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漫長的蟄伏期,醫療器械領域終于迎來了一場厚積薄發。新冠疫情,讓診斷、家用醫療器械迅速催熟,增量市場到來!
2022上半年,醫療行業整體強勢增長!全球頂級醫療TOP10中:
雅培醫療問鼎,這也是近年來首次超過美敦力奪得第一!醫療業務營收169.30億美元,同比+18.8%,得益于新冠病毒快速檢測產品拉動。雅培預測新冠病毒檢測產品銷量的強勁勢頭將延續至2023年。
美敦力退居第二,全年營收158.35億美元,同比+11.9%。整體業績開始回暖,所有業務均實現正增長。美敦力目前正在實施新運營模式,為未來的長期成功做準備。
強生醫療器械業務營收138.68億美元,同比+2.3%,消費者醫療業務剝離在即。
西門子醫療總營收107.64億美元,同比+34%,其中診斷業務增長最高。受中國市場新冠相關以及供應鏈中斷,對整體營收有輕微負面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西門子醫療目前已經進入“2025戰略”第三階段——“New Ambition”。
羅氏診斷營收99.48億瑞士法郎(103.87億美元),同比+10%。新冠疫情相關產品帶動業績的增長,這種增長還將持續到明年。
碧迪醫療營收100.06億美元,同比-2.1%。主要是疫情之下,生命科學業務下滑所導致。其他如診斷測試、藥物輸送解決方案、重癥護理用品均實現增長。
GE醫療營收88.82億美元,同比+1%。兩大細分業務——醫療系統(HCS)正式回暖,藥物診斷(PDx)下滑!超聲管線可能是GE醫療近幾年下一步重點布局的方向。
史賽克營收87.68億美元,同比+6.3%。在發布財報的同時,史賽克表示未來還將把重點放在手術機器人領域。
波士頓科學營收62.7億美元,同比+7.6%。有消息表示,今年下半年波士頓科學將會投資在外周干預和電生理領域。
飛利浦醫療營收62.59億美元,同比-3%,主要還是互聯關護業務帶來的下滑。
▲ 2022上半年全球頂級醫療TOP10排名
2022上半年醫療領域營收(百萬美元):16930
同比:+18.8%
7月20日,雅培發布2022上半年財報,全年營收231.52億美元,同比+11.9%。雅培增長最快的為診斷業務,得益于新冠病毒快速檢測產品拉動。其中:
醫療業務:169.30億美元,同比+18.8%。
雅培充分發揮研發實力,在規模大、增長快的市場推出了諸多新產品,雅培預測新冠病毒檢測產品銷量的強勁勢頭將延續至2023年。
細分業務領域:
診斷業務:營收96.08億美元,同比+32.3%。
快速診斷:營收63.04億美元,同比+67.2%;
分子診斷:營收6.32億美元,同比-14.2%;
傳統診斷:營收24.04億美元,同比-3.4%;
床旁診斷:營收2.67億美元,同比+0.4%。
醫療設備業務:營收73.22億美元,同比+4.8%。
節律管理:營收10.72億美元,同比-1.3%;
心臟電生理:營收9.71億美元,同比+5.8%;
心衰:營收4.62億美元,同比+9.7%;
心血管:營收12.72億美元,同比-4.5%:
結構性心臟病:營收8.51億美元,同比+6.5%;
神經調節:營收3.76億美元,同比-4.6%;
糖尿病業務:營收23.18億美元,同比+13.8%。
雅培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Robert B. Ford表示:“雅培在2022上半年交出了完美的成績單,我們實現了超過40%的每股收益增長,遠超今年年初設定的增長目標。”
2022上半年醫療領域營收(百萬美元):15835
同比:+11.9%
*美敦力2022上半年財報區間:2021年4月28日到2021年10月29日。
2021年11月23日,美敦力發布2022上半年財報,全年營收158.35億美元,同比+11.9%。整體業績開始回暖,所有業務均實現正增長。
細分業務表現:
心血管業務:營收57.17億美元,同比+10.8%。
心臟節律與心衰(CRHF):營收29.54億美元,同比+10.5%;
冠狀及結構性心臟(CSH):營收15.37億美元,同比+13%;
主動脈與外周血管(APV):營收12.26億美元,同比+9%。
微創治療業務(柯惠):營收46.21億美元,同比+13.1%。
外科創新(SI):營收30.51億美元,同比+23.4%;
呼吸、胃腸和腎臟(RGR):營收15.7億美元,同比-2.7%。
恢復性療法:營收43.4億美元,同比+15%。
顱骨和脊柱技術:營收21.89億美元,同比+8.6%;
臨床療法:營收12.75億美元,同比+23.2%;
神經調節:營收8.75億美元,同比+20.7%。
糖尿病業務:營收11.57億美元,同比+1.8%。
美敦力全球CEO Geoff Martha在半年報會議上表示:“第一季度強勢增長,疫情之后,美敦力整體復蘇。我們正在為未來的長期成功做準備,因為我們正在實施新運營模式,并利用許多大機會來贏得市場份額,創造和顛覆大型市場?!?/span>
2022上半年醫療領域營收(百萬美元):13868
同比:+2.3%
7月19日,強生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財報,全球總營收為474.46億美元,同比+4%,超出預期,其中:
制藥業務營收為261.86億美元,同比+6.5%;
醫療器械業務營收138.68億美元,同比+2.3%;
消費者健康業務成績欠佳,營收為79.91億美元,同比-1.4%。
醫療器械業務:
介入解決方案營收21.41億美元,同比+7.4%;
骨科營收43.45億美元,同比+0.1%;
外科手術營收48.84億美元,同比-0.2%;
視力保健營收24.98億美元,同比+7.3%。
其中,骨科細分業務:
髖關節:營收7.77億美元,同比+4.1%,美國市場+5.2%;
膝關節:營收6.88億美元,同比+3.1%。國際市場下滑0.4%,美國市場+5.6%;
創傷:營收14.44億美元,同比+0.1%;
脊柱&其他:營收14.36億美元,同比-3.2%,是強生骨科唯一下滑的子業務,其中美國區下滑最明顯(-3.9%)。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月3日,強生CEO Alex Gorsky卸任擔任了十年的CEO一職,由Joaquin Duato擔任CEO,開啟下一個“黃金十年”。
今年上半年是Joaquin Duato上任后的第一份業績報告,在會議上 Joaquin Duato 表示:“強生公司第二季度穩健的業績反映了我們公司在面臨宏觀經濟挑戰,下半年業績有望超出預期”。
2022上半年醫療領域營收(百萬美元):10764
同比:+34%
*西門子醫療2022上半年財報區間:2021年10月1日-2022年3月31日
注:匯率按照發布財報時間換算:1歐元=1.0224美元
2022年5月4日,西門子醫療發布2022上半年財報,總營收105.28億歐元(107.64億美元),同比+34%,其中診斷業務增長最高。
所有業務部門都對收入增長做出了貢獻,其中,
影像:營收51.46億歐元,同比+10%。在總營收占比49%,是西門子醫療第一大業務;
診斷:營收32.14億歐元,增長率為三大業務之最+33%;
臨床治療:營收8.93億歐元,同比+9%。
瓦里安業務:營收14.56億歐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區營收12.03億歐元,同比+9%,是增長最慢的區域,受中國市場新冠相關以及供應鏈中斷,對整體營收有輕微負面影響。美國區全球增長最快的區域(+54%)。
西門子醫療CEO表示:“與新冠疫情之前幾年的平均增長水平相比,其診斷業務增長強勁,影像和高級治療業務也已實現復蘇?!?/span>
2022上半年醫療領域營收(百萬美元):10387
同比:+10%
注:匯率按照發布財報時間換算1瑞士法郎=1.0441美元
7月21日,羅氏公布2022上半年業績,全年總收入322.95億瑞士法郎(337.19億美元),同比+5%。其中,
制藥業務:營收223.47億瑞士法郎(233.33億美元),同比+3%;
診斷業務:營收99.48億瑞士法郎(103.87億美元),同比+10%。
細分業務:
中心實驗室:營收38.75億瑞士法郎,同比+3%。免疫診斷業務增長6%,臨床化學業務增長8%。銷售額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免疫檢測的常規檢測增長,特別是心臟相關和臨床化學;
分子診斷業務:營收19.8億瑞士法郎,同比-1%。主要是北美以及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新冠相關的銷售額下降所導致;
POCT:營收26.09億美元,同比+45%。羅氏的新冠快速抗原檢測是主要的增長動力;
糖尿病管理業務:營收8.32億美元,同比-7%;
病理學實驗室:營收6.52億美元,同比+11%。
羅氏首席執行官Severin Schwan在電話會議上表示:“隨著公司恢復到更穩定的節奏,基礎業務也出現了穩健增長。盡管中國的封控造成了一些暫時性的影響,但不包括新冠相關的基本業務已經出現了良好的穩定增長?!?/span>
作為半年業績的結果,羅氏確認了之前對2022年全年的預估,即穩定的銷售或按固定匯率計算的低個位數銷售增長。按不變匯率計算,每股核心收益預計將在低至中位數范圍內增長。新冠相關藥品和診斷產品的銷售額預計將下降20億瑞士法郎,至約50億瑞士法郎。
2022上半年醫療領域營收(百萬美元):10006
同比:-2.1%
*碧迪醫療2022上半年財報區間:2021年10月1日-2022年3月31日。
2022年5月5日,碧迪醫療發布2022上半年財報,營收100.06億美元,同比-2.1%。主要是疫情之下,生命科學業務下滑所導致。
細分業務營收:
醫療部門:營收48.13億美元,同比+5.3%。
藥物系統:營收21.22億美元,同比+5.8%;
藥物管理解決方案:營收12.31億美元,同比+3%;
糖尿病護理:營收5.61億美元,同比-1.3%;
藥物輸送解決方案:營收8.98億美元,同比+12.1%。
生命科學:營收29.68億美元,同比-16.7%。
診斷系統業務:營收22.95億美元,同比-21.6%;
生命科學業務:營收6.74億美元,同比+5.8%。
介入部門:營收22.25億美元,同比+6.7%。
外科手術:營收7.01億美元,同比+12.4%;
家庭護理業務目標溫度管理業務:營收8.63億美元,同比+2.1%;
泌尿外科與重癥監護:營收6.61億美元,同比+7.3%。
2021年4月28日,碧迪醫療原全球總裁兼首席運營官Tom Polen正式接替Vincent A.Forlenza擔任碧迪醫療全球CEO兼總裁職位。
Tom Polen表示:“新冠大流行突出了碧迪醫療的靈活性和規模,碧迪醫療在特殊時期迅速作出調整,以適應對診斷測試、藥物輸送解決方案、重癥護理用品等新冠治療相關的前所未有的需求,2022上半年取得高增長收入?!?/span>
2022上半年醫療領域營收(百萬美元):8882
同比:+1%
7月26日,GE發布2022上半年財報,總營收356.86億美元,同比+1%。其中:
醫療業務:營收88.82億美元,同比+1%。
GE醫療的兩大細分業務——醫療系統(HCS)正式回暖,藥物診斷(PDx)下滑。
GE醫療細分業務:
醫療系統業務:營收79.13億美元,同比+2.2%;
醫藥診斷業務:營收9.69億美元,同比-5%。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2年的戰略調整,GE的財務狀況逐步恢復。
2020年9月,GE醫療耗資14.5億美金收購臨床外科可視化領域的領導者BK Medical(BK 醫療),這是GE醫療9年來首次大手筆擴充超聲管線。這一舉措可能是GE醫療近幾年下一步重點布局的方向。
2022上半年醫療領域營收(百萬美元):8768
同比:+6.3%
7月26日,史賽克發布2022上半年財報,營收87.68億美元,同比+6.3%。
細分業務:
醫療手術和神經調節業務:營收49.72億美元,同比+9.3%。
儀器:營收10.91億美元,同比+10.7%;
內窺鏡:營收11.38億美元,同比+15.3%;
醫療:營收13.3億美元,同比+5.4%;
神經與血管:營收6.07億美元,同比+2.7%;
腦神經:營收6.6億美元,同比+11.6%;
其他:營收1.46億美元,同比+8.8%。
骨科和脊椎業務:營收37.96億美元,同比+2.7%。
膝關節:營收9.64億美元,同比+8.8%;
髖關節:營收6.91億美元,同比+4.5%;
創傷和四肢業務:營收13.61億美元,同比+3.6%;
脊柱:營收5.69億美元,同比-2.6%;
其他:營收2.11億美元,同比-15.5%。
數字化醫療一直是史賽克的重點方向,2022年初,史賽克加強可穿戴設備領域投資。
在發布財報的同時,史賽克表示未來還將把重點放在手術機器人領域。
2021年醫療領域營收(百萬美元):6270
同比:+7.6%
7月27日,波士頓科學發布2022上半年財報,營收62.7億美元,同比+7.6%。
細分業務:
醫療手術業務:營收24.01億美元,同比+6.6%。
內窺鏡:營收10.91億美元,同比+3.9%;
泌尿外科和盆腔健康:營收8.65億美元,同比+13.8%。
神經調節:營收4.48億美元,與去年持平。
心血管業務:營收38.69億美元,同比+8.6%。
介入性心臟病:營收29.24億美元,同比+10%。
外周干預:營收9.43億美元,同比+4.1%;
2022上半年,波士頓科學重點領域在心臟監測、泌尿外科、支架:
6月16日,波士頓科學以2.3億美元收購醫療設備開發和制造公司M.I.Tech公司約64%的股權,擴充支架產品組合;
2月,波士頓科學公司完成17.5 億美元收購Baylis Medical ,擴大了波科在電生理的版圖。
有消息表示,今年下半年波士頓科學將會投資在外周干預和電生理領域。
2022上半年醫療領域營收(百萬美元):6259
同比:-3%
注:匯率按照發布財報時間換算:1歐元=1.0224美元
7月25日,飛利浦發布2022上半年財報,總營收80.95億歐元(151.54億美元),與去年持平。其中:
醫療業務:營收61.22億歐元(62.59億美元),同比-3%,主要還是互聯關護業務帶來的下滑。
醫療的兩大核心業務:
診斷治療業務:營收40.69億歐元,同比+2%;
互聯關護業務:營收20.53億歐元,同比-12%。
飛利浦醫療近年來一直在尋求數字化轉型,其在2021年-2022上半年對可穿戴心臟監護、圖像引導治療、心臟監測、靜脈支架等多領域進行收購,打造數字化布局。
飛利浦CEO Frans van Houten表示:“2022上半年飛利浦醫療有所下滑,但是隨著客戶需求和訂單量的增長,飛利浦2022下半年將迎來增長。”
當下醫藥環境正在迎來巨變,醫療數字化、手術機器人等高新技術沖擊著老牌醫療企業。
新一輪產業升級下,全球頂級醫療企業又將如何應對?讓我們期待下半年的角逐。
(*數據來源于官網和發布信息,排名、數據如果問題,謝謝留言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