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領域相關的十四五規劃陸續發布完畢,新紀元開啟。在五年的總體目標和要求之下,醫療器械行業迎來轉型期和快速發展期。
四大醫療器械建設重點
▍重點一:加快防疫基礎設施建設
會議指出,充分利用大數據支撐疫情精準防控,推進“一碼通行”。重點推進邊境地區疫情防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各級疾控機構等項目建設。
在傳染病防治方面,《“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提出,我國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需增強,企業開發罕見病藥、兒童藥積極性低,小品種藥仍存在供應風險。
根據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需要,開展前瞻技術布局,建設疫苗、藥品、診斷試劑、防護物資、醫療器械應急研發和產業化技術平臺,篩選和開發候選產品,形成良好技術儲備。完善應急審評審批、檢驗檢測、監督檢查機制,提升應急狀態下對新型藥品、醫療器械的快速評價和檢驗技術能力。
到 2025年,重大疾病防治藥品、疫苗、防護物資和診療設備供應充足,醫藥儲備體系得到健全;基本藥物、小品種藥、易短缺藥品供應穩定,一批臨床急需的兒童藥、罕見病藥保障能力增強。
▍重點二:建設高端醫療裝備應用示范基地
會議明確,推進衛生健康項目建設,開展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績效評估,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修訂委屬(管)單位基本建設管理辦法。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高端醫療裝備應用示范基地建設。
不可忽視的是,我國醫療裝備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在關鍵核心技術、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創新產品推廣應用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弱項。
《“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要求,到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主流醫療裝備基本實現有效供給,高端醫療 裝備產品性能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初步形成對公共衛生和醫療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撐能力。
五年內,將重點發展7大醫療器械領域,包括診斷檢驗裝備、治療裝備、監護與生命支持裝備、中醫診療裝備、婦幼健康裝備、保健康復裝備、有源植介入器械。
持續完善審評審批政策,發展與技術創新相適應的審評能力,健全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新藥評估機制,充實審評力量,建立研審聯動工作機制,促進臨床價值確定的創新產品加快上市。
發展若干創新藥、新型醫療器械重磅產品,提高對行業增長的貢獻率。圍繞醫療器械研發鏈條,支持建立可從事產品設計、技術開發、工裝開發、合同定制、質量檢測的專業化服務機構,提高醫療器械分工協作水平。
▍重點三: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
將建立“十四五”衛生健康領域規劃監測評估機制,研究制定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全過程管理方案,增強規劃執行的剛性約束。同時,制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論證管理辦法,建立論證機制。
前不久,2022年全國醫療器械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提出,2022年將深入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聚焦重點產品、重點企業和重點環節,深入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定期開展風險會商;開展醫療器械“線上清網線下規范”治理,加大網絡銷售監測力度。
持續加強疫情防控醫療器械監管。加強對疫情防控醫療器械生產和經營使用環節監管,加大對疫情防控醫療器械抽檢力度。
不斷加強監督檢查檢驗和監測評價。持續開展飛行檢查,強化質量監督抽檢,加強不良事件監測。持續加大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嚴懲重處醫療器械違法違規行為。
另外,國家將加強監管法規制度體系建設,根據《藥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和《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加快配套規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訂。
▍重點四:著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
會議表示,將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著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規范發展,推進基層便民服務應用,開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堅行動。著力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推進數據分類分級開放應用。同時,會議強調要牢牢守住網絡安全底線。
在醫療信息建設方面,國家九部門發布的《關于印發“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將推動醫藥工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促進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體系融合,提高全行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設智能工廠,開展“5G+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引領全行業數字化轉型。
實施“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加強信息技術在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增強安全生產的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和評估能力,提升本質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