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不卡-日韩一品道-日韩一级一欧美一级国产-日韩一级视频免费观看-亚洲精品AV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爆乳一区二区H

醫療器械創新網

logo

距離創新創業大賽報名結束
48
16
37

會員登錄

用戶登錄 評委登錄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手機驗證碼登錄 還未賬號?立即注冊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醫療器械創新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

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行業研究:高端醫療正起航,國產設備迎拐點

日期:2022-01-04

一、2022年持續看好“科研試劑進口替代、國產高端醫療設備迎來拐點、醫療消費升級”三條主線

1)醫療器械及服務2020 年及 2021 年 Q1-3 業績回顧:

根據申萬醫藥分類,醫療器械板塊 2020 年實現營業收入 1971.96 億元,同比增長 67.35%;21Q1-3 實現營業收入 1883.62 億元,同比增長 35.76%,增速較 2020 年度有所下滑;醫 療服務板塊 2020 年實現營業收入 744.63 億元,同比增長 15.22%;21Q1-3 實現營業收 入 752.05 億元,同比增長 46.03%,增速較 2020 年明顯上升。

醫療器械公司方面,2020 年新冠疫情下,診斷類企業如東方生物、萬孚生物、圣湘生物、 華大基因等通過相關新冠診斷試劑的海內外銷售帶來業績的快速增長,設備類企業如邁瑞 醫療、魚躍醫療等通過呼吸機、監護儀等產品的海內外銷售亦帶來收入的明顯提高,而 2021 年從二季度開始,隨著疫苗接種率提高國內外疫情有所緩和,醫療器械公司抗疫類 產品的銷售開始放緩,且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數下收入增速下滑較為明顯,而此前也有部分 擇期診斷或手術的企業受到了疫情的沖擊,疫情緩解后逐步開始恢復,我們預計非抗疫類 醫療器械產品增速將逐步恢復。

醫療服務公司方面,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后,全國大多地區采取了嚴格的居家隔離措施, 導致醫院門診停診,門診量下滑明顯,特別對于口腔、眼科等可以擇期治療的科室影響更 大,基于此醫療服務類企業在 2020 年整體呈現收入增速放緩的趨勢,而隨著國內疫情逐 漸好轉,醫療服務類企業業績在 2020 下半年及 2021 年逐漸呈現復蘇態勢,2021 年 Q1-3 在 2020 年低基數下實現較快的增長。

2)行業情況及重大政策回顧: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高速增長,后疫情時代有望迎來新機遇。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醫療器 械市場,2020 年以來,新冠疫情突襲而至,在這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 醫療器械行業及時提供了大量診斷試劑、呼吸機、防護服、各類防護口罩等防護用品,發 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不斷深化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改革,優化審評審 批流程,審評審批效率不斷提高,推動創新醫療器械產品加速涌現。展望未來,我們醫療 器械行業仍然處于“黃金發展期”,前景廣闊。

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國產醫療設備限制并進口產品,國產設備有望迎來進院利好。2021 年 6 月 21 日,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臨床急需進口藥品醫 療器械管理暫行規定(草案)》,草案提出,即使是臨床急需,也只有三種特殊情況,才能選 擇進口:(1)未在中國內地批準注冊的;(2)已注冊產品無法替代的;(3)醫院曾經采購 的,臨床急需,且具有臨床應用先進性的。提出申請后,需專家論證,且只一年有效,一 旦產品在境外被召回,國內也必須停用,一系列舉措反應了對于進口產品的謹慎應用和對 國內產品的支持。

2021 年 10 月,國家財政部及工信部聯合發布了《政府采購進口產品審 核指導標準》(2021 年版),通知明確規定了政府機構(事業單位)采購國產醫療器械及儀 器的比例要求,其中 137 種醫療器械全部要求 100%采購國產;12 種醫療器械要求 75% 采購國產;24 種醫療器械要求 50%采購國產;5 種醫療器械要求 25%采購國產,在此基 礎上國產醫療設備配置有望迎來進院利好。

3)未來主要投資策略及方向:我們看好“科研試劑進口替代、國產高端醫療設備迎來拐點、醫療消費升級”三條主線。1)對于科研試劑行業來說,我們認為是整個醫藥板塊中為數不多的具有“行業空間成長 性大、進口替代加速、政策相對免疫”等優點的優質賽道,對于行業內逐步成長的國產企 業,產品已經擁有和外資抗衡的實力,進口替代是必然趨勢。2)對于高端醫療設備企業 來說,內窺鏡等高端器械設備具有技術壁壘高、國內起步晚等特點,近年來國內也逐步涌 現出了一批以海泰新光、開立醫療、邁瑞醫療為代表的的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國產企業, 我們認為在醫療新基建的行業背景以及政府對于國產器械的大力扶持趨勢下,國產高端醫 療設備企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3)對于醫療消費類企業來說,可選消費終端受政策壓制 的影響相對較小,而老齡化、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的趨勢下,預計將帶來行業需求的迅速 上升。

二、聚焦進口替代加速行業,科研試劑引領風潮

2.1 通用科研試劑:行業成長性好、規模已超千億,進口替代是長期趨勢

預計我國 2020 年政府屬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科研試劑及實驗耗材規模超 1000 億元。2020 年根據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資助項目“高校院所實驗試劑需求分析與管理研究”基 金項目調研發現,科研試劑、實驗耗材支出約占政府隸屬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研究與試驗 發展(R&D)經費支出的 20%-25%左右。以科研試劑、實驗耗材支出占政府屬研究機構、 高等院校 R&D 經費支出的 20%進行保守估計,我國政府屬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科研試劑 及實驗耗材規模從 2010 年的 357 億元增長至 2019 年的 917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1.06%,據此預計到 202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019 億元。

若考慮企業經費投入,則該市場規模遠超千億元級別,潛在空間極大。我國 R&D 經費投 入從活動主體上來看由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及高等院校組成,其中,企業是 R&D 經費 投入的絕對主力,2018 年度全國 R&D 經費支出中企業占比達 77%。若再考慮企業 R&D 經費投入中的科研試劑及實驗耗材支出,則我國科研試劑及實驗耗材市場規模將遠超千億 元級別。


外資品牌占據科研試劑行業 90%以上市場份額,國內流通試劑品種數量較為有限。目前, 國內科學服務行業主要被國外知名企業所占據,本土企業依靠地緣優勢和較高性價比搶占 了少量市場份額。根據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資助項目“高校院所實驗試劑需求分析 與管理研究”基金項目調研發現,在國內科研試劑市場,國產試劑銷售規模比例約為 10%, 仍有 90%左右的市場為外資企業所占據。(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國內企業以代理外資品牌、價格競爭作為主要競爭策略。目前,國內廠商大多傾向于通過 代理外資品牌的方式先做市場,對客戶需求和產品情況有了一定了解后再嘗試進行進口試 劑的復制或仿制(大多是中低端試劑或者通用試劑),同時以較低的價格銷售,市場主體 以小型經銷商為主,100 多家銷售額超 1 億元的大型經銷商和數以萬計的銷售額低于 100 萬元乃至 10 萬元的小型經銷商構成了中國科研試劑行業的主體,在 2016 年統計的 56 家 化學試劑生產企業中,銷售過億的企業 18 家,銷售額在 3,000-9,000 萬之間的企業有 38 家,市場格局較為分散。

也正是這種品牌代理的盛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科研試劑的國產 化,自主開發經驗的缺乏導致國產企業在生產工藝、質量控制方面與外資品牌存在一定差 距。此外,在中低端產品方面,國產企業與外資展開價格競爭,雖在發展初期能夠快速搶 占市場份額,但利潤空間十分有限,較難完成資本積累擴大生產規模。

2.2 生物科研試劑:產品質量提升迅速,國產企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全球生物科研試劑市場規模 2019 年達到 175 億美元,近 4 年復合增速為 8.1%。在生命 科學研究的投入中,約 10%-15%用于生物科研試劑的投入。從全球來看,生物科研試劑 市場的整體規模在2015年為128億美元,2019年達到175億美元,期間復合增速為8.1%, 預計于 2024 年達到 246 億美元,2019-2024 年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7.1%。我國生物科研試劑 2019 年市場規模為 136 億元,增速遠高于全球市場。相比國外我國生 物科研試劑行業發展較晚,但整體增速較快明顯高于全球市場,2015 年市場規模為 72 億 元,2019 年達到 136 億元,期間復合增速為 17.1%,預計到 2024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260 億元。

科研客戶占據市場主導,2019 年占比為 72.4%。從終端市場客戶結構看,主要可以分為 工業客戶和科研機構客戶。工業用戶一般使用生物試劑進行產品檢測或研發,一般來說單 次采購量較大;科研用戶一般使用生物科研試劑進行教學或科學項目研究,對生物科研試 劑的檢測效率、準確度和質量標準要求較高,單次采購量不大。2019 年從生物科研試劑 投入資金計算,我國科研機構用戶占比為 72.4%,工業用戶占比為 27.6%,科研客戶占據 市場主導。

核酸類試劑是最大的細分市場,2019 年市場規模達到 69 億元。我國生物科研試劑行業進 一步細分可分為核酸類試劑、蛋白類試劑盒細胞類試劑,從 2019 年數據看,核酸類試劑 的市場規模占比最高為 50.9%,是生物科研試劑中最大的類別,蛋白類試劑、細胞類試劑 的市場占比分別為 29.4%、19.7%。諾唯贊所處的細分賽道為核酸類試劑,該市場 2015 年市場規模為 39 億元,2019 年達到 69 億元,期間復合增速為 15.8%,2024 年預計將達 到 124 億元,增長前景廣闊。

跨國企業影響力較大,已形成規模化發展。從國際視角看,在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或地 區生物試劑行業已基本發展成熟,市場競爭格局較為穩定。行業內領先企業通過收購等方 式形成規模化發展,行業集中度呈上升趨勢,并誕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跨國企業。相對于成熟的國際市場,我國生物試劑行業起步于上世紀 90 年代初,由于起步較晚,我 國生物試劑行業企業與海外跨國企業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生物試劑市場仍主要被進 口產品占據。國產企業逐步擴大市場份額,諾唯贊在國內廠商中排名第一。

經過近 30 年的發展,我國 出現了多個在部分細分領域能夠與海外跨國企業進行一定競爭的代表性企業。尤其是隨著 供應鏈本地化愈發受到重視,國內生物試劑行業企業有望逐步擴大市場份額,面臨良好的 發展機遇。從整體看,2020 年在我國分子類生物試劑市場中,賽默飛、凱杰、寶生物、 BioRad 四家外資市場份額分別為 18.5%、11.1%、6.8%、4.7%,合計占據超過 40%市場 份額,諾唯贊占有約 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五,在國內廠商中排名第一;若單純看國內 分子生物試劑生產企業,整體格局較為分散,主要龍頭企業包括諾唯贊、全式金、翊圣生 物、愛博泰克、康為世紀等。

三、聚焦高端醫療設備行業,政策扶植下國產內窺鏡企業有望實現高增長

3.1 內窺硬鏡:熒光硬鏡是全球發展趨勢,國產企業厚積薄發

全球硬管式內窺鏡行業市場(包括白光及熒光):硬管式內窺鏡的應用在全球范圍內已經 相對成熟,近年來保持穩定增速。全球硬鏡的市場規模由 2015 年的 46.4 億美元增長至 2019 年的 56.9 億美元,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 5.2%;未來預計整體增速略微放緩,將以 4.9%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至 2024 年的 72.3 億美元。

全球熒光硬鏡增長較快,有助于提升科室診療能力。全球熒光硬鏡市場初步發展于 2015 年,隨著熒光硬鏡技術的逐漸成熟,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腹腔鏡等臨床手術。由于熒光整 機系統兼具了白光和熒光內窺鏡功能,一體化產品有助于減少手術室設備配置,并提升科 室診療能力,因此熒光產品的市場規模及占比逐年提高。2019 年全球熒光硬鏡的市場規 模達到 13.1 億美元,預計未來將呈現高速增長,以 24.3%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至 2024 年的 38.7 億美元。全球熒光硬鏡市場集中度高,史賽克是絕對龍頭。熒光硬鏡領域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因 此全球行業集中度較高。在全球熒光硬鏡細分領域的競爭格局中,史賽克占據主導地位。2019 年,史賽克的銷售額達到 10.2 億美元,占比為 78.4%;卡爾史托斯和德國狼牌以 1.3 億美元和 0.5 億美元的年銷售額排名第二、三位,市場占比分別為 9.6%和 4.1%。

熒光內鏡占比逐年提升,逐步對白光硬鏡產生替代。2016 年-2019 年,全球熒光硬鏡的 市場規模占比分別為 13.1%、17.5%、19.0%和 22.9%,逐年上升,預計到 2024 年,熒 光將占據全球硬鏡 53.5%的市場份額。從內窺鏡整機系統的角度,由于熒光內窺鏡系統 兼具白光和熒光兩種模式的顯影能力,對于終端醫療機構來說,可實現設備一體化功能, 即既能滿足傳統白光內窺鏡的臨床需求,也能滿足對病灶識別能力要求較高的熒光視野手 術需求,有效減少手術室的設備配置并提升醫院的科室診療能力,降低手術難度。市場銷 售過程中,在采購預算充足的情況下(或者終端價格相似的情況下),終端醫療機構更有 意愿采購熒光內窺鏡整機系統產品。因此,未來內窺鏡市場中熒光產品的市場份額將逐年 提高,而白光硬鏡的市場占比呈現下降態勢。由于白光和熒光在臨床科室中各有應用,熒光暫時無法完全替代白光內窺鏡。

從內窺鏡技 術及功能的角度,白光內窺鏡主要用于觀察受試者體腔內的真實影像;熒光內窺鏡技術則 具備寬光譜成像優勢,可提升病灶和病變前區域的可視性,主要用于觀察靠真實影像無法 有效捕捉的病灶或病變前部位。在普外科、肝膽科、婦科等臨床科室中,熒光內窺鏡技術 可有效克服白光內窺鏡下觀察、手術操作的局限性,強化手術視野及圖像清晰度,便于實 時觀察和有效診療,因此熒光內窺鏡在該部分科室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及優勢更為顯著。而 對于齒科、耳鼻喉科等對顯影及實時成像要求較低的科室,白光內窺鏡的應用更為廣泛。因此,不同科室需求的多樣性決定了在臨床應用中,熒光內窺鏡無法完全替代白光內窺鏡。

相較于全球熒光市場,我國熒光硬鏡的發展相對滯后。2019 年行業發展初期,熒光手術 術式研究開展比較晚,學術研發活動仍以進口企業為主,臨床普及率相對較低,總體市場 規模僅為 1.1 億元人民幣。而隨著進口品牌的產品推廣、我國企業的技術研發創新、相關 熒光產品的獲批上市等,預計未來我國熒光硬鏡市場將進入高速增長期,總體市場規模將 快速增長至 2024 年的 35.2 億元人民幣,占我國硬鏡市場的比重達到 32%。

目前國內熒光內鏡主要參與者為 Novadaq 和歐普曼迪。受限于熒光核心光學技術水平較 高及中國市場產品推廣時間較晚等因素,目前我國熒光硬鏡市場參與者較少。2019 年 Novadaq(史賽克旗下)和歐譜曼迪分別以 5,700 萬元人民幣和 5,390 萬元人民幣的銷售 額占據我國 51.4%和 48.6%的市場份額,其中歐譜曼迪主要做光源和攝像系統,與海泰新 光是合作關系,其腹腔鏡采用的是海泰新光的產品,在國內率先開始以整機的形式商業化。除已上市產品的公司外,卡爾史托斯、北京精準醫療、深圳邁瑞醫療等多家企業也致力于 國內熒光硬鏡產品的開發,積極布局熒光市場。

在此基礎下,目前國內的內窺鏡企業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1)以光學技術起家的內窺 鏡企業,包括海泰新光、沈陽沈大、桐廬等,此類企業有較為扎實的技術基礎,如海泰新 光先在國際主流市場錘煉技術創新、生產制造和質量控制能力,然后創立自主品牌拓展國 內市場;2)具有一定優勢內窺鏡系統生產商家,例如邁瑞醫療,具有較強的產業和渠道 優勢,并購一些優質的技術企業,再組裝成整機進行銷售;3)沒有明顯優勢的小型企業, 他們需要從零開始研發、注冊、生產、銷售,整個產品周期會比較長。我們預計未來行業 內制度不規范、研發進展慢的公司將會逐步淘汰,優質的國產企業將脫穎而出逐步實現進 口替代。

3.2 內窺軟鏡:國產企業產品質量比肩日本三巨頭,極具性價比

全球及中國軟性內窺鏡市場銷售額穩步上升,中國增速高于全球。2019 年全球軟性內窺 鏡市場銷售額規模預計為 118.5 億美元,2015 年-2019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9.18%,高 于同期全球醫療器械行業的平均復合增速,以此增速預計到 2024 年,軟性內窺鏡市場銷 售額規模將達到 184 億美元。2015 年中國軟性內窺鏡市場銷售額規模約 28.7 億元,2019 年中國軟性內窺鏡市場銷售額規模約 53.4 億元,2015-2019 年復合增長率約為 16.79%, 隨著消化道早癌篩查的普及和內窺鏡新術式的開展,未來國內軟性內鏡市場將繼續保持較 快增長,預計到 2025 年銷售額將達到 81.2 億元。

軟鏡市場驅動因素:1)我國消化系疾病高發,市場需求空間巨大。根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的數據,2018 年我國公立醫院消化系疾病出院人數為 902.14 萬人,2012 年至 2018 年的復合增長率為 20.07%,處于高發階段。受飲食習慣、環境因素的影響,我國是消化系腫瘤高發國家。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的數據,2015 年我國新發惡性腫瘤 393 萬人,消化道腫瘤中的胃癌、 結直腸癌和食管癌的發病人數為 103.62 萬人,占比 26.37%。中國男性癌癥發病前十位中, 消化道腫瘤胃癌、結直腸癌和食道癌分別位列第二位、第四位和第五位,占比分別為 13.08%、10.46%和 8.23%,累計發病人數 68.34 萬人;中國女性癌癥發病前十位中,消 化道腫瘤結直腸癌、胃癌和食道癌分別位列第三位、第五位和第九位,占比分別為 9.14%、 6.84%和 3.86%,累計發病人數 35.28 萬人。

2)我國胃鏡、結直腸鏡開展率較低,增長空間較大。中國的胃鏡、結直腸鏡開展率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均存在不小的差距。i.胃鏡開展 率。通過對美國(2009 年)、德國(2006 年)和西班牙(2007 年)每 10 萬人胃鏡開展 率對比來看,美國的胃鏡開展率最高,每 10 萬人有 2,234.82 人。中國 2012 年的開展量 與德國 2006 年開展量相當,但與美國相比,差距較大。ii.腸鏡開展率。通過對美國(2009 年)、澳大利亞(2005 年)、愛爾蘭(2008 年)、德國(2006 年)、西班牙(2007 年)、 英國(2006 年)和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每 10 萬人腸鏡開展率對比來看,美國 2009 年的 腸鏡開展率最高,每 10 萬人有 3,724.70 人開展,而中國每 10 萬僅 435.98 人開展,差距 巨大。

3)腫瘤早診早治漸成共識,釋放內鏡診療需求。對于消化系惡行腫瘤發展進程緩慢,早 篩窗口期長、可行性強,行業共識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消化道腫瘤篩 查,通過早發現、早診療而提高疾病存活率而內鏡取活檢是確診的金標準。2018 年 4 月 13 日國家消化道腫瘤篩查及早診早治計劃正式啟動,項目啟動后爭取每年篩查 1000 萬至 2000 萬人,并計劃依托篩查在 2030 年實現我國胃腸道早癌診斷率提高到 20%,胃腸道 癌 5 年生存率提高至 50%,開展消化道內窺鏡腫瘤篩查進入黃金發展期,從而有利于軟 鏡的普及與銷售推廣。2019 年 6 月,國家衛健委印發《上消化道癌人群篩查及早診早治 等技術方案》,核心內容是評估個體患上消化道癌的風險,對篩選出的高危人群進行上消 化道內鏡檢查,在一次內鏡檢查中可發現上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病變,對發現的可疑病變進 行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

國產產品總體性能逐步追上外資產品,具有較高性價比。從主要指標上看,澳華內鏡最新 的軟性內窺鏡產品與國內外主要競爭對手新代產品相比,總體性能參數上與行業主要品牌 的技術水平沒有實質性差別,在部分功能特性上具有比較優勢;從價格上看,國產最新的 軟性內窺鏡產品與國外主要競爭對手新代產品相比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從中值看,2020 年澳華內鏡 AQ-200 產品終端價格為 175.9 萬元,開立醫療 HD-550 產品價格為 163.05 萬元,而同時外資品牌如奧林巴斯 CV-290 價格為 233.175 萬元,富士膠片的 ELUXE-7000 終端價格為 256.65 萬元,賓得醫療的 EPK-i7000 終端價格為 228.35 萬元,國產品牌普 遍比進口品牌低約 20-30%的價格,較為具有性價比。

3.3 口腔掃描儀:2025年接近百億市場,國產企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口掃”是一臺口腔掃描儀器,可以起到取模、預覽矯正效果以及檢測矯正進度的作用, 和矯正 3D 方案系統、矯正牙套一起,組成了一個全數字化的正畸體驗。

預計 2025 年口掃儀設備與耗材接近百億市場。2025 年中性假設下,口掃存量市場 2025年約為 258 億元,考慮到每 5 年為一個設備更新迭代周期,每年市場的設備容量約為 50 億元。耗材市場按每臺口掃儀每月更換 4 個口掃頭計算,每年約需更換總計 1200 萬個口 掃頭,均價 300,則每年口掃耗材約為 36 億元。(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國外企業定位高端市場,在口掃、 CAD、種植有一定的優勢。2019 年,在總營收方面, 國外頭部口腔企業收入在 20 億-40 億美元,而國內頭部企業總營收在 5 億到 15 億元人民 幣。在口掃的國內市場國內品牌市場占有率在 10% - 15%之間,其他份額由國際品牌占有。而口掃產品的銷售對象主要由私人診所、技工所、公司醫院構成,其中私人診所的占比最 高為 60%左右。在技術上,國內技術精進的口掃企業和國外口掃企業的差距越來越小,將 逐步趕上國外口掃企業。預計將來,國內技術領先的產品將替代部分國外品牌,在市場中 占有更多份額。

四、聚焦年輕消費屬性,關注隱形正畸、輔助生殖等消費新理念

4.1 隱形正畸產業鏈:中國市場處于萌芽階段,關注快速成長的國產企業

全球正畸市場 2019 年達到 590 億美元,中國正畸市場復合增速明顯高于全球。根據時代 天使招股書的數據,從零售端銷售收入看,全球正畸市場由2015年的399億美元增至2019 年的 590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 10.3%,主要原因是中國、美國、歐洲國家及其他亞太 地區的正畸市場快速增長;而中國正畸市場由 2015 年的 34 億美元增至 2019 年的 73 億 美元,復合增長率為 20.7%,其增速明顯高于全球增速。

中國隱形正畸市場的主要驅動因素-需求端:1、接受隱形正畸人數增多。由于隱形正畸擺 脫了傳統正畸的種種不適感和外觀問題,接受正畸的整體人群增多。2、擴大適應癥范圍。技術進步還可能推動隱形矯治器治療應用于中國更為常見的復雜適應癥,這提供了不斷擴 大的新目標患者群體。3、通過口腔掃描提高就醫效率。口腔掃描儀是一項新興口腔數碼 技術,能帶來即時可視化治療效果。

2019 年,中國口腔掃描儀的滲透率約為 10.0%,而美國 約為 40.0%,由于口腔掃描儀的成本降低,市面品牌增多,其滲透率可能有所增加,這將促進 中國隱形矯治市場的發展。中國隱形正畸市場的主要驅動因素-供給端:1、隱形正畸帶來更高利潤。目前來說,傳統 正畸客單價從幾千至上萬。而隱形正畸收費國產在 2-3 萬,進口在 4-5 萬左右,診所利潤 更高。2、釋放供給端產能限制。牙科醫生群體擴大,從正畸專科醫生到全科醫生也能做 隱形正畸。3、提高醫生效率,釋放產能。隱形正畸不需要傳統正畸時調整弓絲過程,這 大大解放了醫生的治療時間,增加病例數。

中國隱形正畸行業的行業準入壁壘:1、牙醫及患者對品牌的認可。中國隱形矯治解決方 案市場目前由兩大參與者占領,在牙科醫生和患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令新進入者難以 培養品牌認知度。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客戶忠誠度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這也對新的市場進 入者造成困難。2、公司經治療的病例數量。對于隱形正畸來說,其積累的病例數越多, 代表其設計端對各類型的病例設計經驗更為豐富,行業具有明顯的馬太效應。3、強大的 跨學科能力。牙科醫生在提供隱形矯治器治療時,期望能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獲得隱形矯治 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全面醫療和技術支持。因此,隱形矯治解決方案提供商必須具備強大的 跨學科能力,包括正崎學、生物力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及智能制造技術,這些技術 壁壘對于新的進入者耗時且昂貴。

4.2 輔助生殖:輔助生殖行業賽道優質,頭部企業強者恒強

國內輔助生殖市場規模、IVF 治療周期數均保持較快速度增長。中國的輔助生殖服務市場 近年來增長較快,從 2014 年的 23 億美元增長至 2018 年的 38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為從 2014 年的 140 億元增長至 2018 年的 252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5.8%,且預期至 2023 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 496 億元。從進行的 IVF 周期來看,國內的 IVF 治療周期也保持較快 速的增長,從 2014 年約 39 萬個增長至 2018 年約 68.4 萬個,年復合增速為 15.1%,且 預計至 2023 年增長至 132.6 萬個。

我國輔助生殖服務滲透率逐年提高,但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比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滲透率的 計算方式為已經接受輔助生殖治療的夫婦數量除以應當接受輔助生殖治療的夫婦數量。在 輔助生殖服務負擔能力提升、民眾科普程度提升、輔助醫療技術服務投資增加的趨勢下, 我國的輔助生殖服務滲透率呈現逐年提升的趨勢,2018 年達到 7.0%,但與美國 30%以上 的滲透率相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預計至 2023 年我國輔助生殖滲透率將達到 9.2%。

行業具有明顯的雪球效應,頭部企業強者恒強。從行業的特點看,最明顯的就是輔助生殖 行業資質準入門檻非常高,疊加國家政策對于機構數量的控制,將持續限制該行業的供應 量。對于已經在行業內部深耕多年的醫院或企業,已經依靠先發優勢積累較多的成功案例 并樹立良好的口碑和較高的聲譽,吸引更多的患者治療從而積累更多的成功案例,并提高 成功率,成功率是一個輔助生殖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我們認為規模 較小的新進入者極難追趕行業巨頭,頭部企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強者恒強。

五、重點公司分析

5.1 阿拉丁:短期業績有所承壓,長期增長邏輯不變

公司 2021Q1-3 實現營業收入 1.98 億元,同比增長 23.53%,實現歸母凈利潤 0.60 億元, 同比增長 23.52%。其中 2021Q3 單季度實現營收 0.67 億元,同比下降 1.68%,實現歸母 凈利潤 0.18 億元,同比下降 24.01%。公司單三季度業績低于市場預期,主要原因包括:1)去年疫情影響,高校及科研機構集中在 7、8 月份開學復工進行采購,去年三季度基數 較高;2)公司大幅增加人員招聘,職工薪酬增長導致管理費用及研發費用增加;

3)公司 由于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到期,目前雖已通過復審,但是尚未取得證書,暫按 25%稅率計算 所得稅;4)去年由于疫情原因備貨速度較慢,導致今年銷售收入增速乏力,今年以來公 司加速產品開發,提高備貨規模,截止三季度末公司存貨規模已達到 1.46 億元,與期初 相比增加了 44.4%,可保障未來銷售收入增長,長期看公司產品線豐富,公司部分科研試 劑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未來依靠高性價比、優質售后服務逐步實現進口替 代。公司是國產自主高端科研試劑龍頭企業,進口替代、集中度提升是長期趨勢。外資早年通 過本土化策略、并購、通過國內經銷商方式,快速搶占國內市場,目前占據科研試劑行業 90%以上份額,經過近幾年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國內也興起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擁有自 主研發能力的科研試劑生產企業。

公司產品覆蓋高端化學、生命科學、分析色譜和材料科 學四大領域,目前有常備銷售品種 4 萬種以上,期貨 8 萬種以上,募投項目后計劃三年內 現貨品種翻倍;在產品質量上,公司部分科研試劑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未 來依靠高性價比、優質的售后服務逐步實現進口替代。設立子公司,拓展生物試劑業務。2021H1 公司投資并設立全資子公司上海阿拉丁生物試 劑有限公司,開展生物試劑研發業務。隨著基因工程、蛋白質組學及分子生物學等生命科學研究領域迅速發展,對生物試劑需求將迅速放大,此舉將全面提升公司生命科學領域產 品研發能力,利于建設品種豐富、具備生物活性的重組蛋白質庫和抗體庫,滿足客戶多元 化需求。

5.2 諾唯贊:國產分子類生物試劑領軍企業,后疫情時代國產替代加速

公司 2020 年 Q1-3 實現營業收入 12.89 億元,同比增長 13.21%;實現歸母凈利潤 5.50 億元,同比下降 9.07%;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 5.29 億元,同比下降 12.10%,其中,2021 單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4.63 億元,同比增長 34.30%;實現歸母凈利潤 1.58 億元,同比 增長 4.11%;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 1.52 億元。公司生物試劑產品齊全,終端醫療器械創新網豐富。

公司通過自主開發的蛋白質定向改造與進化 平臺對高端酶定向進化,現已完成 200 多種酶的改造,每一種酶包括上百種基因工程突變 體,例如 DNA 連接酶、文庫擴增酶、熱啟動酶和熒光素酶等;此外,公司針對不同的應 用場景,公司選擇不同的基因工程突變體作為原料開發生物試劑,現已開發出超過 500 種 生物試劑,形成了 PCR 系列、qPCR 系列、分子克隆系列、逆轉錄系列、基因測序系列、 Bio-assay 系列、提取純化系列、基因編輯系列和細胞/蛋白系列等多個產品系列,廣泛應 用于科學研究、高通量測序、體外診斷、醫藥及疫苗研發和動物檢疫等領域。

公司部分產品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針對上游原料的研發及生產技術,公司設立時即成 立了基礎科學研究院,專注于研究功能性蛋白的改造、篩選、合成等關鍵技術,已形成多 個核心技術平臺。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對 200 多種酶進行定向改造,并可大規模穩定制 備,部分產品在性能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體現了公司核心技術平臺的競爭優勢。以公司 Taq DNA 聚合酶為例,在關鍵指標活性、擴增效率、穩定性、抑制劑耐受性、靈敏度等方 面,均已經達到或者部分超過同類外資產品水平。

5.3 海泰新光:疫情影響逐步消除,整機銷售在即

公司公告 2021 年三季報,2021Q1-3 實現營業收入 2.18 億元,同比增長 9.65%,實現歸 母凈利潤 0.92 億元,同比增長 21.62%。其中 2021Q3 單季度實現營收 0.82 億元,同比增長 29.50%,實現歸母凈利潤 0.33 億元,同比增長 30.24%,公司三季度業績符合市場 預期。三季度發貨量增加,終端需求提升。

第三季度醫用內窺鏡器械收入占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的 比例為 77.19%,同比去年第三季度發貨增加 2290 萬元,同比增幅 56.16%,原因是醫用 內窺鏡器械產品中模組類產品的客戶需求量增加,相應的發貨量同比增加。同時,伴隨著 當期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政府補助與理財產品收益增加等因素,公司第三季度凈利潤增長明 顯。公司是國產熒光內窺鏡領先企業,與史賽克深度綁定。公司是醫用成像器械行業的高新技 術企業,核心收入來自于醫用內窺鏡器械。目前公司已進入國際巨頭史賽克的重要供應商 行列,其熒光內窺鏡產品應用于其在全球推出的首款高清熒光腹腔鏡(熒光+白光)整機 系統,成為該設備中核心部件的唯一設計及生產供應商,2017-2020 年公司對于史賽克直 接、間接的銷售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總額均在 60%以上,與史賽克深度的綁定保證了公司 業績的穩定增長。

整機銷售在即,有望 2022 年貢獻業務增量。9 月 16 日公司 1080P 內窺鏡攝像系統獲批, 整機推出在即。此外公司正積極進行 4K 超高清圖像技術研發,預計今年年底也將完成注 冊,主要針對三甲醫院設計。2021 年公司整機系統山東區域的營銷網絡開始建設,公司 已經與山東省內多家醫院建立臨床合作,推進醫院外科手術影像應用的覆蓋,整機系統有 望在 2022 年帶來業務增量,逐步打破國內內窺鏡行業被外資壟斷的局面。(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5.4 通策醫療:疫情后公司業績迅速恢復,蒲公英模式快速推進

公司 2021Q1-3 實現營業收入 21.36 億元,同比增長 44.16%,實現歸母凈利潤 6.20 億元, 同比增長 55.09%。其中 2021Q3 單季度實現營收 8.19 億元,同比增長 12.44%,實現歸 母凈利潤 2.69 億元,同比增長 5.88%,公司業績符合預期。公司始終踐行“區域總院+分院”模式,四大業務均穩步增長。從業務結構看,公司四大 業務保持穩步、快速增長,2021Q1-3 種植、正畸、兒科、綜合分別實現營收 3.31、4.36、 4.09、8.34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 46.49%、37.89%、41.64%、41.65%。

分醫院看,公司 始終踐行“區域總院+分院”模式,依托具有良好口碑以及強大影響力的區域中心醫院, 輻射周邊分院,發揮中心醫院與分院的聯動效應。目前公司以杭州口腔醫院平海院區、杭 州口腔醫院城西院區、寧波口腔醫院三大總院為中心醫院,其中區域總院(杭口)2021Q1-3 實現營收 5.73 億元,同比增長 32.70%,區域分院 2021Q1-3 實現營收 12.55 億元,同比 增長 46.75%。

5.5 錦欣生殖:2021H1深圳美國表現出色,業務版圖持續開拓

公司 2021H1 實現營業收入 8.59 億元,同比增長 40.44%,實現歸母凈利潤 1.56 億元, 同比增長 34.07%,實現經調整凈利潤 2.28 億元,同比增長 36.2%,公司業績超市場預期。取卵周期快速增長,美國、深圳地區業務恢復明顯。公司 2021H1 取卵周期數達到 13164 例,同比增長 36.5%。ARS 方面,西囡醫院集團實現收入 3.74 億元,同比增長 16.85%。深圳中山醫院實現收入 1.85 億元,同比增長 68.44%,武漢錦欣實現收入 2093 萬元;美 國 HRC 實現管理服務費收入 2.01 億元,同比增長 37.10%,深圳與美國業務的疫情后明 顯恢復好轉。

陸續并購云南、美國、香港地區業務,擴大國內外服務版圖。2021 年 6 月份公司通過股 權轉讓協議等方式獲得九洲醫院和和萬家醫院約 19.33%的股權,將業務擴展至云南;2021 年 8 月美國 HRC 與南加大訂立管理服務協議,HRC 將管理由 USC 擁有及經營的凱克醫 學院生殖及不育內分泌科生育醫學業務,將有助于美國業務多元化發展;2021 年 8 月, 公司收購香港生育康健中心以及香港輔助生育中心,在香港提供 ARS 和生育服務,未來 將通過深圳及香港的綜合運營提高在大灣區的市場地位。

收購錦欣婦兒,有望和集團良好協同助力集團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2021 年 10 月 19 日 公司擬收購 JINXIN Medical Management (BVI) Group Limited100%股權,包含其附屬公 司如四川錦欣婦女兒童醫院(錦欣婦兒)。錦欣婦兒是全國最大的民營單體婦兒醫療機構 (三甲醫院),自身及擁有管理的醫療機構總出生量從 2018 年以來排名大成都所有醫療機 構前三,占成都市總分娩量約 10%,其擁有 70 年的品牌和用戶基礎,自 2016 年起累計 服務分娩客戶約 10 萬人次,單客戶服務價值 10 到 15 萬元,差異化服務具有強消費能力 的中高端收入人群。

人才方面,CEO 段濤是婦兒領域全國最好、學術地位最高的知名專 家之一, 是原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資歷深厚。我們認為通過本次收 購,錦欣原有 ARS 業務可以與婦兒產業強強聯合,極大地延伸產業鏈,提供備孕、懷孕、 產檢、分娩及產后一體化的健康管理和升級服務;成本端方面,收購可實現兩者管理費用 協同、供應鏈協同、人才科研支出協同等,降本增效。整體看,輔助生殖與婦兒結合為行 業大勢所趨,且有助于獲取各自領域高壁壘牌照資質,以及優化對外擴張路徑,長期提高 公司的盈利質量以及可持續增長能力。

【 文章來源 】未來智庫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返回列表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