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大型影像公司先后提交了IPO申請,如東軟、聯影、明峰、安科等多家國內影像企業密集上市,該賽道IPO呈爆發之勢,“國潮”熱度迅速飆升。2021年中國CT設備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五的分別為聯影醫療、GE醫療、西門子醫療、東軟醫療和飛利浦醫療,上述企業CT設備總市占率已超過80%,其中,聯影一家占比超20%。聯影、東軟、明峰均有256排超高端CT上市。
民生證券研報顯示,在市場需求及政策紅利的雙輪驅動下,中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將持續增長,2020年市場規模已達到537.0億元,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接近11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7.3%,遠高于全球同期的3.9%。而國內的影像醫療企業的產線都布局了哪些賽道?
各影像企業產品線 ?圖片來源:器械匯
聯影:年內A股第二大IPO,開啟申購!
8月8日晚間,聯影醫療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公告。公告顯示,本次聯影醫療擬公開發行新股1億股,初始戰略配售發行數量5000萬股,并在8月10日也就是今天進行申購。公告顯示,若本次發行成功,聯影醫療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為109.88億元,扣除發行費用2.64億元(不含增值稅)后,預計募集資金凈額為107.24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最初原計劃募資124.8億元,縮水12%左右。聯影醫療已成為國內領先、全球少數掌握高端醫學影像診斷產品、放射治療產品及生命科學儀器核心技術的醫療科技企業。發行上市之后聯影醫療也將成為繼邁瑞醫療之后,市值靠前的醫療器械巨頭。
截至2021年6月底,聯影累計向市場推出70余款產品,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統(MR)、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CT)、X射線成像系統(XR)、分子影像系統(PET/CT、PET/MR)、醫用直線加速器系統(RT)以及生命科學儀器。
70多款產品中不少產品均是國內首創,公司擁有1.5T、3.0T、5.0T以及更高場強的超導磁體研制技術,并研發出國產首款3.0T MR、9.4T動物MR產品以及行業首款75cm大孔徑3.0T超導磁體。
東軟坎坷的上市之路
相比其他影像公司上市路的坦途,東軟就稍顯坎坷,而且在上述企業中最早交表的東軟醫療,其前身為東北大學計算機影像中心,后并入東軟集團孵化,成立至今已有24年。2020年6月,東軟醫療就曾經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并且在2020年11月終止,2021年12月1日,年內第二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兩年內三次上市申請,可以看出東軟上市的決心與急切。
據悉,東軟醫療急于上市,可能與當年投資有關。2014年12月,東軟集團拆分出東軟醫療時,曾公布《關于子公司引進投資者的公告》。據公告,威志環球、高盛、通和、東軟控股等投資者同時對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進行增資,共計近38億元。
但這筆投資附帶了對賭協議:如果東軟醫療、東軟熙康在第二次交割日后的6年內未能實現上市,投資方可根據協議約定要求履行回購義務,按照每年8%的復利回購股權。根據當年約定的時限,東軟醫療必須在2022年9月前完成上市進程。目前所剩時間不多,不知短時間內東軟是否會向港股再次發起沖擊。
截至2021年6月30日,東軟醫療在全球110余個國家共安裝超過4.1萬臺醫學影像設備,是名副其實的行業領頭羊。據推算,按東軟醫療目前的綜合實力和營收水平,IPO后其市值或超過500億元人民幣。作為國內最早的玩家之一,東軟醫療曾經創造過眾多輝煌的歷史,比如其率先研發出中國第一臺全身CT,打破國際壟斷,讓國產CT開始逐漸走向輝煌。
明峰醫療的大邁步
6月29日,明峰醫療向科創板遞交上市申請獲受理,這是該公司成立11年以來申請上市歷程的重大進展。
明峰醫療自成立始一直重視自主創新和研發,其CT產品線堪稱是明峰醫療的“名片”。主要包括 8排、16排、24排、48排、64排、256排、車載CT系列、方舟CT系列等,覆蓋臨床實用普及機型到超高端科研機型以及移動醫療設備。
明峰在 CT 探測器技術、基于 SiPM 的 PET 探測器技術、CT 和 PET/CT 圖像重建技術、智能工作流技術、智能點對點動態探測器溫控技術、探測器噪聲抑制技術等方面積累了一系列技術成果。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明峰擁有?授權專利 455 項,其中境內發明專利 51 項、境外發明專利 11 項。
公司的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CT、PET/CT等大型醫學影像設備的銷售及售后維保服務,其中公司已上市CT產品18款和PET/CT產品3款。
如今明峰已具備 CT 核心部件探測器的研發和生產能力,自主研發設計了閃爍之星探測器(ScintiStar CT 探測器)和性能更優的神光探測器(DivineLight CT 探測器),并實現了國內首個 160mm 球面寬體探測器在超高端科研型 256 排 CT 上的應用。
影像新秀深圳安科同向科創板發起沖擊
6月底,國產影像廠商中的老牌勁旅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科”)也向創業板發起了沖擊,其IPO材料已于6月30日被受理,目前狀態為“已問詢”。
目前,安科已實現128排256層CT、1.5T超導MRI等高端影像設備規模化生產,掌握高端CT系統設計、寬體探測器、CT影像鏈算法及相關的高端制造工藝、MRI譜儀、MRI內源性灌注等38項核心技術,獲得發明專利58項。但CT和XR產品的球管和高壓發生器、MRI 磁體、探測器用芯片等核心部件和核心電子零件仍需對外采購。
安科現有14種型號的CT產品,包括16層、32層、64層、128層和256層CT產品,覆蓋臨床實用型、臨床應用型和科學研究型CT。磁共振產品包括4款超導和4款永磁。XR系列包括數字X射線攝影系統(DR)和數字乳腺機在內共3款產品。
而據聯影招股書顯示2022年年國內大影像市場容量有望超過500億元,2021到2030年CAGR約為7.2%,2030年有望達到1150億元,目前進口占比仍超過70%。影像市場相關產業鏈上游如磁體、線圈、球管、探測器、PCBA等備受關注。
具體而言,高端MR市場、高端CT、高端XR、高端分子影像等市場仍存在巨大的進口替代空間。國產品牌可通過技術創新掌握產品核心技術,以實現彎道超車。
受益于政策鼓勵、技術迭代和基層下沉等因素,中國企業有望加速進口替代。而未來隨著這些企業的上市,國內影像企業的格局是否會被改寫,讓我們也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