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一次性內窺鏡巨頭Ambu 宣布,作為降低成本計劃的一部分,公司將從其全球員工隊伍中裁減 200 名員工。
這家總部位于丹麥巴勒魯普的公司報告稱,其一次性內窺鏡產品在創新研發環境即將取得進展時遇到了瓶頸。
據報道,Ambu 過去共有 4,500 名員工。這意味著裁員將占 Ambu 員工總數的 4%。
Ambu 預計每年可從人員削減中節省約 2.5 億丹麥克朗(4000 萬美元),其中一次性產品研發費用為 1.5 億丹麥克朗(2400 萬美元)。
“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面臨挑戰,”Ambu 新任首席執行官 Britt Meelby Jensen 在 8 月 3 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她表示:“我們與領導團隊評估了財務情況,很明顯一次性內窺鏡市場仍然非常有吸引力,但滲透到十二指腸鏡等某些領域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為了加強我們的財務狀況和靈活性,我們決定啟動一項成本削減計劃。我們將更加專注于新產品的創新和銷售執行等方面,同時保持對兩者的堅定承諾。我們還將進行采取更多調整措施,以更有條理的方式開展后續工作,并使我們的流程更加成熟。
Ambu 的2022財年將于 9 月底結束,該公司已將其有機收入增長預測下調至不低于 4%,低于此前超過 13% 的增長預期。
01
新CEO上任
Britt Meelby Jensen 接任 Ambu 的首席執行官已經過去了大約三個月。Ambu 主席 J?rgen Jensen 當時表示,公司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執行其戰略。
在今年的5月20日,Ambu公司表示,已聘請董事會成員 Britt Meelby Jensen 接替首席執行官Juan Jose Gonzalez,次日生效。Britt Meelby Jensen出生于 1973 年,近十年先后擔任Dako、新西蘭制藥公司、Atos Medical的首席執行官,直到2022年初將Atos Medical出售給康樂保。2019年起同時擔任Ambu的董事會成員。
02
Ambu?2021年一次性內窺鏡銷量超150萬支
Ambu7月份曾公布其2021年一次性內窺鏡的銷售量,其銷量達到驚人的150萬支。其一次性內窺鏡去年銷量超過所有其他一次性內窺鏡競爭對手的總和,并且比前一年增加了 41%。在疫情大背景下,Ambu遇到百年難得的機遇。借助疫情東風,Ambu徹底帶火了一次性內窺鏡。在2021年之前,市場上內窺鏡主要玩家都沒有推出一次性支氣管鏡,直到2021年奧林巴斯、波科、賓得等主流玩家才匆忙推出一次性支氣管鏡來應戰,可惜為時已晚,已經很難撼動Ambu市場地位。
Ambu除了繼續深耕支氣管領域外,在其他內窺鏡領域也是高歌猛進。在耳鼻喉科、消化內科、泌尿外科等領域都有布局。尤其是在內窺鏡主戰場--消化內科,Ambu動作可謂是驚人。讓之前消化領域一次性內窺鏡領導者波科都望其項背。2020年Ambu占據全球一次性內鏡市場的57.3%,遠遠甩開第二名波士頓科學的19.1%;在國內市場Ambu同樣排名第一占35.7%,第二第三位分別是幸福工廠29.2%和普生醫療26.2%。
在2021全球醫療器械百強公司排行榜中,Ambu排名第79位。雖然當前醫療器械市場強者如林,但Ambu憑借其自身實力在一次性內窺鏡領域開辟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03
國內一次性內窺鏡企業謀求突破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20 年,全球醫用內窺鏡市場的價值為203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占比16.5%,約224億人民幣。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的數據,2020年中國一次性內窺鏡市場規模僅有3700萬元左右,但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0億元以上。國內新光維醫療、普生醫療、安清醫療、幸福工廠、北方騰達等多家企業一次性內窺產品相繼獲批上市。新光維更是積極謀求港股上市中,2022年4月,新光維醫療第二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雖然受國外品牌影響,我國國內一次性內窺鏡市場尚處于初級階段,但在可預期的未來其市場空間卻是巨大的。
丨關于Ambu——全球最大的一次性內窺鏡供應商
丹麥Ambu成立于1937年,聚焦于麻醉、患者監測與診斷及急救的三大核心業務領域。2009年,Ambu推出發布世界上第一個一次性支氣管鏡,正式涉足一次性內窺鏡領域,現已發展成為一次性支氣管鏡領域的絕對王者。現主要產品矩陣包括支氣管鏡、鼻喉鏡、十二指腸鏡及膀胱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