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商務部發布2025年第20號公告,公布對原產于美國、印度的進口相關醫用CT球管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
公告顯示,商務部于2025年3月7日收到昆山醫源醫療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請人)代表國內相關醫用CT球管產業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申請人請求對原產于美國、印度的進口相關醫用CT機用X射線管及其管芯進行反傾銷調查。
根據審查結果,商務部決定自2025年4月4日起對原產于美國、印度的進口相關醫用CT球管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珠海瑞能真空電子有限公司是支持申請企業。
立案調查及調查期
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商務部對原產于美國、印度的進口相關醫用CT球管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本次調查確定的傾銷調查期為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22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
被調查產品及調查范圍
調查范圍:原產于美國、印度的相關醫用CT機用X射線管及其管芯。
被調查產品名稱:相關醫用CT機用X射線管及其管芯(又稱:相關醫用CT球管)。
該產品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90223000,該稅則號項下其他產品不在本次調查范圍之內。
調查期限
自2025年4月4日起開始,通常應在2026年4月4日前結束調查,特殊情況下可延長6個月。
01
美印CT球管“價格絞殺”戰
在立案調查背景中,申請人指控美印相關企業通過 "價格絞殺" 策略對中國市場造成實質損害。
(以下信息均來源于公告公開的申請書及附件)
根據申請書披露的數據,申請調查期內,美國和印度是中國相關醫用CT球管的主要進口來源,占中國總進口數量比例在60%左右,且進口數量呈增長趨勢:
2022年至2024年,申請調查產品的合計進口數量分別為5,196只、5,322只和5,891只。
2023年比2022年增長2.42%,2024年比2023年增長10.69%,2024年比2022年增長13.38%。
申請調查期內,國內相關醫用CT球管的需求量呈持續增長趨勢:
2022年至2024年,需求量分別為12,275只、12,317只和12,713只。
2023年比2022年增長0.34%,2024年比2023年增長3.22%,2024年比2022年增長3.57%。
申請調查期內,美國和印度申請調查產品在中國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過40%且呈上升趨勢:
2022年至2024年,市場份額分別為42.33%、43.21%和46.34%;
2023年比2022年上升0.88個百分點,2024年比2023年上升3.13個百分點,2024年比2022年累計上升4.01個百分點。
根據申請人掌握的市場信息: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主要規格型號包括3.5MHU系列、5MHU系列、8MHU系列的產品;
印度對中國出口的主要規格型號包括3.5MHU系列和6MHU系列的產品。
申請調查期內,申請調查產品的平均進口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
3.5MHU系列產品的進口價格2023年比2022年下降5.37%,2024年比2023年下降4.92%,2024年比2022年累計下降10.03%;
5MHU系列產品的進口價格2023年比2022年下降4.98%,2024年比2023年下降3.23%,2024年比2024年累計下降8.05%;
6MHU系列產品的進口價格2023年比2022年上漲6.54%,2024年比2023年下降2.69%,2024年比2022年上漲3.67%;
8MHU系列產品的進口價格2023年比2022年下降1.09%,2024年比2023年下降3.29%,2024年比2022年累計下降4.34%。
在相同規格的申請調查產品和國內同類產品可以互相替代的情況下,申請調查產品的低價降價行為迫使國內產業同類產品的銷售價格也呈下降趨勢①,其中:
3.5MHU系列產品的銷售價格在申請調查期內累計下降17.82%;
5MHU系列產品的銷售價格在申請調查期內累計下降8.49%;
8MHU系列產品的銷售價格在申請調查期內累計下降9.68%;
6MHU系列產品的銷售價格也處于較低水平。
申請人認為,申請調查產品和國內產業同類產品在國內市場上存在直接競爭關系。在二者產品屬于同類產品且相同規格產品之間可以互相替代的情況下,在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申請調查產品的低價降價傾銷行為已經對國內產業同類產品的銷售價格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02
“以牙還牙”
此次中國對美印醫用CT球管的反傾銷調查,是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背景下的一次關鍵反制措施。
自 2018 年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已累計對約 3600 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其中醫療器械行業首當其沖。
例如,2019 年美國將 2000 億美元中國商品關稅從 10% 提升至 25%,涉及醫用影像設備、體外診斷試劑等核心品類,直接導致中國對美醫療器械出口增速從 2018 年的 12.3% 驟降至 2019 年的 3.1%。
此次反傾銷調查的特殊意義在于,它針對的是美國對華醫療器械產業鏈的 “卡脖子” 環節。
醫用 CT 球管作為 CT 設備的核心部件,長期被美國企業壟斷,萬睿視(Varex)、GE 醫療等企業占據中國市場超 80% 份額。
美國通過關稅壁壘限制中國醫療器械出口的同時,又以低價傾銷策略擠壓中國本土企業生存空間,形成 “雙重打壓”。
例如,2022-2024 年美國對華出口的 3.5MHU 系列 CT 球管價格累計下降 10.03%,直接導致國內同類產品價格下跌 17.82%。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反傾銷調查與中國對美 “對等關稅” 形成政策組合拳。4 月 4 日,中國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 34% 關稅,覆蓋半導體、醫療設備等關鍵領域。
這標志著中國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反制,通過 “關稅 + 反傾銷” 雙重工具,打破美國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壟斷格局。
03
堅定維護自身權益
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的背景下,全球醫療器械產業鏈正經歷雙向重構。
面對美國關稅壁壘,中國企業加速海外布局:
邁瑞醫療在美建成 FDA 認證工廠,實現高端超聲設備本地化生產,2024 年美國業務毛利率反超加稅前水平;
美國企業則通過在華建廠對沖反傾銷風險,如萬睿視投資無錫工廠。這種雙向投資推動中國本土 CT 球管產能預計 2026 年突破 40%,同時兩國在新興市場展開激烈爭奪 —— 中國 2024 年一季度對 “一帶一路” 國家出口額占比達 37.43%,美國通過收購印度心臟設備企業強化東南亞滲透。
技術突破與政策扶持共同催化國產替代進程。昆山醫源、珠海瑞能等企業率先實現 3.5MHU、5MHU 系列 CT 球管量產,市場份額從 15% 提升至 22%,三級醫院采購占比突破 10%。聯影醫療通過 AI 冠脈算法將球管壽命延長至 15 萬次(提升 30%),成本僅為進口產品的 50%-60%,推動縣域醫院國產 CT 裝機量激增 28%,其中 70% 搭載國產球管。
盡管 4 月 7 日 A 股醫療器械指數單日暴跌 9.74%,但長期替代邏輯未變,機構預測 2025 年高端器械市場規模將突破 3000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 18%。
貿易保護主義蔓延推高全球貿易成本 15%-20%,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受擠壓。
歐盟擬實施碳關稅,印度加征 22% 關稅,技術標準爭奪成為焦點:
中國與東盟達成注冊互認協議,美國聯合日韓組建 "醫療技術聯盟" 主導新興領域標準。這種博弈本質是高端制造權力重構,技術突破與市場布局的協同效應成為關鍵變量。
中國通過反傾銷調查與關稅反制,打破美國 "關稅 + 技術" 雙重壓制,為國產替代創造戰略機遇。
盡管短期存在市場波動,但技術創新與成本優勢正推動行業從 "跟跑" 轉向 "并跑"。未來競爭將聚焦核心技術突破、新興市場布局和國際標準制定,需多方協同發力。
外交部 4 月 7 日明確表態:我們已多次強調,施壓和威脅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中方將堅定維護自身正當的權益、利益。中國政府針對美方濫施關稅已經闡明了嚴正的立場。美國以各種借口宣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貿易伙伴濫施關稅,嚴重侵犯各國的正當權益,嚴重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嚴重損害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嚴重沖擊全球的經濟秩序穩定。中國政府對此強烈譴責、堅決反對。美國的有關做法是典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經濟霸凌行徑,損人害己。中方將堅定維護自身權益!
注①:上述括號內的信息為申請人同類產品的銷售價格和成本費用數據,涉及商業秘密,對外披露將對申請人造成嚴重不利影響,故申請保密處理不予列出。申請人以指數形式表示上述數據的變化情況。首期間的指數設定為100或-100,之后各期間按照與首期間的實際數據比乘以首期間的指數計算得出。以下有關變化趨勢圖或文字說明如涉及相同數據,同樣以表格指數進行替代。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