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種植牙企業曝10億貪污丑聞,龍頭陷致命危機疊加集采,國內市場要變天?
日期:2022-01-12
近日,被譽為“亞洲第一”的種植牙行業龍頭奧齒泰曝出一名職員涉嫌貪污1880億韓元巨額公款,約合10億人民幣,相當于奧齒泰全年凈利潤的2倍,更是占到了奧齒泰全部自有資產的91.81%,堪稱韓國上市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起貪污事件。奧齒泰亦被緊急停牌,或面臨退市的風險。
據了解,奧齒泰成立于1997年,是世界四大種牙公司之一(市占率7%,排名第三),也是中國市占率排名第一的種植牙生產商(2019年我國種植牙市場奧齒泰市場份額最高達33%)。
奧齒泰身陷重大丑聞,給了國產企業搶占市場的機會。那么目前種植牙國產化進程行至何處?以及種植牙集采不斷有政策推出,進展如何,集采又會有哪些影響?
市占10%,國產種植牙質量急需提升
中國是世界上種植牙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據《2020中國口腔醫療行業報告》數據測算,中國當前總缺牙數達到26.42億顆,潛在種植牙數量高達1888萬顆,潛在種植牙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
國內種植體市場,進口品牌占90%左右市場規模,國產品牌為10%左右。其中歐美品牌Nobel、Straumannn、DentsplySirona等搶占中高端市場,目標客戶是大型公立醫院及連鎖口腔醫療機構。韓國品牌奧齒泰、登騰等占據低端市場,目標客戶是民營醫院和口腔診所。
國產市場份額之所以較小,是因為國產植體的技術尚在起步階段,上市時間短、總種植量小,缺乏臨床數據,沒有足夠說服力讓患者和醫生使用,市場上大型醫院幾乎沒有采用國產種植體。目前我國已有18家國產企業、19款國產牙種植體產品注冊,主要包括華西口腔醫院、北京萊頓、威高潔麗康、大博百齒泰、江蘇創英(由正海生物代理)、康拓醫療、常州百康特、深圳安特、柯潤璽等,其中營收體量大的預計營收在5000萬左右。因此不斷提高質量,是今后國產種植體發展的重要方向。
集采逼近,加速國產化替代進程
一直以來,種植牙作為一個避開集采的黃金賽道,被投資者長期看好。而隨著醫改深入,對于用量大,且增速快的醫用耗材,都有進入集采的可能,種植牙也逃不開集采的光顧。
2021年8月,寧波市約談5家進口種植牙供應商召開座談會,打響了種植牙集采的第一槍。2021年11月,四川省發文,開展口腔種植體、修復基臺、種植修復配件等產品的信息申報工作。目前,種植體耗材產品信息及各醫院歷史報量信息收集均已完成,現在正在進行梳理,下一步應該會通知醫院開始報需求量。至此,種植牙集采塵埃落定。
同時,2021年11月,國家藥監局發布《牙科種植體系統同品種臨床評價注冊審查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號召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管理者及從業人員提出建議,進行“一致性評價”,為大規模的種植牙集采及使用保駕護航。
種植牙集采的推進,國產種植牙企業將有望享受政策紅利,從而加速國產化替代。
集采蝴蝶效應,或將影響私立醫院及醫生
遇集采必將引發價格大跳水,對于國內種植體市場將產生很大影響,一方面會加快國產品牌的替代,另一方面,私立醫院和醫生或也將受到沖擊。
一直以來,私立醫院在口腔領域占領了重要市場。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民營口腔專科醫院723所,占比達82%。在集采后,公立醫院的種植牙價格下降,必然會吸引更多私立醫院的患者來到公立醫院。而私立醫院為了挽回患者,很可能也會降價搶占市場。集采落地后,未來市場走向如何,有待后續觀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8月寧波醫保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明確醫保歷年賬戶支付種植牙項目的方案》中規定:原則上材料費國產1000元、進口1500元,醫療服務費2000元,為確保產品質量和促進企業創新可持續發展,材料費最高下調不得超過20%。
對此業內醫生表示,壓低醫療服務費,很有可能會影響口腔醫生學習和從事種植牙的積極性。2000元醫療服務費里面,只有很小部分會劃入醫師個人的勞務費用中,在這種情況下專業的種植牙醫師可能就不會傾向于在公立醫院做種植了。
不過在四川發布的《關于開展部分口腔類高值醫用耗材產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中,申報范圍并未提到醫療服務費用。這也意味著,此前醫生們擔心的問題,或不會在四川集采中出現。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