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9日又有2個產品納入集采了,雖然是區域的,但對資本市場殺傷力巨大。
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網站發布《廣東聯盟雙氯芬酸等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文件》的通知,集采目錄列示276個藥品采購清單、其中包含生長激素、血制品。
長春高新跌停,市值921億,PETTM:23.4倍,PSTTM:8.8倍。看歷史業績,這個價格其實不算貴。但1個是情緒到這里了,另外一個是東北的企業,公司80%營收靠這一個單產品。集采之后,未來的收入利潤還能保留多少,不好說。(不要抄底)
安科生物下跌7.5%,市值199億,這個公司產品繁雜,就不分析了。
華蘭生物下跌5.6%,其他幾個血制品公司略有下跌。
萬物皆可集采的政策高壓下,醫療領域,沒有地方是安全的。
去年教育團滅的時候,有個口號叫做三座大山都不能碰,分別是教育、醫療、養老。現在好像都在逐一實現。
前幾天還有一個文章,中國新生兒出生量斷崖式下降,中國的人口增加量越來越少,2021年為48萬,按照趨勢來看,2022年,中國將出現人口的負增長。
在筆者眼里,這其實是同一個事情,如果讀者搞不清楚,筆者給梳理一下邏輯線。
社保池子,養老金池子,收入少,花銷多,即將入不敷出,而且趨勢逐漸加速。這是破產的趨勢,這個趨勢不能接受,必須逆轉。
從治本上來講,國家沒辦法阻止老年化,只能鼓勵生育,所以比較早的就放開了二胎,然后現在是三胎。
房地產被打壓,或許也是被歸類到了阻礙生育率的一個原因。
女性生育1個是需要適合的生育年齡,一個是穩定性。所以需要縮減受教育時間,降低生育成本,來促進婚育。
未來教育的主要方向,就是分層,鼓勵相當一部分人,提前畢業。這樣才有時間去尋找合適的結婚對象。而不是束縛在學校里、論文里,實驗室里等等。
所以國家急剎車式的對教育行業動了手。其實是想讓工作的年輕人多一些。
而且教育這個行業,不直接創造價值,短期看,只是財富的再分配。
國家生產力=勞動人數? X ??勞動效率。高質量的勞動者確實可以提高生產力,但是如果提高勞動效率影響了勞動人數,那么結果也可能是減少的。
人還是消費者。人減少了,消費就會萎縮,就有可能形成通縮。
最近的熱點新聞,明星補稅,直播補稅,直銷補稅,反壟斷,房產稅,都是一個目的,增加政府收入。
節流層面,只能治標,所以醫保要踩剎車,要醫保控費,全面推廣DRG/DIP,藥品、器械集采。
我國的醫保、藥監、衛健委的威能無需挑戰,可以做到一切想做的事情。
養老方面就是延遲退休,這樣老人們就可以晚領幾年養老金。
有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停止招收公務員,甚至開始公務員降薪。本質也是這么個原因。政府收入開始慢慢不足,所以要減少支出。
深層次原因,除了經濟周期,產業不足。背后還是人口問題。
鶴崗為什么房地產白菜價,因為房子沒人買,人口持續流出。
北上廣深杭州這些為什么房價還能繼續漲,政府還能賣地,就是因為人口持續流入,房子供小于求。
所以,了解了表面現象,直接原因,本質原因,就可以理解ZF的真正需求,這樣沿著思路,就可以預判政策趨勢,規避風險,獲得收益。
最后再總結一下思路,未來的政策趨勢是什么,是開源節流。
開源需要新人,年輕人。要促進生育,甚至會有“移民”。這就是投資機會。
節流需要控費。讓老年人多工作,少領錢,讓老人更健康,更少得病。就要給老人提供更適合的勞動工具。要預防疾病,以及更快的康復。這個可能是投資機會。
相反的,阻礙開源節流的,讓ZF花錢更多的,就盡量別搞了。
以前買方我兜里有錢,你們隨便折騰,啥東西新鮮,我都買,都試試。現在兜里錢不多了。桌子椅子能用就不換新的了。壞了修修還能用。也別搞什么創新桌子椅子,什么智慧椅子,讓我掏錢的就算了,要是白送給我那可以。(參考創新藥、中藥)。
要是你們鼓搗這些,能賺外國人的錢,那歡迎,熱烈歡迎。要掙我的錢,還是就算了吧。
騰訊清倉京東股票,字節跳動刪除自己的戰投部門。就是讓互聯網企業不要插手其他行業。
宏觀并不能直接掙錢,但可以增大掙錢的概率,減少虧錢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