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不卡-日韩一品道-日韩一级一欧美一级国产-日韩一级视频免费观看-亚洲精品AV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爆乳一区二区H

醫療器械創新網

logo

距離創新創業大賽報名結束
48
16
37

會員登錄

用戶登錄 評委登錄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手機驗證碼登錄 還未賬號?立即注冊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醫療器械創新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

從聯影上市,看高端醫療設備國產化進程如何加速?

日期:2022-08-25
近年來隨著國產醫療設備在研發、技術的積累,涌現出一批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優質國產品牌,在部分產品及技術甚至超越同類國際品牌。?

2022年8月22日,聯影醫療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聯影醫療此次發行價為每股109.88元,總募資規模達109.88億元,發行估值近1000億元成為中國規模第一大的醫療器械IPO

01

聯影沖擊高端有多少勝算?

雖然才剛剛上市,聯影醫療卻已表現出國產超級獨角獸的行業競爭力。

截止2021年底,聯影醫療累計向市場推出80余款產品。產品線覆蓋高端醫學影像診斷產品和放射治療產品。在高端醫學影像及放射治療產品領域,公司產品線的覆蓋范圍與GE醫療、西門子醫療、飛利浦醫療等國際廠商基本一致。

在MR和CT賽道,聯影醫療分別以20.3%和23.7%的市場占有率位列國內市場第一,產品覆蓋高端低端各種類型。

其中,MR國內市場1.5T及以下中低端MR占比約為74.9%,聯影市場份額第一。在新興MI賽道,聯影醫療分別是PET/CT和PET/MR設備國內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企業。在國產廠家中,高端的3.0T及以上的MR產品、320排/640層的CT產品、PET/CTAFOV>120cm的MI產品只有聯影醫療一家有能力生產。

高端醫學影像設備領域經過百年積累,壁壘高豎,極少數巨頭長期壟斷。放眼國內,唯一一家有能力與之一戰的企業并不多,聯影或許是其中最有希望的一個。

盡管聯影醫療在高端市場布局已有一段時間,但目前其營收的重點依然來自于低端市場。

聯影醫療市場占有率第一的MR市場中,其銷售的產品依然以中低端的1.5T產品為主,3.0T高端MR目前由國際巨頭GE醫療、西門子、飛利浦、佳能主導,聯影市場份額第四。與之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CT市場中,聯影在64排以上的高端市場中同樣僅能排到第四。

聯影醫療招股書提到,公司部分產品的核心部件仍依賴外購,存在產生短期缺貨或成本上升風險。截至本上市公告書簽署日,公司生產CT產品用的球管和高壓發生器,生產XR產品用的叉射線管、高壓發生器和平板探測器,以及生產RT產品用的磁控管等核心部件仍以外購為主。報告期內,公司CT產品、XR產品和RT產品銷售收入合計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7.36%、60.43%和56.73%。

此外,聯影在國產設備的對標是傳統的頭部巨頭,但是在部分核心配件方面,國外技術仍然有強大優勢,所以在做重要選擇時,也會考慮進口配件的性能選擇外購。不過聯影不是組裝工廠,仍在核心技術自主性上有優勢。無論如何,聯影已經撕出一道口子。

02

資本推動醫療器械市場高速發展

全球老齡化、慢性病增加和醫療支出增長帶來了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的擴大,新冠疫情加速了市場的擴張。相關數據顯示: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在2020年已經突破4,400億美元,中國以23%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預計到2030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超過8,000億美元,2020年到2030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3%。?

與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相比,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發展相對更加迅速。受制于生產力發展水平,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整體起步較晚,但隨著國家整體實力的增強、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政府對醫療領域大力扶持等因素的驅動,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增長迅速。2015-2020 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經從3,125.5億元增長至7,789.3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20.0%。未來隨著市場需求的提升、國家對醫療產業的扶持以及醫療器械行業技術發展帶來的產業升級,醫療器械行業將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良好態勢,預計2030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超過22,000億元,2020-2030 年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11.2%。?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在創新藥方面與國外仍有較大差距,但醫療器械方面中國有產業優勢,易規模化復制和迭代,同時國產升級和分級診療已形成明顯的需求端放量。

從資本市場的情況來看,上海證券交易所于2022年6月10日發布實施《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規則適用指引第7 號—醫療器械企業適用第五套上市標準》(以下簡稱《指引》),?醫療器械企業上科創板迎來新機遇

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增強了對“硬科技”企業的包容性,支持處于研發階段尚未形成一定收入的企業上市《指引》在前期審核實踐基礎上,結合醫療器械領域科技創新發展情況、行業監管要求,對申請適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的醫療器械企業,從核心技術產品范圍、階段性成果、市場空間、技術優勢、持續經營能力、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了細化規定。開板以來,已有一批創新藥研發企業采用第五套上市標準在科創板成功上市,初步形成了藥品研發企業的集聚效應和示范效應,進一步推進器械領域的國產升級。?

在資本市場助力生物科技產業迅速發展的浪潮下,大量初創型生物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立并發展,給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活力,并將逐步實現產業的升級和優化,進一步推動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研發和創新,以滿足醫療領域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為己任,解決患者的痛點,并引領生物產業的未來,推動市場的良性發展。?

03

高端醫療設備如何加速國產化進程

除了資本助力,市場需求也在推動CT、DR等醫療影像設備發展。

目前中國醫用CT市場由國際廠商所主導,2021年CT設備中國市場銷售,“GPS”(GE、西門子、飛利浦)占比67.49%,國產主力品牌(聯影、東軟、明峰)占比24.06%。CT行業技術壁壘高,中國廠商整體技術水平與國際巨頭仍有較大差距,現階段,中國CT市場仍由國際廠商主導。目前國產CT市場份額不足30%,且國產品牌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而在2022年2月,西門子醫療光子計數CTNAEOTOMAlpha正式獲準進入國內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從遞交申請到創新公示僅用時54 天。

醫學影像設備一直都是整個醫療器械行業里技術壁壘最高的領域,因其門檻極高、研發周期極長。長期以來,國內醫院的醫學影像設備均被GE醫療、西門子醫療、飛利浦醫療所壟斷。而作為國產品牌,自設立以來,截至目前,在MR產品里,國內公司只有聯影擁有3.0T及以上產品;CT產品里,聯影更是擁有全球唯一的320排/640層產品;PET/CT產品,也更是擁有全球唯一AFOV>3000px產品。以聯影醫療為代表的國產品牌憑借領先的技術、高超的性價比和優質的售后服務在市場上已經打破進口壟斷。

以1.5T及以上MR設備為例,2010年新增設備國產化率不足1%,而2020年新增設備國產化率已經突破40%。國產高端醫學影像設備更獲得一批國內頂級三甲醫院以及全球尖端醫療研究機構的認可。

在中國醫療器械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的過程中,跨國醫械企業聚焦的趨勢也在不斷加強。特別是自2010年以來,支持國產醫療設備等相關政策不斷出臺。2016年出臺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更是指出,到2030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和診療裝備國際市場份額大幅提高,高端醫療設備市場國產化率大幅提高。

國產化不是簡單的引進、吸收、消化,而是覆蓋于產品、供應鏈、創新路徑等各個方面。首先,是將創新產品引入中國,在國內進行本土進行制造;其次,是進行供應鏈的耕耘,把產品關鍵原部件交由本土供應商來做;最后,是走好創新研發之路,不斷開拓更多高價值的產品管線。” GE醫療中國供應鏈總經理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此期間,供應鏈的選擇成為比較關鍵的一環,為此,一直以來,GE醫療對于供應商的選擇較為嚴格。

通常認為,供應鏈是指生產及流通過程中,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所形成的網鏈結構。可以推進醫療器械智慧供應鏈應用,實現醫療器械業務流、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統一,助力醫療器械量價采購、集中倉儲、高效配送、風險監控,打通醫院內“最后一公里”。

產業鏈上下游的良性發展才能帶動產業共榮,疫情以來,很多企業認識到不能僅僅局限于對生產層面的關注,更需要全面開發上下游產業的柔性,讓資產、設備、投資發揮最大的作用,需要在發揮自身產業優勢的同時,串聯產業鏈的各環節

后續本土化的考量主要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是生產方面能夠實現更多本土化,前提是供應鏈都在生產基地附近,這樣更加高效,更加靈活。?其次,由于一些核心部件在中國并不一定都能夠采購得到,存在一些技術壁壘和專利問題,全球供應商可能也屈指可數,而這也是需要各方的不斷推進。畢竟,全面國產化的前提需要看整個市場、工業基礎、制造能力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如果有一些核心部件中國都沒有供應商,那么就難以做到全面供應鏈本土化。

04

抓住利好機會

今年8月,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醫用磁共振成像系統項目公開招標公告》(下稱《公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準備以2300萬元采購一套醫用磁共振成像系統,在是否接受進口產品中明確標注“否”

就不接受進口產品的原因,工作人員表示國產能夠滿足需求因而采購國產設備,采購進口設備則需要申請,但并未透露具體采購流程。由于特定的歷史背景,醫療行業大多為醫院自行采購設備,醫院在采購進口設備時依據財政和海關要求需開展進口醫療設備論證的審批程序,一直延續到現在

此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顯示,國產藥品和醫療器械能夠滿足要求的,政府采購項目原則上須采購國產產品,逐步提高公立醫療機構國產設備配置水平。

醫療設備屬于多種高水平學科交叉融合產品,上游的關鍵技術和零部件掌握在少數發達國家極少數企業手中,高端醫療設備產業上游供應鏈多數擁有科技含量極高的制造工藝或合成技術,如芯片技術、精密儀器加工技術、微電子技術等,實現完全自主的過程較為艱辛,且不是單憑醫療器械企業能夠做到的。

對于未來國產醫療設備企業的發展,企業應當首先抓住國家政策的利好,同時要努力提升產品的質量穩定性、性能的先進性,將設備功能做得盡量全、滿足臨床要求,尤其對于暫時不具備的高端功能要加強科研以及核心技術的攻關。

返回列表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