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果粉們一直在猜測新的AirPods 3會不會隨著由 Apple 芯片驅動的新款 MacBook Pro 筆記本電腦一起亮相?
北京時間 10 月 19 日凌晨 1 點蘋果第二場秋季發布會,這一懸念終于揭開,是的,AirPods 3 終于來了!
AirPods 3 采用全新造型、全新的封裝工藝,耳機柄變短,一如 AirPods 與 AirPods Pro 的結合體。
從發布會介紹來看目前 AirPods還只是一款高端耳機,最近有消息稱,下一步,蘋果可能會走得更遠!
在新的AirPods發布前,《華爾街日報》根據知情人士透露發布了一篇爆料文章!
文中提到,蘋果公司正在將 AirPods 打造成健康設備,包括增強聽力、讀取體溫和監測儀態等健康指標。目前市面上還未有在耳機上添加健康功能的,若爆料為真,蘋果的這一動作無疑是一個重大創舉!
蘋果的創新還不止于此,據《華爾街日報》上個月報道,蘋果公司還在研究通過 iPhone 來幫助診斷抑郁癥和認知能力下降的技術。
這些計劃進一步表明了蘋果公司為 Apple Watch 以外的設備添加健康和保健功能的雄心,在可穿戴健康設備方面尋求突破的努力從未停止!
01?改造潛力巨大
根據這些新功能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AirPods的健康功能預計不會在明年推出,也有可能永遠不會出現,不過在耳機上添加健康功能不失為一個好的創意!
從蘋果為無線耳機添加的功能來看,現有的蘋果耳機產品本身就有很大的改造潛力。
AirPods具有“對話增強”功能,該功能可以提高佩戴者正前方的人的音量和清晰度。據爆料蘋果可能正在把這一功能演變成助聽器功能,幫助人們增強聽力。
預計明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對新一類助聽器(針對輕度至中度聽力損失)的規定將擴大,這可能為蘋果明確將AirPods作為助聽器銷售鋪平道路。
《華爾街日報》看到的文件顯示,蘋果已經在開發新款 AirPods 的原型,可以從佩戴者的耳朵內部獲取核心體溫。此前有報道稱明年的 Apple Watch 版本中將包含的腕部溫度傳感器。則 AirPods 有可能成為蘋果設備中第二個具有溫度傳感器的設備,兩者有可能協同工作。
AirPods 目前就配有運動傳感器,可以檢測用戶何時取下耳機,并可以配合運動節奏提供最佳的播放音效。這一功能未來可能發展成監測用戶不良體態的應用,提醒他們改善儀態,或及時休息。
此外還有報道稱,蘋果正在考慮為 AirPods 添加光傳感器,以幫助監測心率、VO2(攝氧量)水平等。
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在近年來一直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從可穿戴設備產品結構來看,2018-2019年,耳戴設備市場份額大幅上升,2019年占比突破50%,達到50.7%;手環、手表類產品份額有所下滑,2019年占比分別為20.6%和27.5%。
在三類可穿戴設備中,耳戴式增長率最高,且目前尚沒有與醫療健康結合,這一領域可以說是一片藍海!率先向這一領域沖刺的蘋果,將會占據先發優勢。
02 挖掘醫療富礦
今年蘋果接連在我國拿下兩張醫療器械注冊證。
9月15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國家藥監局關于批準注冊109個醫療器械產品的公告(2021年8月)(2021年第113號)》。蘋果公司的移動脈率房顫提示軟件注冊在列。注冊證編號為國械注進20212210317。
6月25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醫療器械批準證明文件(進口)待領取信息》,蘋果公司的移動心電圖房顫提示軟件的注冊信息在列,注冊證編號為國械注進20212210223。
這標志這蘋果手表的心電圖功能正式在我國解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早在2018年9月批準蘋果手表(Apple watch)內置心電圖軟件為第二等級醫療器材,Apple Watch 4后,心電圖功能就已成為標配。
通過醫療器械審批意味著這一產品的精度已經達到了醫療器械的級別,足以滿足醫療用途。
據蘋果官網介紹,目前推出的Apple Watch Series 7可監測心率,一旦發現心率過高或過低,心率app就會發出預警提醒。ECG心電圖功能只需30秒就可以區分出竇性心律是否正常,不齊或者是否伴有竇性房顫,并在健康APP中繪制出帶有詳細數據的心電圖。
目前Apple Watch 具備的健康功能包括:跌倒檢測、心率檢測、睡眠追蹤、心率不齊預警、心電圖、血氧追蹤、健身追蹤、健康記錄、云存儲醫療證件。
未來還會往更細化的健康檢測推進。
據美國媒體The Verge報道,Apple Watch的后續系列有可能會迎來無創血糖監測功能。2021年2月蘋果申請的一項名為“動態環境中包含環境傳感器增強的兆赫光譜及成像”的專利被曝光,這項專利技術,通過讓Apple Watch發射射頻,然后計算人體吸收程度最終得出血糖數據。
目前有多家公司在無創血糖儀的賽道上探索,已經有多款產品面世,不過達到醫療級別的準確度還是一大難點。
03?關注精神健康
據《華爾街日報》9月的報道,蘋果公司正在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以及美國生物技術公司百健合作,研究開發iPhone新功能,檢測用戶的抑郁癥、認知能力下降等精神健康問題。
蘋果與UCLA的研究計劃為期3年。UCLA將運用從蘋果手表、iPhone和Beddit睡眠追蹤器收集到的數據,了解睡眠、身體活動、心律和日常活動等因素,跟抑郁及焦慮癥狀之間的關系。
研究人員們還會分析iPhone視頻攝像頭、鍵盤,測量參與者的打字速度、打錯字的頻率和打字的內容,分析參與者的面部表情,說話的方式,他們行走的速度和頻率,睡眠模式,以及心臟和呼吸頻率以及其他數據。
百健公司和蘋果公司將使用iPhone和蘋果手表的數據,長期跟蹤用戶的認知功能,并將數據與傳統的認知評估測試和大腦掃描進行比較。百健公司的研究將持續兩年,并對約2萬人進行跟蹤,估計其中約有一半人有認知障礙的風險因素。
由于涉及敏感數據的使用,或將存在隱私爭議。相關文件指出,蘋果的目標是開發出適合用戶的產品,將避免把個人數據傳送至蘋果服務器的算法。
這項工作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可能最后毫無結果。但是蘋果公司的高管對此仍保持樂觀態度。蘋果首席運營官Jeff Williams認為,在解決抑郁癥、焦慮癥以及其他腦部疾病方面,蘋果具有很大的潛力。
04?合作與并購
為了深入布局醫療健康領域2016年蘋果就開始在醫療保健方面建立伙伴關系,開始并購數字健康公司以及聘請醫療領域高管。
2016年蘋果收購了個人健康數據管理公司Gliimpse,這家公司的主要服務是為患者提供一個管理和分享私人健康數據的云平臺,實現醫療信息的整理和歸檔。
2017 年中收購了睡眠追蹤設備公司 Beddit并在18年12月推出IOS獨享的Beddit 3.5睡眠監測帶。
Beddit 3.5的展開長度有將近80厘米,采用的是壓電薄膜監測工藝,是通過上下兩層導電薄膜之間受壓接觸后產生電信號,從而感應人體的微震動,可以透過多層紡織物準確監測到人體的呼吸、心跳。
2017年,蘋果公司收購了提供眼動追蹤硬件和軟件的德國初創公司SensoMotoric Instruments。該公司于2018年收購了Tueo Health,可幫助父母追蹤孩子入睡時的哮喘癥狀。
2019年,蘋果公司與醫療保險提供商Aetna合作創建了一個名為Attain的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可使用戶通過保持健康并跟蹤鍛煉來“賺取”設備成本。
2019年,蘋果公司與強生旗下子公司楊森制藥進行了合作研究,探索Apple Watch對AFib(心房顫動)早期檢測和診斷的效果、以及其預防中風的潛力。
最近美國的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門鼓勵患者在隔離期間通過蘋果公司的視頻聊天軟件Facetime與醫生進行醫療咨詢。蘋果公司最近還申請了專利,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提供先進的遠程醫療功能。
以膝蓋手術為例,將來醫生可以簡單地跟蹤膝蓋手術后的患者恢復情況,或者通過Apple Watch就可以遠程提示患者需要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
05?引領全球可穿戴市場
根據 IDC 最新公布的數據,2021 年第一季度,蘋果公司的可穿戴設備繼續引領了全球市場。
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設備共出貨 1.046 億部,比去年同期的 7780 萬部增長了 34.4%,這也是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首次突破1億臺。
蘋果智能手表的表現依然強勁,價格較低的 Apple Watch SE 和 Series 3 在市場上獲得了進一步的吸引力,而其耳機產品(包括 AirPods 和 Beats)在 2020 年第四季度達到創紀錄的水平后出現了連續下降。
在今年早些時候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蘋果表示,可穿戴設備在 2021 年第一財季創造了新的收入紀錄,蘋果的可穿戴設備業務現在已經達到了《財富》120 強公司的規模。
在市場占比前五名中,華為是唯一一家一季度出貨量超越其 2020 年第四季度出貨量的公司,而且在北美沒有任何業務。相反,華為主要依靠中國市場,但歐洲市場也在持續改善,同時保持其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存在。該公司的多樣化產品組合包括手表、耳機和手環,都取得了強勁的業績。
在可穿戴醫療設備方面,華為也是蘋果的重要對手。
2019年3月,華為即變更公司經營范圍,新增了醫療器械(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等業務。2020年11月,其腕部單導心電采集器產品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其后,華為陸續有多款可穿戴醫療設備獲批。
華為自主研發的TruSeen3.0心率監測系統獲得2019MWC最佳可穿戴移動技術大獎提名。數據顯示,在連續運動模式(走、跑、騎)下,搭載TruSeen?3.0技術的華為智能手表平均心率監測準確度達到94%!
華為聯合了包括301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開發心律失常專業檢測算法,以降低腦卒中等不良事件發生的概率。
目前,華為在數字億元、區域衛生信息化和分級診療等諸多醫療健康領域都有布局。依托5G優勢技術,聯合多家醫療機構實施遠程醫療。
可以說這兩家可穿戴巨頭依托龐大的用戶,在發展醫療健康方面各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