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了《北京醫院醫用耗材供應平臺及配送服務項目中標公告》,又一國家級大三甲醫院耗材被包圓了...
為降低耗占比、合理控費的需求,北京醫院于7月上旬發布了公開招標公告,以每年6億元,將該院耗材供應及配送打包給2家供應商,服務周期為3年。
根據中標公告,該項目最終由國藥器械、華潤醫藥這兩家流通巨頭成功拿下。其中:
包1“醫用耗材供應平臺及配送服務”,由國藥集團聯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中標,3年總計14.4億元;
包2“醫用耗材配送服務”,由華潤醫療商業集團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中標,3年總計3.6億元。
北京醫院,這是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醫院,直屬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三級甲等醫院,現有床位 1328張,48個臨床醫技科室,目前擁有醫療設備總值約22億元,其中100萬元以上設備有363臺件。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大三甲醫院加入“SPD服務模式”大軍,且多數僅留下1-5家配送商,流通巨頭獨家中標項目更是屢見不鮮。
近期,山東大學第二醫院(三甲),2022-2024年度醫院藥品、耗材、試劑配送,15.6億元打包給5家企業,山東善德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醫療器械山東有限公司、國藥控股(山東)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齊魯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山東海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中標。
巴州人民醫院(三甲)未來5年全院藥品、醫用耗材、檢驗試劑同樣打包給一家,國藥新疆庫爾勒醫藥有限責任公司獨家中標。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三甲)1.2億元醫用耗材SPD項目,國藥聯眾致遠(北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獨家中標......
可以看到,這種精細化管理的醫用耗材SPD項目的主戰場仍在大型醫院,但也不乏一些理念先進的基層醫院開始將施行。
6月13日,蒙自市衛健委預算3.12億元,將該市19家醫院醫用耗材、試劑配送服務打包給1家,服務期3年,其余配送商全部淘汰出局。
在國家各項政策的影響下,院方思維正在發生劇烈轉變。當醫用耗材從原先醫院的盈利中心完成變為成本中心后,以往醫院粗放式的管理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需求,追求精益的SPD正在逐漸加以替代。
國家衛健委發文,SPD模式或將迎來爆發期!
SPD的本質是一個專業化的醫院后勤管理體系,是醫療器械流通企業對醫院醫用物資的集中配送管理升級服務。
而醫療器械供應商,則可通過SPD系統線上接收訂單,快速響應采購需求,并指導生產計劃。
但就目前而言,SPD在中國仍處于發展初期,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仍存在很多障礙,例如是否涉嫌行業壟斷、配送權集中后是否會出現新型腐敗等等各種問題。
據相關數據,我國醫院百強榜中,已有53家醫院落地實施SPD項目,頭部醫院SPD滲透率已超過50%,且速度不斷加快。
但是從全國公立醫院來看,2021年全國公立醫院1.2萬家,醫用耗材SPD項目的滲透率僅4%,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了《關于2022醫學工程研究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以“開展醫院管理研究,促進衛生事業發展”為工作宗旨,將“醫用耗材SPD精細化管理模式”被正式納入研究申報內容。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該文件向行業釋放了兩大重要訊號:一是醫用耗材管理在醫院運營管理的重要性愈發明顯;二是SPD模式對于醫院管理的價值被國家日益重視和認可。
據《中國醫療器械供應鏈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1年我國開展SPD項目的醫療機構在600家以上,保守估計,到2022年末我國開展醫用耗材SPD項目的公立醫院有望突破1000家。
當下,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進,新一輪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之下,醫院所面臨的管理壓力與日俱增。隨著國家衛健委醫院管理研究所的介入,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國內SPD模式也勢必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