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證券交易所消息,日前,由Glenview Capital Management旗下子公司贊助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LGV (Longview)宣布,已與HeartFlow達成最終的商業合并協議。
合并后的公司將作為HeartFlow Inc.運營,預計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代碼為“HFLO”。屆時,HeartFlow預計獲得約4億美元現金,用于增長資本、產品開發和一般企業用途。合并后公司預估值為24億美元,并擁有約28億美元的完全分配股權價值。
據悉,該交易已獲得Longview和HeartFlow董事會的一致批準。擬議交易需經Longview股東批準,并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布生效的注冊聲明,預計將于2021年第四季度完成。
(圖片來源:HeartFlow官網)
與大多數創業公司一樣,成立以來,HeartFlow經歷了產品研發、申請獲批、融資、人員變動等程序。但作為全球AI輔診獨角獸,從各個層面來說,HeartFlow都是業內企業所跟隨的對象或趕超的目標。因此,基于過往報道,貝殼社從人員情況、產品獲批、商業化合作、融資、支付五個角度,對HeartFlow的發展過程做了簡要梳理,以期能為國內AI輔診企業的發展帶來些啟發。
1、HeartFlow的成長線
作為2007年踏入AI輔診行業的HeartFlow,其開創性的FFRCT技術是全球第一個無創診斷冠脈疾病(CAD)的非侵入性成像技術。該技術在2011年獲得歐洲CE認證,三年后又在FDA獲批;2015年時,已在全世界范圍獲得150種專利,并進入加拿大市場。
FFRCT融合了無創成像、計算流體動力學、深度學習技術、3D建模等多種技術。以更高性價比與更小侵入性,代替原有的有創篩查方式和低準確率的無創篩查方式,是冠心病醫學診斷技術上的突破。
資料顯示,醫生只需將標準的冠心病CT數據能上傳到Heartflow的云平臺,通過AI算法、血流動力學計算仿真、圖像處理和分析人員的分析,即可形成個性化的、有彩色編碼的冠狀動脈3D模型,在此基礎上還將提供每根血管的功能信息(心臟堵塞癥狀與血液流動情況)。
該技術的受益者遍布了上下游的各個環節。
在患者端和醫院端,由于免去了有創檢查,可以將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檢查成本從5000美元大幅降低至不到2000美元。也使臨床醫生可以對每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極大地改善了醫患雙方的診斷與治療體驗,且60%的患者不再需要血管造影,從而將醫療保健系統的成本降低了25%。
之于整個研發端來說,FFRCT則極大降低了研究難度、縮短了研發時長。在通過醫學圖像掃描單個患者的血管的基礎上,再利用高性能計算機形成有顏色編碼的三維模型,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改變虛擬模型來模擬手術或設備植入,進而完成針對不同特點患者的血管檢測,同時可減少借助動物和活人身體進行的臨床試驗。此外,在利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收集更多血管流量數據的基礎上,FFRCT可模擬真實血管中的流速、方向和壓力等的動態特征,而不再寄希望于高難度的人或動物體的測量。
2016年6月,HeartFlow宣布將推出的下一代HeartFlow FFRCT Analysis軟件。發布后,產品先后在美國、歐盟、英國和日本上市。
據外媒報道,作為核心產品,FFRCT Analysis相對于第一代FFRCT技術,在檢測速度、穩定性上均有提升,并且增加了安全措施以應對全球醫療機構的需求。還支持從初級保健診所到醫生辦公室、醫院等各種護理機構的訪問。在診斷精準度、治療方案、護理質量的提高以及減少就診需求方面提供了解決方案,也推動著美國的心血管治療向著價值醫療的方向轉變。
2019年HeartFlow Planner通過FDA認證,是一種PCI手術規劃產軟件。據介紹,HeartFlow Planner可在進入導管室之前,實時建模多個治療策略。被心內科醫生羅伯特·薩菲安博士稱為,是其所見過的,在有創血管造影之前,進行PCI規劃的最佳工具。
(產品獲批圖)
當然,支持HeartFlow成長的關鍵是產品,但其核心因素還是在人。
2、核心團隊擁有超20年行業經驗
創立HeartFlow之前,Charles A. Taylor是斯坦福大學生物工程和外科系的副教授,他憑借在心血管疾病研究、設備設計和治療計劃方面的計算機建模和成像技術的研究成果而獲得國際認可。John H. Stevens則是猶他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醫學博士,并擔任過Heartport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以及 Amp Resources 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在創立、投資和領導以技術為重點的公司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HeartFlow成立的第五年,John H. Stevens和Charles A. Taylor兩位創始人就將曾任Cordis首席科學官和全球研發主管、以及負責強生心血管設備的投資和研究的Campbell Rogers納入公司麾下,現在,Rogers已是HeartFlow的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醫療官。
2014年8月29日,HeartFlow又宣布填補了首席財務官、首席商務官、營銷副總裁等四個關鍵高管職位。就任的四位高管在各自領域均有至少20年的從業經驗,且多在Intuitive Surgical, Inc.(生產達芬奇手術機器人)、ProNerve LLC(術中神經生理監測(IOM)領域的領導者)以及強生、GE等醫療器械頭部企業擔任過重要職位。在此后的一段時間,HeartFlow仍然在不斷引入具有資深行業經驗的人員加入。
截至目前,HeartFlow的管理團隊涉及心臟病學、醫療技術和軟件專業等多領域。董事會涵蓋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和運營高管,包括強生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William Weldon和Intuitive Surgical的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Lonnie Smith等。此次SPAC后,Longview首席執行官John Rodin將加入HeartFlow董事會。
(圖片來源:HeartFlow官網)
有競爭力的產品及資深管理團隊的雙重加碼,使得HeartFlow備受資本追捧,融資數額不斷攀升。據HeartFlow官網顯示,2018年2月,HeartFlow完成了2.4億美元E輪融資,來推動冠心病檢測的商業化。《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道稱,這輪融資使HeartFlow目前的融資總額接近5億美元,公司估值達到15億美元。
然而從初創公司到細分領域的頭部,需要的不僅是硬實力,“發展思路”是軟支撐。HeartFlow的商業化,采取了“借力”的策略。
3、商業化多方“借力”與合作
2017年,HeartFlow先后與西門子、GE、飛利浦達成商業合作。通過將FFRCT技術與前述公司的CT掃描儀結合,使得HeartFlow能夠從他們的銷售模式中收益。類似合作最初將重點放在美國,并都有將其擴大到國際市場的計劃。
其中,與飛利浦的合作包含多個活動部件,除卻HeartFlow技術的推廣外,包括飛利浦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 (FFR)、即時無波比 (iFR) 和血管內超聲 (IVUS) 的先進導管將與 HeartFlow 技術一起進行推廣。雙方還將研發合作納入了協議條款,共同致力于“一種改進的 Cath - Lab X 射線圖像FFR或 iFR 解決方案”。
此外,支付端發力最終成就了HeartFlow覆蓋10萬加患者的商業化成績。
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在2017年11月份完成了HeartFlow非侵入性冠狀動脈疾病(CAD)分析技術的付款分類,即新技術移動支付分類(APC)。從 2018年1月1日起,向CMS支付這項技術費用的醫療保險注冊醫院將有資格報銷;日本、英國銷售產品也陸續被納入醫保報銷范疇。
同時,包括覆蓋2300多萬人的安泰保險公司(Aetna)、覆蓋3500萬人的安森保險(Anthem)、為近550萬人提供醫療保險的藍十字藍盾(Blue Cross Blue Shield)公司等都發布了針對FFRCT Analysis的積極的保險決議。
4、國內公司的商業化道路何處尋
打破心血管疾病診斷和治療技術上的空白,給HeartFlow帶來了長達十余年的發展紅利,但后來者在技術上早已實現了突破性的進展。
我國的AI輔診風起于肺結節輔助診斷,但相較于當時低準入門檻造成的粗劣競爭,心腦血管AI輔診領域則涌現了一眾優質的創業公司。除了此前介紹過的脈流科技以外,()成立于2015年的搏動醫學,目前已有2款產品獲得NMPA三類注冊證、4款產品獲得歐盟CE認證,1款產品獲得美國FDA認證。且產品布局于心、腦、肺部的輔助診斷和治療等多領域及治療環節。
(圖片來源:搏動醫學官網)
搏動的深脈分數(DVFFR),是首款通過NMPA認證的三類創新醫療器械,其利用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造影影像(CTA)進行無創FFR分析,能夠快速評估冠脈狹窄是否會導致心肌缺血,準確率達92%,分析時間也低于10分鐘。而HeartFlow FFRCT Analysis則需要3個小時,且準確率為86%。
其自主研發的新一代AI-QFR冠脈精準診斷系統,是全球首款、首個NMPA批準上市的國產冠脈功能學和PCI(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手術導航系統。可在無需任何耗材和血管擴張藥物就可進行快速FFR計算,且具有冠脈功能學精準診斷和精準PCI手術導航功能,有效提升患者預后。
強聯智創是中國首家切入腦血管病AI輔診的公司,其產品線覆蓋出血性和缺血性腦卒中多個病種的全診療流程,包括UKnow?出血性腦卒中智能輔助診療、UGuard?缺血性腦卒中智能輔助診療及UPixel?智能診療云平臺等多款產品。
但對比之下,HeartFlow的商業化,不僅歸功于技術上的創新。
HeartFlow首席執行官John Stevens博士曾在2018年2.4億美元融資完成后的聲明中說,“鑒于最近與臨床醫生、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商業支付者和戰略合作伙伴的合作勢頭,我們已經做好了增長的準備。”
上下游公司的破圈聯動,形成了更為優質的治療方案,也使得HeartFlow得以搭載飛利浦、GE等的設備入駐醫院甚至進入全球市場;行業資深人士的加入、支付端的迅速跟進、臨床的信任,最終成就了HeartFlow商業化的優質結果。
反觀國內,受制于發展進程,AI輔診領域缺乏既具備專業知識、又有從業經驗的行業資深人才;醫工分離造成的上游研發企業與醫院端的分離也增加了臨床轉化的難度;且當下國內賽道企業雖不多,但發展趨于同質化,使得企業間搶占市場空間成為常態。此外,我國的醫保雖覆蓋人群廣,但其保障額度低、類型少,覆蓋慢病治療的商業保險尚不完善。
因而,需要集中精力尋找發展出路的,不僅僅是企業內部的商業化團隊。在整個行業發展步入更成熟的階段后,行業內上下游企業尋求合作,醫保機構、商業支付機構、醫院也需要強化創新思維,多方聯動。
毋庸置疑的是,此次HeartFlow的加速上市,背后是資本和行業共同的青睞,也必然驅動著全球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行業邁向更成熟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