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第四屆進博會倒計時100天之際,2021進博會參展商聯盟交流會暨2022進博會參展簽約儀式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
在策展布展方面,本屆進博會在上屆4個專區(節能環保專區、智慧出行專區、體育用品及賽事專區、公共衛生防疫專區)的基礎上,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和市場實際需求,計劃增設或優化數字工業、能源低碳和環保技術、美妝及日化用品專區等,并在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汽車、技術裝備三個展區增設創新孵化專區,合計13個專區,進一步提升展覽的先進性、時代性和專業性,為境外優質企業對接中國市場搭建平臺。
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作為進博會的重點展區之一,在歷年進博會上都備受關注。本屆進博會籌備情況如何?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
搭建境外優質器械對接國內市場的平臺
亮點一:設立創新孵化專區,大批新產品、新技術“全球首發、中國首展”
第四屆進博會將于2021年11月5日至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企業商業展規劃面積36萬平方米,共設食品及農產品、汽車、技術裝備、消費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服務貿易六大展區。其中,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規劃展覽面積7萬平方米,展品涵蓋藥品、醫療器械、高值耗材、生命科學與臨床醫學儀器、養老康復及輔助產品、營養保健食品及健康護理、醫療美容、醫療旅游等領域。
截止目前,本屆進博會簽約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數量超過上屆,回頭率超過80%,有30多家企業首次參展。同時,展品品質更佳,有大批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在第四屆進博會上實現“全球首發、中國首展”,從而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
本屆展會還延續設立“公共衛生防疫專區”和“康復養老專區”,集約化展示國際先進技術、產品和服務。另外在裝備、醫療等展區試點設立創新孵化專區,為境外優質創新資源對接國內市場需求搭建平臺。
亮點二:醫療器械展區展前供需對接會召開
7月26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展前供需對接會召開。美敦力、強生、GE醫療、西門子醫療、羅氏診斷、飛利浦、碧迪等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以及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參展企業代表參加了此次對接會。來自新華醫院、瑞金醫院、仁濟醫院、第九人民醫院、龍華醫院、曙光醫院、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藥控股等重點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代表亦參加了此次會議。
考慮到會前調研需求與座位安排、當面洽談與現場醫療器械創新網,會場外還設置了展示互動區,全面推進展商與采購商更精準的對接,將進博會具備的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的效能放大。并搭建專業對話平臺,為外資企業分享中國發展紅利、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助力。
亮點三:成立參展商聯盟醫療器械專業委員會
在對接會召開期間,還成立了參展商聯盟醫療器械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專委會成員包含碧迪醫療、美敦力、強生、雅培、GE醫療、史賽克、卡瓦、丹納赫、西門子醫療、波士頓科學、因美納、佳能醫療、生物梅里埃、羅氏診斷、卡爾史托斯等43家醫療器械企業,涵蓋了體外診斷、高值耗材、心血管、醫學影像、骨科、口腔、基因檢測等醫療器械各細分領域龍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0家。
進博會強大的溢出效應為境外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亦如專委會副會長單位雅培所述,雅培將借助專委會這一平臺,攜手行業伙伴共助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與創新,將更多尖端科技和創新成果引入中國。
進口器械借助進博會深耕中國市場
進博會讓展品變商品,讓展商變投資商,推動實現市場相同、產業相融、創新相促、規則相聯,成為外資企業深耕中國市場、共享中國發展紅利的重要平臺。從往屆來看,“世界之最”的醫療產品、在國內細分領域中首次亮相的進口器械都在進博會上大放異彩,引發觀眾對未來醫療健康領域前景的無限憧憬。
例如,第二屆進博會上美敦力帶來一系列“黑科技”產品。包括:全球第一套針對新生兒的血液透析系統、全球首款可預測高低血糖并遠程通知家人的動態血糖監測系統等;強生帶來的產品覆蓋外科、骨科、心血管及專業解決方案等領域,包括全球房顫治療領域的前沿科技多電極射頻消融球囊、可在三維標測系統平臺上實現頭端彎型可視的雙向可調彎鞘管等。
在第三屆進博會,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放射治療系統、有創呼吸機、機器人導航平臺、血液分離系統、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等境外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的展現,引來眾人圍觀。
企業參加進博會的溢出效應一直在不斷顯現,參展械企的新產品通過展會展示,在中國市場上樹立起產品形象,為進軍中國市場打下根基。另外,境外械企也紛紛在中國新設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開始深耕中國市場。從產品拓展到理念的創新,境外械企全力培養在我國境內生命科學企業的創新能力,實現了從中國首發到中國首創的跨越。
近年來,國家藥監局、海關總署等有關部門對醫療器械市場準入和監管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也讓境外械企看到了中國經濟“藍海”的波瀾壯闊。境外械企將最好的產品借助進博會平臺帶入中國市場,既滿足了中國居民對高質量醫療器械市場的需求,也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注入新的活力,推動國內醫療器械向更高水準發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