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行業是大健康產業的最上游。
當疫情催生大健康產業前所未有“蓬勃發展”的同時,生命科學行業也逐漸走到臺前,受到各方矚目,尤其是資本。
如此重要的領域,中國企業與全球差距主要在三方面:資本估值、核心技術、高端人才。
資本估值:
從二級市場來看,中國TOP10生命科學企業市值與全球TOP10差距較大。
在資本化和產業角度上,中國生命科學企業正處于大發展的起步階段。
核心技術:在以下產品關鍵核心部件未實現很大突破,中國企業大多仍在做ME-TOO產品。
中國科學儀器企業大多成立時間不到30年,一方面這一領域小眾人才稀缺企業不強難以吸引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企業實力難以在研發及人才招募上進行大規模投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分析全球TOP10企業,或許能為中國企業帶來一些借鑒。
從全球生命科學行業發展模式來看,主要可分為兩類:依靠并購迅速拓展的“美國模式”,專注細分領域深耕的“歐洲模式”。
大而全的“美國模式”:主要依靠資本、并購等商業化操作迅速擴大市場。
代表企業:賽默飛世爾、丹納赫、安捷倫、島津、蔡司集團
小而精的“歐洲模式”:基本專注于一個或幾個細分領域,構建技術壁壘,從而贏得市場價值。
代表企業:賽多利斯、布魯克、梅特勒-托利多、沃特世、伯樂
* 模式類型主要體現企業共性,與地理總部等因素無關,僅供參考。
TOP10生命科學企業2022增速放緩
大而全 vs 小而精,誰業績更優?
① 科學儀器范圍極廣,本文主要討論的是與大健康生命科學相關,應用較廣泛、具有代表性的質譜、色譜、光譜等廠家以及相關業務占比較大的公司;不涉及非大健康領域儀器公司。
② 匯率:1歐元=1.0883美元;1日元=0.0074美元。
③ 每個企業生命科學業務劃分及定義各不相同,以上占比為根據各企業年報測算而來,僅做參考。
從生命科學業務營收來看,
第一,隨著全球新冠紅利“結束”,上游生命科學企業營收增長幾乎都有所放緩,從此前雙位增長到單位增長甚至下滑。
第二,此前第7的珀金埃爾默因為業務分拆,規模縮小而未入榜。
2022年,珀金埃爾默發現與分析解決方案部門(包含生命科學、應用市場業務)營收12.93億美元。
與去年一樣的是,營收前三:仍是賽默飛世爾、丹納赫、安捷倫。
與去年不同的是,增速前三為:蔡司集團+18%,賽多利斯+12%,安捷倫+9%。
-
去年是賽多利斯+49%、丹納赫+41%、梅特勒-托利多+25%。
數據對比可見,相比2021年,2022年前三增速大幅下滑,其中賽多利斯已連續保持增速前三。
從研發來看,
支出前三為:丹納赫17.5億美元,賽默飛世爾14.7億美元,蔡司集團12.5億美元;
占比前三為:蔡司集團13%,伯樂9%,布魯克9%;
值得注意的是,蔡司集團已連續多年在TOP10里研發占比第一。
大而全:賽默飛世爾、丹納赫、安捷倫、島津、蔡司集團
賽默飛世爾:專注并購,超十年業績第一
賽默飛世爾是典型“擴張型”公司,擴張主要依靠并購;據Bloomberg數據,其近十年M&A支出占收入比重達到18%,創造了股價十年十倍的神話。
合并前的Thermo Electron是全球NO.1的科學儀器公司;2007年與Fisher Scientific合并后位居前三;2013年收購Life Tech后又重新回到了第一的位置,并且保持至今。

2022年,其集團總營收449.15億美元,同比增長14.5%;四大業務均實現了良好增長。
生命科學解決方案:營收135.3億美元,下滑13%。
涵蓋生物科學、遺傳科學、新一代測序和生物生產四大業務。
營收下滑主要是由于新冠檢測需求減少,部分被生物業務增長所抵消。
-
2023年5月9日,賽默飛世爾與輝瑞宣布,將攜手在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和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當地的肺癌和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基于下一代測序(NGS)的醫療器械創新網。
涵蓋色/質譜、化學分析(材料和礦物儀器、現場安全儀器、環境和過程儀器)、材料結構分析(電鏡、分子光譜、實驗室元素分析儀器)三大業務。
營收增長主要由電子顯微鏡以及色譜、質譜儀需求加大。利潤率增加主要由于更高的銷售額、生產率的提高和業務組合帶來的利潤,部分被戰略增長投資抵消。
2020-2022的三年,賽默飛世爾生命科學兩大業務形成動態互補:
-
2020、2021新冠疫情嚴重時“生命科學解決方案”業務營收暴增;
-
2022回歸常態后,“分析儀器”業務維持較高增長。
2022年,丹納赫集團將業務調整為四大板塊:診斷、生物技術、生命科學、環境及應用解決方案。集團總營收315億美元,同比增長6.9%。
更專業,更聚焦大健康領域或許是近兩年丹納赫的戰略之一,除了業務劃分,2023年2月8日,其宣布將剝離環境與應用解決方案,包括水質和產品識別業務,被視為更加聚焦醫療業務之舉。
生物技術業務:提供全面的技術、儀器和服務組合,提高生物和基因藥物研發,如單抗、mRNA疫苗、細胞及基因療法等。
主要由北美、西歐、中國在非新冠核心銷售的增長,抵消了新冠治療和疫苗研發生產儀器耗材需求下降。
旗下包含:徠卡、SCIEX、貝克曼、MOLECULAR DEVICES、Phenomenex、IDT、IDBS 七大品牌。
?
主要由北美、西歐、中國主導的質譜儀業務核心銷售增長所驅動。
2022財年,安捷倫總營收68.48億美元,同比增長8.37%。
生命科學與應用:2022財年營收40.07億美元,同比增長9%。
主要針對制藥、政府及研究機構、化工能源、環境監測、食品五大客戶領域;產品涉及光譜、質譜、色譜儀器,細胞分析、實驗室自動化機器人、信息系統等。
增長主要受制藥市場需求增長強勁所驅動,帶來光譜、氣相色譜、液相色譜、細胞分析、液相質譜產品放量。
安捷倫CrossLab:2022財年營收14.52億美元,同比增長7%。
主要提供綜合實驗室解決方案服務,增長主要由耗材強勁營收所驅動。
-
2022年2月,安捷倫宣布已收購Virtual Control公司,并將其先進的AI技術集成到安捷倫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S/MS)平臺中,以提高實驗室效率和準確性。
-
2022年8月,安捷倫宣布已收購聚合物表征領域解決方案供應商Polymer Standards,進一步拓展其在化學和生物制藥業務。
-
2023年3月,安捷倫宣布收購e-MSion,一家專注于創新電子捕獲解離技術的初創公司;將這一技術讓全球更多的生物制藥研究人員和實驗室使用。
2022財年,島津總營收4822億日元(約35.5億美元),增長13%。主要由液相色譜儀和質譜儀系統等關鍵業務的強勁銷售,驅動了整體營收。
色譜儀、質譜儀隸屬于其分析檢測儀器業務,該業務2022財年營收3146億日元(約23.2億美元),同比增長13.4%。
隨著全球藥物研發、生產的迅速發展,以藥物為中心的液相色譜儀的銷售量也在逐年攀升。同時,在北美的環境監管和歐洲的臨床監管領域,對質譜儀系統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長。
2022財年,蔡司集團營收87.54億歐元(約95.26億美元),同比增長16.3%。
作為其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布局,工業質量與研究業務2022財年營收20.7億歐元(約22.5億美元),增長18%。
工業質量與研究業務涵蓋:工業質量解決方案(工業顯微鏡、工業CT、三坐標測量儀)、顯微鏡(光學顯微鏡、電鏡、X射線顯微鏡等)、光譜(光柵、光譜儀模塊光譜儀等)等三大板塊。
2022財年,全球復蘇之后,蔡司電子和醫療技術行業客戶群的業務得到了積極發展。包括:用于非破壞性測試的計算機斷層掃描、高分辨率電子和X射線顯微鏡等。
區域方面,各個地區的表現都非常出色,而中國和北美的業務增長則更為驚人。
此外,盡管營收增長潛力雖然廣闊,但全球供應鏈緊張狀況仍有所阻礙。不過,蔡司遠程服務產品的不斷擴張,正推動服務業務的盈利性增長。
小而精:賽多利斯、布魯克、梅特勒-托利多、沃特世、伯樂
歷史或許是對品牌價值最好的沉淀。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工匠精神專注做好“一件事”,是許多德系企業的共同特點。
科學儀器行業更是有諸多歷史悠久的德系公司,比如:擁有152年歷史的賽多利斯,擁有63年歷史的布魯克等。
賽多利斯:2022營收+14.5%,超80%用戶來自生命科學
2022財年,賽多利斯總營收達41.7億歐元(約45.4億美元),同比增長14.5%。
其兩大業務生物工藝解決方案和實驗室產品及服務有85%專注于生命科學領域。
-
生物工藝解決方案:營收33.3億歐元,同比增長22%;
-
實驗室產品及服務:營收8.5億歐元,同比增長17.4%。
布魯克2022財年營收25.3億美元,同比增長5%。
BSI?BioSpin(服務醫學影像領域):營收7億美元,增長0.8%,
-
主要由臨床前成像業務增長和生物制藥過程分析技術所貢獻,被不利的貨幣影響所抵消。
BSI?CALID(服務醫學實驗室領域,包括質譜儀等):營收8.2億美元,增長0.3%,
BSI Nano(射頻熒光儀器、光譜色譜儀等):營收7.9億美元,增長13%。
BEST(服務于核領域、材料研究等):營收2.4億美元,增長6%。
-
增長主要由磁共振成像設備制造商對超導體的強勁需求驅動。
2022財年,梅特勒-托利多總營收39.2億美元,同比增長5%。
預計將繼續受益于有利的生物制藥市場趨勢,以及客戶對自動化、數字化、安全的需求增加。
沃特世:制藥業務客戶占比近60%,2022營收17.5億美元
2022年,沃特世營收總額29.7億美元,同比增長6.68%。
***沃特世業務分為WATERS和TA兩大板塊,共同服務制藥、政府和學術研究、工業三大市場;醫療相關生命科學包括制藥、政府和學術研究。
-
WATERS業務:主要為液相色譜、質譜儀,分析儀器和其他精密化學耗材等。
-
2022財年,伯樂集團總營收28.02億美元,同比-4%。
Life Science部門營收13.5億美元,同比下降3.6%(去除匯率影響,同比增長0.3%)。
-
主要由色譜、抗體產品的強勁增長所驅動,部分被新冠關需求下降導致的qPCR產品銷售下降所抵消。
如果說2015年隨著“分級診療”戰略推行,本土化戰略開始成為全球各大藥械企業的布局重點。2022年可以說是其上游生命科學企業中國本土化戰略的進階之年。
中國營收前三為:丹納赫40億美元,賽默飛世爾37.9億美元,安捷倫15億美元;
中國市場占比前三:安捷倫占22%,梅特勒-托利多占21%,島津占20%。
2022年,我們看到多家國際知名進口儀器公司積極加強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布局。從研發、生產到服務,這些公司致力于打造完整的產業鏈,并涵蓋了儀器整機、試劑耗材等領域。
本土化“持續加碼”:丹納赫、賽默飛世爾、安捷倫、梅特勒-托利多、島津
丹納赫2022中國區營收40.03億美元,與去年持平。
丹納赫正在推動本土化戰略4.0,以更好地滿足中國市場需求。
-
廣州,丹納赫生命科學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及中國生命科學研究院廣州應用研發中心已開始運營。
-
蘇州,丹納赫的中國診斷平臺中國研發及制造基地也已經竣工。貝克曼庫爾特智慧實驗室自動化解決方案DxA 5000已在該基地投產,成為其首個實現在華本土化生產的大型儀器。
此外,丹納赫旗下質譜品牌SCIEX與華譜科儀也合作開啟了液質國產化布局。
目前,丹納赫在中國擁有14家本土制造基地和近20支研發團隊。據稱,未來其銷售的80%產品都將在本土生產。
賽默飛世爾2022中國營收37.93億美元(+10%),雙位數增長為集團首次超過400億美元營收助力。
2022年,賽默飛世爾在中國的投資力度可謂前所未有。
-
-
-
廣州設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基地,涵蓋生命科學及生物制藥試劑研發制造中心及科學儀器制造基地。
目前,該公司在中國已經建立了10個生產基地和3個創新研發中心。
安捷倫2022中國營收近15億美元(+18%)的強勁表現,為安捷倫2022財年整體營收增長做出重要貢獻。
2022年1月,安捷倫宣布增強上海制造中心的生產及能力,擴大液相色譜儀、光譜儀及質譜儀等產品的生產規模。
-
2022年5月,任命陳亮(Victor Chan)為大中華區總經理,接任退休的前總經理霍豐。
-
2023年2月,安捷倫宣布陳亮離職,由孫大鵬擔任安捷倫大中華區總經理,同時繼續擔任安捷倫副總裁兼大中華區售后服務總經理。
-
原大中華區實驗室整機銷售總經理楊挺,升任安捷倫副總裁兼大中華區銷售總經理。
梅特勒-托利多2022中國營收8.2億美元(+9%)(不計匯率影響,中國營收增長了14%);占比全球21%;是其除美國外全球第二大市場。
從梅特勒-托利多的運營架構就可以看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主要以區域劃分為五大板塊,包括:美國、瑞士、西歐、中國、其他。
島津2022財年中國營收967.5億日元(約7.16億美元),占比20%,是除日本總部外最大市場,同比增長12%。
-
主要受到用于藥物應用的液相色譜儀的銷量增加;以及中國從2022下半年開始的貼息政策,使實驗室采購量增長。
2022年8月,島津蘇州工廠引入了多種機型產線,其中包括光譜、色譜、質譜等領域的機型,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范圍。
沃特世2022中國營收5.65億美元(+9%)。
2022年7月,沃特世在中國開啟了新的篇章,宣布將大中華區總部落地上海。
這個重要的決定將極大地促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并助推其經典產品在2022年底實現全面中國制造。
賽多利斯2022中國營收4.7億歐元(約5.13億美元),同比增長+24%。
因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2021年起賽多利斯就特別把中國設為戰略重點區域,并加碼投資,重點之一是擴大中國的本土生產能力。
蔡司集團未公布2022中國具體營收,但表示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市場和北美等地區增長強勁。
2022年10月,蔡司集團投資1.7億元,在蘇州建立新的研發生產基地,旨在推進高端顯微鏡產品的本土化生產,實現更高質量的定制化服務。
這也是蔡司首次在中國自己購地建設項目,標志著對中國市場的持續重視和發展信心的注入。通過這一投資,蔡司將更好地滿足中國市場需求,并為客戶提供更可靠的產品和服務。
除了以上TOP10企業,2022年,其他外資頭部生命科學企業在華布局的包括:
這些外資企業開創性本土化投入,不僅體現了中國市場對全球生命科學領域日益增長的重要性,還突出了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生產和運營本地供應鏈的加速趨勢。
預計未來本土與外資生命科學企業在中國市場的“貼身肉搏”將更為激烈。
過去三年,全球生命科學供應鏈面臨著新冠疫情的巨大挑戰,也為中國上游產業鏈企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同時,中國政府也開始意識到卡脖子技術在生物醫藥研發和生產中的至關重要性,積極扶持本土企業發展。
未來,在政策、資本、人才共同繁榮下,中國生命科學市場或將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