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淺談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冷鏈質量管理體系關鍵控制點
日期:2022-09-06
內容提要: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作為重要的流通主體,其冷鏈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與有效運行,是保障冷鏈醫療器械流通環節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文章簡要概述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發展變化,并結合現場核查發現的問題,對冷鏈質量管理體系的關鍵點進行梳理,以期為監管人員和行業人士提供借鑒。
? ? ? 近些年,隨著我國醫藥政策的不斷調整和醫藥冷鏈產品市場需求的快速增加,醫藥冷鏈流通市場規模逐年增長。據統計,在醫藥冷鏈的細分產品結構中,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的市場份額最大,占比達22%[1,2]。體外診斷試劑作為一種特殊的冷鏈管理醫療器械,種類繁多,根據其生產所需的物料特性、原理、生產工藝的不同,產品的存儲要求各不相同,通常分為2~8℃、-18℃以下、避免/ 禁止冷凍等。對于含有蛋白質類成分,如抗原、抗體、酶類的體外診斷試劑通常需要冷藏或冷凍,同時應避免反復凍存,防止試劑盒穩定性改變。因此在生產及上市后流通的每一環節均需要進行冷鏈管理,以保證試劑質量的穩定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作為重要防疫物資,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應急審批上市。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等冷鏈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提供運輸、貯存服務,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作為重要的流通主體,其冷鏈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與有效運行,是保障冷鏈醫療器械流通環節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本文簡要概述了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發展變化,并以體外診斷試劑冷鏈醫療器械產品為例,結合上海市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企業現場核查中發現的問題,主要從人員制度、設施設備配置、進銷存管理三方面對冷鏈質量管理的關鍵點進行梳理,以期為監管人員和行業人士提供借鑒。
1.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概述
1.1 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試點工作?
醫療器械行業的快速發展及兩票制的推開實施,刺激了市場資源與渠道的快速整合,第三方醫療器械物流作為新業態應運而生[3]。自2012 年以來,江蘇、北京、上海等多個省市開展了第三方醫療器械物流試點工作,在落實《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4] 相關要求的基礎上,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見表1),細化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準入及監管要求,也為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1.2 醫療器械第三方冷鏈物流發展變化?
近些年生物醫藥技術創新發展,我國冷鏈醫療器械產品種類及市場需求不斷增加;隨著5G、人工智能等在冷鏈技術中應用,以及當下我國對防疫物資冷鏈流通與調配的需求推動下,第三方冷鏈物流迎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1,2,5]。國家高度重視醫藥冷鏈物流的發展,不斷完善醫藥冷鏈物流的法規及標準,提高對醫藥產品冷鏈流通環節的監管力度[2]。2016年9 月22 日,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醫療器械冷鏈(運輸、貯存)管理指南》[6](2016 年第154號),明確了人員配置、設施設備配置、冷鏈操作等冷鏈體系管理具體要求,為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企業冷鏈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提供法規依據。GB/T 34399-2017《醫藥產品冷鏈物流溫控設施設備驗證性能確認技術規范》、GB/T 36088-2018《冷鏈物流信息管理要求》等標準相繼發布,對冷鏈管理中貯存運輸設施設備、物流信息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也進一步促使第三方冷鏈物流行業朝著專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2.冷鏈質量管理關鍵控制點及常見問題舉例
目前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展冷鏈業務的,大部分承接的是體外診斷試劑運輸、貯存服務。本章節以體外診斷試劑為例,結合《上海市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實施細則》[7] 要求,梳理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冷鏈質量管理的關鍵點及常見問題。?
2.1 人員管理與制度建設?
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企業應當建立與其經營規模、經營范圍相適應的管理機構,配備專門的物流管理、作業和維護人員。對于開展體外診斷試劑等冷藏、冷凍業務的企業,由于試劑的特殊性,全鏈條冷鏈作業過程相對復雜且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因此對儲運各環節作業人員的資質能力、實操技能要求較高。在冷鏈相關人員管理與制度建設上,關鍵控制點包括:①組織架構的構建與制度的合理性。企業是否明確各作業流程的崗位人員需求或數量,是否明確崗位職責,做到分工清楚權限分明;是否建立人員培訓及考核制度,明確再培訓要求;是否制定各儲運環節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文件是否適宜可操作。②人員能力的培養。管理、作業、維護等人員是否具有冷藏、冷凍專業知識,是否熟悉醫療器械、冷鏈等法律法規和標準;入庫驗收、出庫、復核等關鍵物流操作崗位人員是否熟悉標準操作規程,是否經過理論培訓和操作實踐,人員實際能力是否與崗位相適應。?
在現場核查中發現,首次申報新開辦的企業在人員和制度上存在較多的缺陷項,具體如下:企業的質量管理人員不熟悉冷鏈管理等法規要求;崗位職責中未明確對冷藏庫、冷藏車、溫濕度監測系統等設施設備驗證的管理職責;制定的冷鏈操作規程等文件操作性差,僅僅框架性規定操作步驟,未結合法規要求、冷庫及冷藏車驗證結果輸出具體作業流程和操作要求;關鍵崗位的作業人員對冷鏈產品的收貨、驗收入庫、出庫包裝、運輸環節操作不熟練;企業未進行冷鏈相關崗位的操作培訓。?
2.2 設施設備配置?
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企業應設置與所提供運輸、貯存服務規模相適應的設施設備,冷鏈管理設施設備應符合《醫療器械冷鏈(運輸、貯存)管理指南》的要求。對于貯存體外診斷試劑的,企業通常設置有2~8℃的冷藏庫,以及按照產品標簽標示要求設置的冷凍庫,如-20℃冷凍庫;冷鏈運輸工具常見的有冷藏車和冷藏(保溫)箱。在設施設備與維護上,關鍵控制點包括:①在于冷鏈設施設備的符合性和適用性,包括配備的冷庫、冷藏車是否具有自動調控溫度功能,是否能夠實現溫度的實時監測、報警等自動監控功能;冷藏(保溫)箱是否配備溫度自動記錄和存儲裝置,是否能夠實現在途監測;是否對冷庫、冷藏車、冷藏(保溫)箱及溫測系統進行驗證,驗證是否充分考慮空載、滿載、極端環境、開門作業等情況。②在于日常監測及再驗證工作。是否按規定對設施設備日常使用進行監測,對溫濕度探點和測溫設備等進行周期性的校準/ 檢定,對冷庫、冷藏車等進行定期驗證或停用時間超過規定時限情況下的驗證。?
企業通常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冷庫、冷藏車等專業冷鏈設施設備的驗證工作。監督檢查發現部分企業不熟悉冷鏈物流相關的法規、標準,對冷鏈設施驗證標準、驗證要求不清楚,驗證內容不充分。如僅在建立冷庫或購買冷藏車當下時間進行驗證,未考慮到季節溫度變化對出入庫作業的影響,未進行極端高溫/ 低溫情況下的相關驗證;對于設有多個出入庫通道的冷庫,企業未逐一進行開啟驗證。同時,企業存在對驗證結果的輸出和相應管理文件轉化不充分的問題,如驗證報告中無驗證原始數據;冷庫或冷藏車安裝的溫度探點數量和位置與驗證不一致;實際操作中蓄冷劑等排布方式和數量與驗證不一致。關于冷鏈配送業務,現場核查發現企業根據自運能力及業務量的大小有自行配送、委托配送、或者自行/ 委托配送結合三種方式實現運輸服務。對于委托其他機構配送,冷藏車、冷藏箱或保溫箱等由承運方提供的,部分企業往往僅對承運方運輸資質進行評估,遺漏相關設備驗證資料的收集和確認,有時會出現承運方提供A車輛的驗證報告,而實際使用B車輛的情況。?
2.3 冷鏈進銷存管理?
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企業依托建立的倉儲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溫濕度監控系統等完成醫療器械首營審核、收貨、驗收、貯存、在庫檢查、出庫復核、運輸等各環節的作業操作、質量記錄建立與日常監控管理。冷鏈管理醫療器械全流程作業與管理,關鍵控制點包括:①計算機管理系統中數據信息的建立與維護,應能確保系統錄入的儲運條件等關鍵產品信息的準確性,包括產品首營審核、入庫驗收、庫存管理等各系統模塊的信息錄入與校對,做到與實際到貨產品標簽標示或說明書規定的儲運條件一致。②在做好常規產品信息核對、操作、控制的基礎上,應更加關注各環節的產品實際的儲運條件、方式與質量控制狀態:入庫驗收時是否核對運輸方式、運輸時間、在途溫度、到貨溫度等關鍵信息;在庫期間是否重點檢查產品包裝、標簽、外觀及溫度狀況;是否選擇相適宜的冷鏈運輸工具,按照驗證輸出要求完成冷鏈醫療器械產品的出庫復核,所有裝箱作業、運輸配送是否滿足《醫療器械冷鏈(運輸、貯存)管理指南》要求。?
第三方物流企業根據委托方提供的信息在計算機管理系統完成委托方、產品首營審核基礎數據的建立,并可通過系統對接、開設權限賬號等方式實現全過程實時數據交換。現場檢查中發現部分企業對委托方提供的數據缺少核對、復核,造成系統內同一個產品的儲運條件管理混亂,如儲運條件缺少濕度要求、運輸要求;首營、入庫、庫存、產品標簽及說明書等信息存在多處不一致。在入庫驗收方面,部分企業不能提供冷鏈產品運輸過程溫濕度監控記錄,未記錄到貨溫度等關鍵信息,無法確認產品是否滿足“全程冷鏈”要求;驗收時發現產品的在途溫度超出儲運要求等異常情況,部分企業聲稱已與委托方溝通確認,但是缺少相應的溝通記錄。在出庫運輸方面,部分企業出庫作業不規范,如未達到預冷溫度即開始使用冷藏箱、產品運輸裝載堆放方式和區域與驗證不一致、未記錄發貨時冷藏設備及產品溫度;對于委托運輸的,企業與承運方簽訂的委托運輸協議往往缺少在途時限、實時監測、回執返回等具體要求,造成質量責任劃分不清楚,運輸配送質量記錄不完整。?
3.小結與展望
目前,各省市對醫療器械第三方物流的監管要求存在差異。該文僅結合上海工作實際,梳理冷鏈質量管理體系的關鍵控制點,供相關人員參考。后疫情時代下,國家不斷加大對體外診斷試劑等疫情防控相關產品的流通監管,相信國家未來將持續完善醫療器械第三方冷鏈物流相關的法規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監管評價體系,統一監管尺度,保證醫療器械在物流環節的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略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