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5月11日),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官方網站公示,頂級械企飛利浦將支付6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3億)以解決SEC對其中國子公司(飛利浦中國)違反《反海外腐敗法》(FCPA)的指控。
該支付金額包括1500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04億)的民事罰款和4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28億)的沒收和判決前利息。盡管和解金悉數繳納,但飛利浦對此次SEC的調查結果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據SEC公告細文指出,其一,飛利浦在中國的子公司與分銷商一起使用特殊價格折扣,這造成了分銷商利潤過高可能被用于向政府雇員支付不當款項的風險。
其二,飛利浦在中國的子公司的員工、分銷商或分經銷商從事不當行為,影響醫院官員在公開招標中起草技術規范,以支持飛利浦的產品。例如,該在一個案例中,飛利浦中國的一名地區銷售經理向醫院院長提供資金,以換取該院長在采購過程中的協助,而在另一案例中,員工、分銷商或分經銷商參與了不當的投標行為,他們準備對其他制造商的產品進行額外投標,以制造合法公開招標的假象,并滿足中國公開招標法規定的最低投標要求。
針對此事件,飛利浦已決定進行內部徹查并采取補救措施。
飛利浦方面表示,“解決這些遺留問題對飛利浦很重要。飛利浦的每個員工都致力于在其全球業務中實現并保持最高標準,建立誠信和合規的文化。飛利浦在部署和加強合規政策、程序、控制和意識計劃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并定期審查和更新這些計劃。”
事實上,近年來飛利浦問題頻出。
本次爆出的行賄問題已是十年來飛利浦第二次就其國際業務中涉嫌的不當行為與SEC達成和解。
2013年飛利浦曾與 SEC 達成和解——包括指控飛利浦波蘭“向波蘭醫療機構的公職人員支付不當款項”以幫助其醫療設備投標贏得醫院的公開招標。彼時在同意?450 萬美元的和解協議時,飛利浦也沒有承認或否認該機構的任何調查結果。
早在2022年9月,法國國家藥品管理局已收到近3000份與召回的呼吸設備有關的不良反應報告。針對飛利浦呼吸機已經造成的嚴重損害,法國巴黎檢察官辦公室宣布,對飛利浦呼吸機召回事件展開刑事調查。
今年2月,媒體報道與飛利浦召回設備有關的死亡事件又增加82人,接踵而來的將是巨額的訴訟、賠償。
從賄賂問題到刑事指控再到萬人裁員,飛利浦可謂是負面消息纏身,那么昔日風頭正盛的頭部械企何以至此?
2019年末,“危”與“機”并存,一場席卷全球的疫情帶來供應鏈危機的同時也加大了市場對呼吸機等家用醫療設備的需求,然而這項設備不僅未能助飛利浦一飛沖天,反而成了將其推向深淵的第一枚多米諾骨牌。
2021年6月,飛利浦史上最大一次召回事件爆發,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飛利浦召回300萬至400萬臺呼吸機。該機器可能會讓患者吸入一種會降解并釋放有害的、可能致癌的泡沫顆粒和氣體。
此后有關飛利浦呼吸機問題幾乎每月都會加重一筆,伴隨而來的飛利浦公司股價也一路走低,2022年8月,掌舵飛利浦11年的萬豪敦(Frans van Houten)下臺, 呼吸機設備召回負責人雅各布斯(Roy Jakobs)繼任,依舊沒能挽回局面。
除召回問題外,2022年9月,飛利浦還曾因呼吸機相關設備造成的虛假索賠支付超過2400萬美元的罰款。
召回、受賄雙重危機下,同飛利浦信譽一同走低的還有其股價和市值,2022年年初,飛利浦總市值還逼近300億美元,到了年底,僅剩111億美元,跌去將近2/3。
實際上,引發飛利浦連鎖危機的呼吸機問題只是經年問題的投射,而非“萬惡之源”,尋求根因還是要刀鋒向內。
回觀飛利浦百年發展史,從照明設備開始,飛利浦業務向各大領域蔓延,遍布手機、半導體、家電、影音等多領域,業務之龐雜、影響之深遠一度讓這家老牌公司被冠以“皇家飛利浦”的稱號。
然而,忙于跑馬圈地的飛利浦或許并未意識到,其龐雜的業務體系是榮耀也是隱憂。
為了追求市場份額和高額的授權費用,飛利浦旗下的很多產品紛紛變為代工生產,然而其龐雜的產品類目和產品線也讓管控顯得力不從心,隨之而來的是層出不窮的產品質量投訴。
面對連年下跌的信譽與銷售額,飛利浦不得不“販賣家業”,從PC顯示器到手機再到半導體、電視機……昔日“帝國”走起瘦身精簡、聚焦醫療的路線,可惜舊日重面輕里的頑疾并未能根去。
流程復雜、效率低下的內部體系問題仍舊是飛利浦的第一大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飛利浦呼吸機召回風波尚未平息,但本周二飛利浦方表示,經測試召回的呼吸機設備并不會對患者造成健康風險。
圖源:路透社
此外4月末路透社方面消息顯示,飛利浦第一季度業績遠好于預期,消息一出股價大漲13%,那么系列好消息的傳出是否意味著飛利浦即將走出呼吸機危機的泥潭?飛利浦何日能實現“大象轉身”?
此前飛利浦首席執行官羅伊·雅各布斯(Roy Jakobs)在接受荷蘭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預計今年將就其全球召回的呼吸系統設備達成和解。
Jakobs表示,“我認為我們至少可以在今年就經濟損失達成和解。”并補充說,他“希望并期望”今年也能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達成和解。
據此推算,近兩年飛利浦呼吸機問題本身有望畫上句點。
憑借收購迅速擴大業務的飛利浦仍有繼續收購的動向。
近日,據外媒報道,飛利浦醫療正在收購以色列超聲影像分析公司DiA Imaging Analysis。該公司是一家以AI為技術核心的超聲成像分析公司,其核心產品是一款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超聲成像分析軟件,該公司還曾與GE醫療有過合作。
收購前沿技術有望為飛利浦未來業績騰飛鋪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依靠收購迅速崛起的飛利浦醫療業務,需要以嚴苛的管控體系做整合和協調,否則此前的歷史悲劇可能會再次上演。
近年的呼吸機問題以及此次4.3億在華行賄問題的爆發也似乎都暴露了飛利浦內控存在巨大短板。
畢竟,任何時候相比經濟方面損失的和解達成,品牌信譽危機的修補都更為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