅冰正在迎來真正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