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5億融資、沖擊IPO、裝機超100臺,這一賽道“又熱又卷”!
近日,國產手術機器人賽道頻頻“熱搜”,資本大佬們紛紛出手,手術機器人這一賽道正奏響火熱“前奏”。
前不久,中國創新型手術機器人企業康諾思騰(Cornerstone Robotics)宣布完成C輪融資,金額超過5億元人民幣。
據悉本輪融資由歐洲大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殷拓集團(EQT)領投,啟明創投、Alpha JWC Ventures、創科創投基金、eGarden Ventures、美團龍珠等多家投資機構參投,瑞銀集團擔任本輪融資的財務顧問。
你沒看錯,美團、歐洲大型私募股權紛紛領投,其背后的股東陣容也堪稱豪華。康諾思騰更是在5年內完成6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18億元。其中,啟明創投和險峰K2VC都是從A輪開始,連續4輪加注;美團龍珠、清松資本也連投3輪。
在今年1月完成這輪融資中,康諾思騰又吸引到海外PE巨頭的關注。本輪的領投方殷拓集團(EQT)為管理資金規模位居歐洲第一、全球前三的瑞典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是一家歐洲PE豪門。
殷拓集團(EQT)起源自歐洲最著名的家族之一瓦倫堡家族(Wallenberg Family)。1994年,該家族旗下的核心投資平臺Investor AB(銀瑞達)出資成立了私募投資公司殷拓,曾在瓦倫堡家族控股公司任執行副總裁的Conni Jonsson自此成為殷拓的管理合伙人,并執掌至今。
在手術機器人領域的市場準入專家看來,殷拓集團(EQT)與Alpha JWC Ventures的投資入股,對康諾思騰后續的出海策略會有助力,它有望借助這兩家投資機構鏈接到歐洲與東南亞的本土醫療資源,進一步打開海外市場。
據悉,康諾思騰的創始人歐國威教授,是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博士,博士畢業后,加入了全球頂尖手術機器人公司直覺外科,一直從事手術機器人的研發,重點主導開發了單孔手術機器人平臺Da Vinci Single-Site(達芬奇機器人Si, Xi)系統和肺活檢手術機器人平臺ION系統。
直覺外科的達芬奇機器人曾是手術機器人領域統治級的產品,在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中份額曾高達67%,也是目前國內醫院里應用最廣泛的機器人產品。
2024年9月,由康諾思騰自主研發的Sentire思騰?腔鏡手術機器人正式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上市。
在1月10日,另一手術機器人械企也頻登熱搜,原因是哈爾濱思哲睿智能醫療更新提交相關財務資料,其注冊審核程序隨之正式重啟。
而早在2023年6月1日,上交所科創板官網就曾披露,思哲睿已通過上市委會議,由中信證券擔任保薦機構,計劃募集資金20.29億元,資金將用于手術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并補充流動資金。關注市場前景以及公司的產品布局,市場對思哲睿的增長期待還是較高的。
據悉,思哲睿是國內少有的覆蓋多科室的綜合性手術機器人公司,已經構建了豐富的手術機器人產品矩陣,包括腔鏡手術機器人、經尿道柔性手術機器人、經口腔手術機器人、人工耳蝸手術機器人、脊柱內鏡手術機器人等,適用于泌尿外科、婦科、普外科、胸外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骨科等科室。

思哲睿的康多機器人?家族系列產品,包括三臂、四臂以及4+1五臂腔鏡手術系統(型號:SR1000、SR1500、SR2000 和 SR2000Plus),其中三臂腔鏡手術機器人 SR1000?已于2023年6月起陸續獲批泌尿外科、婦科、普外科下消化道適應癥、胸外科肺部等,另一款三臂機器人 SR1500 于2024年4月獲批泌尿外科。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 SR2000 于2024年7月獲批。
此外,思哲睿核心產品康多機器人?是行業內首個在泌尿外科領域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的腔鏡手術機器人,已于2022年6月獲得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
手術機器人賽道好消息不僅僅是這些,就在1月20日,微創宣布其旗下微創?機器人旗下腔鏡、骨科、血管介入核心產品商業化訂單均實現快速增長,綜合訂單量累計突破100臺。其中,圖邁?、鴻鵠?用短短兩年時間即完成其他品牌同類型手術機器人5、6年的商業化進程,締造了國產手術機器人商業化全新里程碑。
不難看出我國目前手術機器人領域多家企業備受資本青睞,并且獲證等新進展頻頻。
截止當前,國內手術機器人細分市場格局正悄然發生變化,其中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上已有威高、微創、康多、精鋒等多家國產手術機器人獲批。
開源證券研報顯示,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預計保持較高水平的增長,2021 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約51 億人民幣,預計2021-2026年將以42.61%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在2026 年市場規模達到約300 億人民幣,于2032 年達到約1,829 億人民幣。
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2021 年,中國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為 5.0 億美元,美國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為 38.0 億美元。中國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仍處于早期增長階段,預計2030 年中國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將達 54.6億美元,中國腔鏡手術機器人輔助腔鏡手術滲透率將從 2021 年的 0.7%提升至2030 年的 3.5%。
市場前景風光無限,是否意味著這些企業即將迎來起飛?
但現實往往略顯骨感,手術機器人產品的研發及商業化均需巨額投入支撐,且產品商業化放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這也導致很多手術機器人械企“創業未半,中道崩殂”。
在手術機器人領域,當之無愧的市場占有率王者,非“達芬奇”莫屬,具體來說,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一騎絕塵,在全國300多家醫院落戶,累計裝機量已超380臺。在全球市場上,達芬奇的保有量超過6000臺,占據全球手術機器人超過八成的市場份額,依然是該領域的絕對霸主。近年間,“達芬奇”創造者直觀外科牽手復星醫藥成立合資公司,讓“達芬奇”真正有了國產身份。
就在今年6月,國產達芬奇手術機器人IS4000CN以1300萬元中標,應該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國內的最低中標價,直逼國產四臂腔鏡手術機器人的價格,也徹底打響了中國手術機器人價格戰。
據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市場已經有價格內卷的趨勢,獲批的新玩家需要在技術、渠道、價格等方面上有所特長,才能應對市場的競爭壓力。此外,除了國內“內卷”外,也有不少企業瞄準國際賽道,積極拓寬市場范圍,發揮自身最佳優勢,希望從激烈競爭中中嶄露頭角。也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一備受資本青睞的市場,早日迎來更加火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