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票制、帶量采購實行后,市場結構激烈震蕩。新模式運行之下,舊模式的殘余尚未肅清,行業轉型仍處于陣痛中。
8月9日,國家醫保局一份通報引發行業震動。
通報顯示,近期廣州白云山天心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云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藥總廠、廣州白云山敬修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因藥品虛高定價、套取資金被國家醫保局進行專項調查。
經查,2017年至2021年5月,天心制藥等3家藥品生產企業為規避“兩票制”政策和監管,與下游50多家藥品代理商相互串通,對注射用頭孢硫脒等87種藥品采取用虛高價格采購原料藥的方式套現,并向下游藥品代理商轉移資金。
涉及金額巨大,其中部分資金用于行賄醫務人員或特定關系人,開展藥品違規促銷。
國家醫保局披露,套現的主要操作方式是藥品生產企業與藥品代理商簽訂合作協議,在原料藥采購環節增加指定的“經銷商”,由“經銷商”按正常價格購進原料藥,提價數倍至十數倍再銷售給藥品生產企業。
藥品生產企業以“原料藥漲價、生產成本高”的名義,將原料藥的虛高價格進一步傳導至出廠和投標掛網價格。原料藥“經銷商”受藥品代理商實際控制,將低買高賣原料藥獲得的差價收入套現,轉移至藥品代理商,供其實施醫藥商業賄賂。
以注射用頭孢硫脒為例,白云山制藥(制劑廠)和白云山化學制藥廠(原料廠)屬同一集團,但制劑廠需要的頭孢硫脒原料藥不直接從本集團的原料廠采購,而是額外設置套現流程,由代理商控制的原料藥“經銷商”轉手,低買高賣給制劑廠并套現。制劑廠以原料藥成本高掩護注射用頭孢硫脒的虛高價格,使得藥品生產流通環節表面上符合“兩票制”等政策規定,逃避監管。
目前,天心制藥等3家企業按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對涉案的注射用頭孢硫脒等87種藥品進行價格整改,剔除現行價格中用于實施賄賂等虛高部分,平均降幅50%以上,部分品規被停止采購。廣東省責令天心制藥等3家企業以及關聯的其他企業全面整改營銷模式,停止相關違規操作。此外,對其中涉嫌違紀、違法、犯罪的人員,有關部門正在依紀依法查處。
消息一出,8月10日,白云山早盤低開3.66%,截至收盤跌3.20%。
8月10日,白云山及三家藥企相繼發布致歉聲明。
白云山表示,經查,2021年,以上三家企業涉及撤網產品毛利合計為人民幣0.15億元、降價產品毛利合計為人民幣3.20億元,占該公司2021年度經審計的毛利額比例分別為0.12%、2.45%;2022年1-3月,以上三家企業涉及撤網產品毛利合計為人民幣0.12億元、降價產品毛利合計為人民幣1.02億元,占該公司2022年1-3月未經審計的毛利額的比例分別為0.25%、2.13%。
目前,相關企業表示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三家企業也停止了與相關代理商、經銷商的合作,全面整改營銷模式,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相關產品降價或撤網,并對相關責任人予以處理。
這次通報讓兩票制下的“高開”銷售模式徹底暴露出來。
兩票制的初衷是為了降低藥品流通中的虛高價格,減輕終端的群眾用藥負擔。但新機制實施后,仍陷于灰色地帶的企業卻衍生出新的隱秘“對策”。
醫療器械市場營銷專家章敏對賽柏藍器械表示,高開模式其實是為躲避監管。現在廠家開票給代理商,經銷商開到醫院,所有的價格包括供貨價、發票全都要備案,所有價格都被監管,加價也有上限要求,整個價格形成過程非常透明,到醫院端是零差價,患者購買時就會很便宜。
他分析,這次白云山事件中,企業把原料藥也就是上游的價格抬高,增加了一個經銷商,就使得它自己的出廠價大幅提高,所以開出去的票就有了所謂的依據,其實就給加價產生了一個合理化的借口?!皩嶋H上它中間就把這部分的錢套出來,用來做市場營銷、灰色交易等,它是這樣一個目的?!?/span>
帶量采購在很大程度上縮小了灰色地帶,但是仍有一些隱秘的利益鏈還在規則之外肆虐。
“這種方式往往是比較隱蔽的,因為他自己設立了一家上游原料藥的經銷商,所以從各種程序上來看,都難以看出任何瑕疵,除非有人舉報,或進行非常詳細的調查,才能查到他們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闭旅粽f。
耗材領域是否也有套現貓膩?
業內專家對賽柏藍器械表示,兩票制后,很多小的經銷商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所以70%以上的經銷商都倒閉了,生產廠家去覆蓋以往下級代理商負責的這部分市場,就會產生大量管理成本,后期就催生了廠家去找更大型的服務商的模式。所以早期時候耗材領域是存在這種高開模式的,目的是為了在兩票制后保護自己的價格體系。
而國家監管力度和顆粒度的升級,逐漸倒逼耗材企業放棄“高開”模式。
上述專家表示:“現在在統一信息平臺下,所有的數據全部聯網,稽查變得特別細,廠家‘高開’之后,帳怎么走?票怎么走?會很困擾。如果企業營銷費用過高,就需要說明這部分費用的去處在哪里。所以強監管之下,規則漏洞不斷被堵上,從而倒逼企業必須走合規程序。”
03
資金套取蔓延至多個環節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6月,國家衛健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2022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其中指出,今年12月底之前,由國家衛健委等六部門按職責分別牽頭,公安部配合,從“產銷用”各環節共同發力打擊違法行為。
其中特別強調,要嚴懲前置套取資金行為。加大對生產環節的財務監管力度,防范將“回扣”資金的套取從流通環節轉移至生產環節,嚴厲打擊套取資金用于藥品耗材設備回扣、商業賄賂行為。
高壓之下,為何依然有企業鋌而走險?
許多醫療器械從業者都曾對賽柏藍器械表示,國內醫療市場長期帶金銷售,醫生用器械、用藥拿回扣已經成習慣了。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企業要鋌而走險,長期以來形成的不良行業風氣,成為必須直面的現實問題。
有從業者指出,“很多產品之間的差距并不大,比如有5家供應商同時可以供貨,醫生的選擇空間就很大??傆腥藶榱苏碱I市場去鉆漏洞,想方設法刺激醫生使用它的產品。行業的慣性思維形成后,藥械企業不想帶金銷售了,醫生對于一些可選擇的器械,使用動力就迅速下滑。”
“現在出現了很多新的、隱蔽的帶金銷售,躲避監管政策。行業里有一種僥幸心理,想找到某種方案,既能打通院方關系又能避免對企業的造成處罰風險?!?/span>
章敏分析,某種程度上說,醫療行業是醫院主導或者說醫生主導的,他們具有選擇權。如果能從制度設計上,既能限制灰色收入,又能提高醫生的積極性,或者說減少醫生不合理的主觀選擇空間,情況就將大有改善。
不難看出,一段時間以來,醫療反腐力度持續加大。自上而下的醫療系統問題徹查,已在多地展開。去年8月,國家衛健委印發《全國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從業行動計劃(2021-2024年)》,自2021年至2024年,集中開展整治“紅包”、回扣專項行動。
其中指出,要加大監督檢查、執紀執法力度,對違反行業紀律的醫務人員,批評教育一批、通報處理一批、嚴肅清理一批,對涉嫌利益輸送的各類機構,嚴肅懲處、移送線索、行業禁入,持續保持對“紅包”、回扣行為的高壓打擊態勢。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報道,根據國家及各地紀檢監察部門公示的信息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各地累計已經有超46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僅7月一個月,已有至少9位醫院院長、書記被調查。其中涉及諸多回扣問題。另一方面,結余留用等制度也在政策層面提升醫生陽光收入,薪酬制度改革一直在繼續。
除了對醫療系統內部監管內,企業端的監管也在同步加強。章敏分析,醫療行業屬于強監管的行業,各類處罰對于醫藥企業的震懾力度也很大。比如說,如果被限制準入、限制掛網招標、列入失信企業名單等,可能產品就完全喪失了介入市場的資格,整個地區的市場份額沒有了,這種情況是很嚴重的。
“當然針對不同問題,視情況的嚴重程度,在處罰力度上也會有區分,比如說限制多長時間、或者是只限制某些區域?!?/span>
據賽柏藍器械觀察,自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建立后,截至目前,國家醫保局已發布3期價格招采信用評價“嚴重”和“特別嚴重”失信評定結果,13家藥械企業被通報,多家涉及回扣問題。
根據《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建立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的指導意見》,情節嚴重的失信企業,可能面臨限制或中止采購相關藥品或醫用耗材等處置措施,失信行為涉及省份數量達到規定條件的,將啟動全國聯合處置。
04
高毛利時代終結后的下一步
從2016年起開始推行的兩票制,再到2019年開始試水的帶量采購,制度改革在不斷探索中。
章敏分析,兩票制推行后,所有票據在醫院簽收的時候均要核對,廠家、經銷商、醫院的發票要一一對應。這保證了兩點,一是產品不串貨,二是產品所有流通環節的透明度,包括價格的透明度等等,這就解決了廠家和經銷商之間的關系,流通環節減少也降低這一環節的成本。
與此同時,一些企業開始尋找新的辦法躲避監管,整體來看產品終端價格的降幅尚不顯著。而帶量采購的影響更大,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票制,廠家直接配送到醫院,中間沒有任何其他環節,醫院直接跟廠家進行結算,代理商受到的影響十分明顯。
此外,帶量采購直接解決了終端價格虛高問題,患者、醫院和廠家之間的糾葛扭轉。尤其消費端,冠脈支架從1萬多降到幾百元,骨科關節平均降價82%,極大地緩解了患者的支付壓力。
藥械企業正逐步接受這種改變。
原來醫藥行業是高毛利、高現金流的模式,中間還夾雜大量的帶金銷售問題,很多從業人員也在反思,這樣的狀態是否真的合理、真的能持久?
從行業自身發展來講,帶金銷售無論如何都不是一個長久的方案。以前銷售更多是在搞關系,現在要談專業、談產品的臨床價值。如何把產品用到最好、給患者帶來最好的服務,這才是正規的、有責任心的企業應該要思考的問題。
流通環節被壓縮后,器械廠家、醫藥廠家也認識到行業利潤空間在什么程度是合理的,要更多地提高產品質量,更多地降低產品成本,更好地提供服務,這是長久之計。
短期內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仍然存在,但長期來看,監管趨向嚴格,企業觸碰底線所要承擔的風險加大,會倒逼行業回歸創新、精益生產、降低成本?!艾F在業內達成這種共識的企業越來越多,企業希望通過好的產品、好的質量、好的服務來搶占市場,而不是通過降低產品質量打價格戰,或者采用一些灰色手段取勝,后者可能會被逐步淘汰。”一位資深從業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