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2 月,《金融時報》發布報道,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計劃出售旗下中風治療業務 Cerenovus,估值在 10 億(約合人民幣73億)至 1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0億)之間。消息人士透露,強生已通過顧問與潛在的私募股權及戰略買家展開接觸,以便了解市場對 Cerenovus 的興趣程度。目前,強生官方尚未對這一傳聞做出直接回應,但從其近年來的戰略布局來看,此次出售計劃與強生的戰略重組方向高度契合。
Cerenovus:
在中風領域 “封神”的強生王牌
Cerenovus 是強生醫療科技(Johnson & Johnson MedTech)旗下專注于神經血管業務的品牌,致力于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中風)的治療方案研發與推廣。該業務成立于 2017 年,整合了強生此前收購的腦動脈瘤設備制造商 Pulsar Vascular 和神經血管技術公司 Neuravi。其名稱源自拉丁語 “新”(Cere)和 “大腦”(Novus),象征著對神經介入領域的創新愿景。

Cerenovus 的產品線覆蓋中風治療的多個關鍵環節:在缺血性卒中治療方面,通過機械取栓設備,如 CereGlide 導管,能夠快速清除血栓,恢復腦部供血;在出血性卒中治療上,采用栓塞技術,如 TRUFILL?液態栓塞系統,有效阻斷動脈瘤破裂風險。其技術核心在于微創介入,相較于傳統開顱手術,顯著降低了患者創傷和恢復時間。
自成立以來,Cerenovus 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在神經血管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2016 年,強生通過收購 Pulsar Vascular 獲得腦動脈瘤治療技術,隨后結合 Neuravi 的取栓技術,形成了完整的中風解決方案。2023 年,Cerenovus 推出的新一代抽吸系統因高效性和安全性獲得臨床認可,進一步鞏固了其市場地位。
據悉,此次出售并非強生首次進行業務調整。2023 年,強生宣布將旗下五大醫療科技子品牌(Ethicon、DePuy Synthes 等)統一整合至 “強生醫療科技” 品牌下,以簡化架構并強化競爭力。此外,強生近年頻繁通過收購和剝離優化業務組合,如 2024 年以 131 億美元收購 Shockwave Medical,加碼心血管介入技術,同時退出消費品業務部。此次出售 Cerenovus 或成為其聚焦核心領域的又一重要舉措。
強生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公司,僅次于美敦力。自 2022 年強生新 CEO Joaquin Duato 上任以來,強生在醫療器械領域表現出強勁的進取態勢,誓要奪回失去十年之久的器械一哥位置。為此,強生在最近幾年投入超過 300 億美元進行并購,主要集中在心腦血管領域。
然而,此次突然傳出要出售 Cerenovus,背后有著多方面的考量。從強生自身戰略來看,一方面,2024 年對 Shockwave Medical 的收購,使得資源向心血管介入技術傾斜,可能導致非核心業務收縮,Cerenovus 業務或因此被剝離,這也暗示 Cerenovus 業務未來增長潛力有限,表明強生正在加倍投資于創新密集型細分市場,同時剝離與其長期戰略不符的非核心資產;另一方面,近年強生因訴訟賠償(如滑石粉案)和收購支出面臨資金壓力,出售資產可優化資產負債表。此外,統一醫療科技品牌后,冗余業務剝離有助于提升運營效率。
若 Cerenovus 出售交易達成,神經血管市場格局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私募股權公司可能介入,通過整合 Cerenovus 與中小型技術企業,打造新的行業龍頭;美敦力、史賽克等巨頭也可能借機補強神經介入產品線,加劇行業技術競賽。

從患者與醫療機構的角度來看,Cerenovus 的技術和服務短期內不會變化,但長期來看,新所有者若調整研發投入方向,可能影響創新產品迭代速度。
此外,剝離 Cerenovus 可能與強生市值長期低迷有關。強生目前市值僅為 3759 億美元(比 2022 年最高時期跌了 10%),而一年銷售額高達 888 億美元。對比 Intuitive(市值 2000 多億美元,銷售額才 83 億美元),強生股東顯然對當前市值表現不滿。如同 BD 一樣,一旦業務增長潛力低,股東就會要求推動交易來實現市值增長。
據行業分析,全球中風治療市場預計以7.2%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2030年規模將超450億美元。驅動因素包括:
-
老齡化加劇:65歲以上人群中風發病率是其他年齡段的3倍;
-
技術突破:取栓器械、AI輔助診斷等創新提升治療成功率;
-
新興市場需求:中國、印度等國家醫療基建升級,推動卒中中心建設。
在中風治療市場中,缺血性卒中器械占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過 60%,特別是機械取栓設備,因其顯著的治療效果,市場需求持續旺盛。同時,強生、西門子等國際醫療巨頭紛紛加大在神經介入機器人領域的布局力度,預計在未來幾年內,神經介入機器人有望成為中風治療領域的主流技術。
強生對 Cerenovus 的剝離,深刻反映了醫療巨頭對于高增長賽道的重新審視與戰略調整。當前,心血管、腫瘤介入等領域憑借其高利潤回報,吸引了大量的資源投入,成為醫療巨頭布局的重點方向。在收購策略上,醫療企業更加注重收購標的與現有產品線的技術互補性,以實現技術協同效應的最大化,而非單純追求規模的擴張。
強生出售Cerenovus既是戰略收縮,也是行業洗牌的縮影。對患者而言,技術創新仍是改善預后的核心;對企業而言,如何在動態市場中平衡短期收益與長期布局,將成為制勝關鍵。未來,中風治療領域的競爭將更聚焦于精準化、微創化和智能化,而強生的下一步動向,無疑值得持續關注。
聲明:本文僅作信息傳遞之目的,僅供參考。本文不對投資及治療構成任何建議,請謹慎甄別。如涉及醫療器械創新網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為保障雙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如有平臺轉載本篇文章,須自行對該篇文章負責,醫療器械創新網網不對轉載引起的二次傳播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