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登記人數連續七年下降
《中國統計年鑒2021》顯示,2020年官方統計的結婚登記人數共計814.33萬對,較2019年減少了113萬對,已經連續七年下降。
我國人口增長形勢也在下滑。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8.52‰,首次跌破10‰,創下了1978來的新低。同期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僅為1.45‰,同樣創下1978年以來新低。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表示,人口無論是總量還是結構對社會經濟發展都是基礎和全局戰略性的變量。人口是個慢變量,實際上會作為一個長周期影響幾十年。對人口紅利、養老金、養老照料等方面都會帶來持續性的挑戰。
多省市發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2021-2025年)”
為應對人口增長率下滑及老齡化的挑戰,今年以來各地加大對“三胎”的支持力度。隨著“三胎”支持政策在各地落地,高齡生育困難、不孕不育等問題愈加凸顯,輔助生殖技術隨之受到重視。
近日,上海、河北、河南、天津、貴州、安徽、陜西、山西等多個省市發布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5年規劃)。
近日,上海、河北、河南、天津、貴州、安徽、陜西、山西等多個省市發布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5年規劃)。
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我國經批準開展人類生殖輔助技術的醫療機構共有523家,每年人類輔助生殖各項技術類別總周期數超過100萬。但在分布上,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其中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的百萬人口體外受精治療周期數明顯高于其他地區,而一些欠發達地區的治療數量較低。
輔助生殖需求大,多省存在分布不均衡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一胎”生育年齡主要集中在20-29歲,“二胎”則集中在25-34歲,但結婚登記女性的年齡占比中,35歲及以上非最佳育齡婦女的占比正逐年增加。因此,高齡生育困難、不孕不育發病率上升等問題也愈加嚴重。
北京大學喬杰院士團隊發布的全國生殖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從2007年至2020年,我國不孕發病率已經從12%升至18%,越來越多生育困難的夫妻,選擇通過輔助生殖技術來獲得后代。
安徽省發布的5年規劃介紹稱,近年來省內人類輔助生殖機構年工作量增長明顯,2019年安徽省所有經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機構總治療夫妻數為12130對,較2015年增長80%,總服務周期為26800個,較2015年增長90%。
天津市輔助生殖需求也呈現逐年增長趨勢,該市5年規劃中指出,2015年全市接受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的不孕不育夫婦數量為5985對,至2019年已經是11189對。同時,天津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總的治療周期數也呈逐年遞增。
根據我國不孕癥發病率進行推算,河北省每年約有1-2萬對夫婦對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存在潛在需求,按照百萬人口體外受精治療周期數5年增量最大不超過200預測,未來5年內,河北省約有9-12萬對夫婦對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有潛在需求。
在河南、貴州、上海的5年規劃中,均指出未來5年“潛在服務需求量大”。然而與高需求相對的,是多省市都面臨輔助生殖機構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據各省發布的5年規劃,目前陜西、安徽、河南、河北、甘肅都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如安徽省的15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機構分布在9個市,其中合肥設置5家機構,蕪湖市和阜陽市各設置2家機構,而淮北、淮南、滁州、宣城、池州等7市均沒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機構。河北的輔助生殖服務機構也主要集中在省會城市,邊遠地區不僅年周期低于500,而且普遍存在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
除了地域分布不均衡,在河南、安徽、還存在服務能力分布不均衡的情況,河南省在5年規劃中指出,全省各輔助技術機構之間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差別較大,優質服務資源相對不足。
山西省則指出,省內存在各輔助生殖機構發展極不平衡的問題,如2018年全省體外受精治療周期總數18158個,其中體外受精治療周期數10000個周期以上的1家,1000個周期以上的2家,500個周期以上的4家,還有3家機構體外受精治療周期不足100個。部分輔助生殖機構服務周期數過低、服務能力不足,影響服務的可及性。
多省規劃新增輔助生殖機構,建立退出機制
在各省市的5年規劃中,除了闡述現狀、分析現有問題外,也提出了未來5年的設置和規劃,其中為解決多個省市均計劃新增輔助生殖機構。
四川在5年規劃中明確,2021年至2025年,全省將新增夫精人工授精、供精人工授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機構20家,分布在樂山、綿陽、瀘州等15個市(州)。同時新增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6家。
今年年初,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指導原則(2021版)》中要求,各省市原則上每230-300萬人口設置1個機構。依照該標準,在2021年至2025年期間,安徽省規劃新增10所輔助生殖機構;陜西省規劃新增10所;山西省規劃新增4所。
除了新增輔助生殖機構,各省市也提出了各種保障措施,促進人類輔助生殖機構穩定有序、規范發展,其中山西省、河北省在5年規劃中指出將“建立退出機制”,對于不符合區域設置規劃、達不到技術標準的機構堅決不予準入;對于違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政策和相關要求,違規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予以嚴肅處理;加強技術校驗和隨機抽查,經校驗合格的,方可繼續開展相應技術;校驗不合格的,取消相應資質。隨機抽查發現問題的視情節嚴重分別給予限期整改、取消資質的處理;不符合相關管理和技術要求,應準予其自動退出。
編輯:As素? |? 校對:Tiki |? 供稿、責編:木霖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