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開立
8月22日,開立醫療發布2023年度半年報,報告期內營業收入10.43億元,同比增長24.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3億元,同比增長56.18%。
針對業績大幅增長,半年報中指出,2023年上半年,醫院門診恢復到常態化,體檢、就醫通道更為順暢,尤其是消化、呼吸等科室全面復蘇到正常運行狀態,醫院采購的重心也開始轉向一般醫療物資,由此帶來公司主營產品超聲、內鏡等的市場需求明顯增長。
此外,開立醫療還提出“可及市場增加”是驅動其業績攀升的另一重要因素。具體到內窺領域,除常規胃腸鏡外,還推出支氣管鏡、光學放大內鏡、剛度可調鏡體、超聲內鏡、十二指腸鏡等多個高端鏡體。
目前,開立醫療的內鏡產品進入了更多的醫院科室和更高等級醫院、覆蓋更多應用和手術。內鏡業務的高速成長帶動公司整體業務收入快速增長,并逐步建立公司在內鏡領域的品牌影響力。
且隨著高端產品的占比增加,開立醫療的產品銷售的毛利率有所提升;公司期間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開始下降;因此,隨著公司收入增長、產品毛利率穩中有升,經營中規模效應逐步體現,凈利潤增速明顯高于收入增速,凈利潤率保持上升態勢。
|澳華
8月14日,澳華內鏡也發布了2023年半年度業績報告。營業收入2.89億元,同比增長72.74%, 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08萬元,同比增長651.46%。
在半年報中,澳華內鏡將營業收入增長歸因于新產品AQ-300的銷售放,并表示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大漲系上年同期基數較低所致。
|樂普
隨著國產內窺鏡步入高速發展期,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在該賽道進行布局。
近日,樂普醫療完成了對沈陽沈大內窺鏡有限公司的C輪入資,持股比例達60%,成為后者的控股股東。
在內窺鏡方面,樂普醫療于2021年收購了北京華科創智公司。2022年6月,華科創智Vsonic 600 消化道內窺鏡用超聲診斷設備(消化道小超聲)取得 NMPA 注冊證,該產品由超聲探頭、探頭驅動器、圖像處理器、鍵盤和腳踏開關組成,可實現對人體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和結腸)及周邊組織進行超聲成像, 2023 年已開始產業化推廣,并實現營業收入。
|邁瑞
近日,由邁瑞醫療自主研發的UX7和UX5系列內窺鏡正式獲批NMPA醫療器械注冊新證,成為國內首個4K三維內窺鏡熒光攝像系統獲證產品。
邁瑞醫療三位一體攝像系統的獲批,填充了國內高端3D熒光內窺鏡產品的空白,推進了3D產品國產替代進程。
2012年起,邁瑞布局微創外科業務,近年陸續推出4K白光內窺鏡、4K熒光內窺鏡、超聲刀及能量平臺等多款高端外科器械。
02
相對于傳統外科手術,在內鏡下完成的微創手術治療,通過內鏡活檢,可以放入活檢鉗、導絲、氬氣管等各種器械,也可以迅速地完成手術治療,而創傷小、恢復快這些優勢讓臨床醫生、患者的需求得到了更好地滿足。
隨著內窺鏡檢查的需求逐漸加大,一次性內窺鏡市場也將迎來快速發展。華經產業研究院據公開資料整理,內鏡在發達國家的普及滲透階段相較國內較早,2020年全球醫用內窺鏡市場規模高達203億美元,隨著全球普及率的提升,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達到286億美元,
據廣發證券測算,至2030年,國內一次性膽道鏡市場規模預計為15億元,一次性胃鏡市場規模預計為41億元,一次性結腸鏡市場規模預計為2億元,一次性十二指腸鏡市場規模預計為20億元。
憑借著進場早,以及技術、品牌等方面的優勢,中國內窺鏡領域多年來被外資品牌所主導,尤其是三甲醫院等中高端使用方。
軟鏡市場,奧林巴斯、富士和賓得等進口品牌擁有技術及渠道等優勢,約占據國內83%的市場份額,其中奧林巴斯一家獨大,約占60%的市場;硬鏡市場,國產起步較晚,進口品牌德國卡爾史托斯、日本奧林巴斯、美國史賽克、德國狼牌等市占率約為71%。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升級,以及政策的支持,中國內鏡市場的國產化率明顯提高。以硬鏡市場為例,國產品牌邁瑞、歐譜曼迪、新光維、沈陽沈大、浙江天松等少數企業約占20%的市場份額。其中,2022年邁瑞更是超過史賽克成為市占率第三。
新基建的驅動下,各細分賽道都獲得了廣闊的增量空間。
伴隨著微創診療逐漸成熟,應用范圍正在不斷拓寬,并開始向基層醫療機構滲透。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大背景下,基層人才缺口問題將很快得到改善,同時為內窺鏡產品帶來新一波放量,更具性價比的國產品牌也獲得了“彎道超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