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四大全國級集采同步造勢,高度亢奮,對醫療產業形成合圍之勢。
01、種植牙
去年11月,四川聯盟啟動種植牙耗材報量,無進展。
今年4月,四川聯盟再次組織種植牙耗材報量,無進展。?
7月底,國家醫保局以嚴厲的語氣發出通知,“橫到邊、豎到底、全覆蓋”,全面摸底種植牙耗材價格,并把醫療服務價格也納入調查范圍。
通策醫療還是太天真。?
仿制藥有一致性評價背書,屬于標準品,基本不存在品牌、效果差異。而種植牙屬性完全不同,是非標消費品,存在消費分層現象,對應著不同的支付能力。低價套餐可提供入門級的種植牙自由,是重磅民生紅利,按照安徽省蚌埠市1800元/顆的最低價,種8顆牙只要1.5萬元,西方所謂“窮人70歲平均要比同齡富人少8顆牙齒“的觀點將徹底破產。同時,有一定經濟條件的消費者,對質量的敏感度大于價格,更在意種植牙的使用壽命、舒適度、穩固性、咀嚼效果,以及手術醫生的技術、經驗,中高檔種植牙仍大有市場。?
所以通策醫療近日回應,客戶是分層的,種植牙集采對于公司產品銷量和利潤不會有影響。這種觀點立足于市場經濟,大致成立。?
如果集采只為降低門檻,有寧波、安徽蚌埠試點的先例,公立一二級醫院和民營醫院較為容易推出低價套餐。為配合政策,公立三級醫院也會推出低價種植牙,但預約排隊時間可能較長。對中高檔種植牙、對原有價格體系沖擊不大,民營醫院80%市場份額,可能會分流一部分到治療流程更規范的公立一二級醫院。?
以前國產耗材沒有市場地位。集采對國產種植體、牙冠生產廠家是利好,提供穩定的銷售渠道,積累臨床數據和口碑。可行方案是,集采保基本,提供入門級種植牙服務,并使中高端的價格中樞緩慢下移。?
但是國家集采方案似乎不滿足于寧波、蚌埠只納入非主流品牌,也不滿足于只集采耗材。如果想推動中高端種植牙價格也大幅降低,那么對公立三級醫院、民營醫院將有較大沖擊。?
“心臟支架價格從1.3萬元降到700元,為啥種植牙一顆還是上萬的價格?難道種植牙的技術更難?”這種看法很幼稚。?
心臟支架700元,只是耗材價格,一場手術例均費用仍需3萬元左右。種植牙上萬元是耗材、手術打包費用,其中耗材(種植體、基臺、牙冠)占比僅有30%左右,國產、韓系及士卓曼種植體在口腔醫院的進貨價分別為400~600元、500~800元、1800~2300元。醫療服務收費占比70%左右,公立三級醫院很難把醫生成本降下去,而民營醫院也對牙醫開出高薪,瑞爾集團2021年全職牙醫平均收入187.48萬元,通策醫療、牙博士牙醫平均收入40萬元左右。國內牙醫緊缺,每百萬人牙醫數僅為131人,日本每百萬人牙醫數為818人。有種植資質的醫生更少,占全體牙醫比例僅為11%。?
集采耗材對整體降價效應的貢獻不明顯,重點在于擠壓醫療服務收費的空間,那么將影響口腔醫院經營狀況,進一步可能影響高校口腔醫學專業。?
在實施層面上,如果種植牙不納入醫保報銷,而只是醫保歷年賬戶支付,或者自費支付,對民營醫院、公立三級醫院缺乏激勵和約束力,不知如何破局?
02、脊柱類耗材?
微創醫療已被投資者改名為重創五金。?
這家公司也是很天真,曾對集采提振骨科業務寄予厚望。髖、膝關節產品在國家集采中全面中標,市場份額和滲透率大幅提升,創傷類產品中標十二省聯盟集中帶量采購,銷售渠道拓展實現較大突破。外表光鮮,內心受傷。去年,國內骨科業務收入2240萬美元,同比下降31.7%,主要受人工關節集采導致相關訂單減少的影響。?
骨科脊柱類耗材國家集采于上月正式啟動,根據手術類型、手術部位、入路方式分為14個產品系統類別,不留死角,這意味著幾乎所有脊柱產品都要被集采。?
集采的考量不是創新,而是供應和價格。企業同一系統類別下所有產品僅允許有一個申報價格,對部件或產品系統的材質不作區分,滅菌與非滅菌不作區分,推動生產成本控制能力成為骨科企業核心競爭力。?
威高骨科表示,在創傷、關節集采過后,市面上出現一些集采后遺癥,如供貨不及時、供貨不穩定。本次集采,主要部件齊全且能供應全國所有地區的企業,在競價規則上有優勢,采購周期為3年,較去年人工關節2年采購期有所延長。
去年,人工關節集采平均降價82%。?
全國控費最積極的安徽省,去年7月集采脊柱類耗材,平均降價達54.6%,最高降幅來自于北京創生的胸腰椎間融合裝置,達82.88%。相關配件出現10多個企業棄標,包括強生、春立、愛康、武漢邁瑞、朗邁。?
本次集采直指全國市場,骨科企業殺價的熱情將更高漲。?
1年前,十二省聯盟創傷類耗材集采已作出示范。聯盟地區創傷類耗材采購金額由每年84.37億元降至8.54億元,平均降價88.65%,普通接骨板系統價格從平均4683元左右下降至606元左右,鎖定(萬向)加壓接骨板系統價格從平均9360元左右下降至987元左右,髓內釘系統價格從平均11687元左右下降至1271元左右。?
等待脊柱類耗材落差80%的瀑布流。
03、電生理?
福建牽頭的電生理集采,是今年控費重頭戲。
這項創新器械集采的時機尚不成熟。
電生理按適應癥可分為房顫手術和非房顫手術兩部分。其中,房顫手術費用高達8萬-10萬元,終端銷售額占比64.5%,發病與老齡化正相關,未來占比將進一步擴大。這是最重要的電生理市場,完全被外資壟斷。今年初,有醫藥研究員預言國產3年內無法進入房顫市場。這造成國內房顫手術費用高出美國近3萬元。
國產電生理企業房顫類耗材部分核心模塊(高密度標測模塊及壓力感知模塊)缺失,正在努力追趕外資三巨頭強生、雅培、美敦力。
微創電生理在研的高密度標測導管已提交注冊,預計今年上市,壓力感知磁定位灌注射頻消融導管2017年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是國內首個獲準進入綠色通道的壓力感知消融導管。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并完成臨床入組,預計2023年上市。IceMagic心臟冷凍消融系統于2021年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并完成臨床入組,預計與冷凍消融導管一起2023年上市。
惠泰醫療磁定位壓力感應射頻消融導管已經進入臨床,磁電定位高密度標測導管以及脈沖消融導管已完成注冊檢驗,房顫類產品預計2024年獲批上市。
房顫手術(三維電生理消融)設備,與化學發光相似,基本為封閉系統,耗材(三維消融類導管)與設備具有唯一匹配性,這是一種排他的商業模式。
2024年國產始有能力在房顫領域向美系三巨頭發起進攻,為集采最佳時機,可大力助推國產替代進程。
當前國產仍局限于非房顫手術市場。惠泰醫療HT-Viewer三維系統2021年初上市,主要為室早(手術費用4.5萬元)、室上速(手術費用3.5萬元)患者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與大多數器械賽道不一樣,電生理國產替代進程不進反退。隨著強生Smartouch壓力感知導管和美敦力第一代冷凍消融系統國內上市,房顫耗材快速放量,國產電生理市場份額從2015年11.6%降至2019年9.0%,2020年又回升至9.6%。外資還發起降維打擊,擠壓國產在普通電生理耗材領域的生存空間,進口磁感知(三維)10極標測導管使用量提升,國產通用類標測導管市場份額承壓。
非房顫手術市場競爭相對充分,倘若本次集采引發大幅殺價,國產電生理企業的生存空間將更加逼窄。
04、肝功生化試劑
史上最大規模IVD集采啟動。
在安徽化學發光打破封閉式“設備+試劑”系統不可能集采的常識后,IVD領域已無避風港,8月4日,由江西牽頭的肝功生化檢測試劑集采開始申報,覆蓋22省(市、區)。
生化診斷是國內IVD第二大市場,約占20%,僅次于免疫診斷產品。本次集采聚焦肝功能領域,涵蓋26種被檢測物質。
生化試劑市場集中度低,全國有超過200家注冊公司,平均只有幾千萬元收入,這與業務模式的開放有關。大部分生化公司不具備生化儀器自研自產能力,選擇代理或直接采購生化儀,所以形成一個開放的系統。而主流廠家貝克曼、邁瑞醫療都是封閉式系統,這可能是市場發展的方向。
從臨床檢測角度看,封閉式系統比開放式更好進行質量控制。只是在競爭極度分散的市場中,實現這一步需要很多年,而集采會大幅度縮短進程。
2021年,邁瑞醫療國內生化試劑收入約9億元(其中肝功生化占比約20%),市場份額僅有12%。國產替代進程也將加速。三級醫院以進口生化儀為主,邁瑞醫療國內生化試劑收入近90%集中在二級及以下醫院,集采可助推國產企業大范圍打開三級醫院大門,實現彎道超車。在安徽化學發光集采中,邁瑞醫療裝機一半以上都在三甲醫院。
化學發光的耗占比平均40%左右,而檢驗收費里生化試劑的采購成本占比(終端入院價)只有10%~15%。肝功生化試劑是IVD行業用量最大的品種之一,對應市場規模18-23億。
安徽化學發光集采平均降價47%,一省市場容量有限,羅氏、貝克曼棄標,事后機器被閑置或拆除,讓IVD行業大受震撼。
本次肝功生化試劑集采覆蓋全國2/3市場,國產化率達到60-70%,主要生產公司包括邁瑞醫療、邁克生物、九強生物、迪瑞醫療、利德曼和美康生物,競爭必將慘烈。
池塘里的風暴,卻可能改變IVD行業的預期,再次大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