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媒體獲悉,近日觀星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達 2000 萬元,經營范圍廣泛,涵蓋了第一類醫療器械銷售、專用設備修理、進出口代理、國內貿易代理、市場營銷策劃、企業管理、采購代理服務等多個領域。
股權穿透信息顯示,觀星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由直觀復星醫療器械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直觀復星”)全資持股。而直觀復星則由 INTUITIVE SURGICAL SARL 與復星醫藥共同持股。

有分析認為,醫療器械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此次觀星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的成立,依托其背后強大的股東資源,有望在醫療器械銷售、設備維修以及貿易代理等業務板塊發揮優勢,進一步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為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近日,愛企查 APP 數據顯示,觀星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已完成注冊正式成立。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步國軍,注冊資本達 2000 萬元。
從業務范疇來看,觀星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廣泛且多元。其中,第一類醫療器械銷售業務,涵蓋了諸如大部分手術器械、聽診器、紗布繃帶等通過常規管理足以保證安全性、有效性的產品銷售 ,這一領域市場需求穩定且龐大,面向各級醫療機構及零售市場。專用設備修理服務則聚焦于醫療器械的售后維護,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延長使用壽命,對于醫療體系的穩定運轉至關重要。進出口代理以及國內貿易代理業務,預示著公司將在國內外醫療器械貿易流通環節發力,搭建起產品供需的橋梁,促進國內外優質醫療器械資源的流通與共享。市場營銷策劃、企業管理、采購代理服務等業務,則體現了公司對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的戰略眼光,通過優化管理與市場推廣,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在股權結構上,觀星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由直觀復星全資持股,而直觀復星的背后,是 INTUITIVE SURGICAL SARL 與復星醫藥的共同持股。INTUITIVE SURGICAL SARL 作為一家在醫療技術開發領域深耕的國際企業,在手術機器人等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沉淀與領先優勢;復星醫藥則作為國內醫療健康產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在醫藥研發、生產、銷售以及醫療服務等領域布局廣泛,具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市場渠道以及資金實力。雙方的攜手,為觀星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注入了國際化的技術基因與雄厚的本土資源支撐。值得一提的是,直觀復星是一家專注于醫療科技的公司,致力于開發和推廣先進的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
目前,直觀復星的產品管線以達芬奇手術系統為核心,該產品是美國 FDA 批準的首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系統,也是全球應用最為廣泛的腔鏡手術機器人。在中國市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成績斐然,已服務超過 54 萬名中國患者,在全國300多家醫院落戶,累計裝機量已超 380 臺。

通過各種算法和機械裝置,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將醫生的手部動作精準轉換為手術器械在患者體內穩定、精細的微運動,極大提升了手術的精準度,實現創傷小、恢復快等效果,減少了手術效果對醫生從業經驗和技術的依賴。
2024年3月,直觀復星Ion支氣管導航操作控制系統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Ion作為直觀醫療前沿科技的最新成果,其在支氣管導航操作控制方面的創新性能,為臨床診療提供了全新的便利度與精準度,可為患者提供新的醫療方案。
除了手術機器人產品,直觀復星還圍繞產品構建了一系列配套體系,包括專業的培訓體系,以確保醫生能夠熟練掌握手術機器人的操作,發揮設備最大效能,這一系列圍繞產品的布局舉措,構成了直觀復星在醫療器械領域獨特的競爭力。
機器人手術被譽為外科學領域的“第三次技術革命”,標志著現代外科學發展的一個新里程碑。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預計2025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將達285.1億美元,到2030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攀升至619億美元。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雖然起步較晚,但巨大的需求量推動了這一技術的迅猛發展。自2017年至2021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由8.8億元增長至近41.9億元,預計2025年中國手術機器人市場將達到188.8億元,2030年將達687.2億元。隨著市場前景逐漸明晰,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手術機器人賽道的競爭中。不僅有美敦力、史賽克、西門子醫療、強生等知名跨國企業,國內也涌現出微創機器人、思哲睿、天智航、威高骨科、精鋒醫療、鍵嘉醫療等眾多參與者。以達芬奇機器人為例,盡管其在國際市場中備受青睞,但該系列產品在中國市場因為高昂價格以及配置證等原因,挑戰仍然巨大,而這也給了其他產品更多的機會。據公開信息顯示,截止2024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國內2023年最新配額下(559臺)累計裝機121臺。與此同時,盡管幾年前手術機器人深受資本市場的青睞,但進入2024年,手術機器人企業在資本市場接連受挫,這也為手術機器人械企帶來不小的挑戰。不過,市場競爭也促使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與優化。如監管部門對手術機器人價值的認可,并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涉及審批、配置、醫保、技術、應用等多個方面。2021年4月,上海將使用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進行的部分手術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同年8月,北京也將 “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 納入醫保支付目錄。這些政策在提升手術機器人行業滲透率的同時,也對企業產品的性價比、技術創新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觀星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的成立,是直觀復星在業務拓展上的新嘗試。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觀星醫療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的成立,有望借助股東優勢,在技術創新、產品引入、市場拓展等方面發力,進一步推動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的技術升級與產品多元化,同時也將加劇行業競爭,促使市場加速整合與優化。因此,未來直觀復星在技術創新、市場份額爭奪以及與政策協同等方面的表現,值得持續關注。
聲明:本文僅作信息傳遞之目的,僅供參考。本文不對投資及治療構成任何建議,請謹慎甄別。如涉及醫療器械創新網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為保障雙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如有平臺轉載本篇文章,須自行對該篇文章負責,醫療器械創新網網不對轉載引起的二次傳播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