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8日,澳華內鏡舉辦2023年度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17款細鏡,其中包含一款頭端直徑僅為1.8mm的“超細鏡”,這款內鏡比市面上同品類其他型號直徑減少了18%,堪稱目前“全球最細復式軟鏡”。
細鏡現狀:多方重視,靜待破繭
內鏡作為國家重視的醫療裝備,是醫療衛生和健康事業的重要基礎,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十四五”以來,國家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和高端醫療裝備產業的發展。堅持協同創新,攻克關鍵部件與核心技術,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是科研院所、醫療機構與裝備企業的共同任務。
伴隨各方持續關注,中國高端裝備企業正迅速發展。內鏡作為近年來火熱的賽道之一,其中不乏優異的國產內鏡廠家,于高端軟鏡領域有所突破。其中,支氣管鏡、鼻咽喉鏡、經皮膽道鏡等因鏡身較細,有別于消化鏡,通常被稱為“細鏡”,而細鏡領域作為軟鏡下的細分領域,市場需求正日益旺盛,與之不匹配的是產品相對匱乏的細鏡品類,因此,細鏡已成為內鏡領域的下一個藍海市場。
破題“精細”,誰執牛耳?
國產內鏡企業要想在該藍海領域施行突圍,解決進口壟斷的難題并提供優質、高性價比的細鏡產品,橫亙在眾廠商面前的第一座大山就是“精細”。
全球領先的內鏡品牌商紛紛以“精細”為主題搶占細鏡市場。其中,Richard Wolf 德國狼牌和奧林巴斯都是享譽全球的百年企業,二者皆憑借深厚的光學技術積淀,成了細鏡市場上的絕對領先者。在超細鏡領域,狼牌的Slim line model超細鏡更以2.2mm的頭端直徑在細鏡產品中一直領跑。
國產細鏡領域,能實現超細技術的企業并不多,澳華內鏡1.8mm復式軟鏡的發布,將行業紀錄首次寫進了“1mm時代”,加速推進了我國內鏡事業跨越性的發展。
超細技術的突破,不僅為國產企業提供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也是打破壟斷現狀、為企業后續進行細鏡打造提供支撐,以及提升細鏡品質的關鍵。因此,也成了國產企業發力破局的關鍵點。
毫厘之間顯匠心
突破行業天花板
澳華內鏡全新1.8mm復式軟鏡的發布,突破了2mm局限,跨時代的意義不言而喻,意味著當前市場細鏡的精細程度有了大幅提升。
澳華作為首個攜細鏡邁進“2mm”的國產內鏡企業,其研發和制造實力不容小覷。每0.2mm的縮小,凝聚的都是以超精密光學設備研發和制造實力實現的雙重瓶頸的突破,也正是企業的匠心所在
光學成像,精益求精:在光學成像方面,澳華一方面不斷優化光學系統,在幾毫米的極限尺寸里,以更小的晶元完成更精細的工作。另一方面,分析電源干擾、傳導線干擾等的特性從而解析不同算法,在不影響原本信號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濾波處理,以此得到更高的傳輸效率和更好的信噪比。
微處理,精打磨:從制造方面看,在極細尺寸的限制下,照明、線束等部件的穿插難度十分大。為此,高度精確的加工和裝配過程成為了保證產品穩定性和可靠性的關鍵。澳華引入了先進的加工設備、精密測量和檢驗、自動化裝配,并加以持續改進的工藝控制方法,均是精密制造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這也是成就1.8mm超細鏡,突破行業天花板的關鍵所在。
步履不停,驚喜迭出
此次,澳華內鏡的2023新品發布會驚喜滿滿,給出的驚喜不止于“1.8mm”,共攜17款精心打造的細鏡產品隆重登場。
2.8mm,最細復式經皮膽道鏡:眾多新品中,其中一款超細經皮膽道鏡引人注目,其頭端直徑僅為2.8mm,同時鉗道達到了1.2mm,堪稱“最”細復式膽道鏡。
61%,最大鉗徑比:“鉗徑比”指的是鉗道直徑與頭端直徑的比例,鉗徑比越大,意味著更細的頭端直徑,以及更大的鉗道孔。澳華新品的鉗徑比都非常出色,其中一款細鏡的鉗徑比更是高達61%!優秀的鉗徑比,在臨床中可以帶來更佳的診療體驗。
17+3,覆蓋多科室:此次澳華總共正式發布了17款精心打造的細鏡產品,完全覆蓋超細鏡、細鏡、治療鏡、高清鏡和高清治療鏡等多個定位。同時,17款細鏡可與AQ-300、AQ-200 Elite、AQ-100三大平臺全面兼容,以滿足不同診療需求。
作為國內較早攻破軟鏡進口壁壘的企業,澳華內鏡擇以細鏡作為突破口,在醫療器械國產替代的薄弱環節,實現了碾壓式優勢。新品細鏡系列有望迅速提升國產細鏡的市占有率,并用前沿技術惠及普羅大眾。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