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印發第二批符合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縣醫院名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據通知了解,早在2019年國家衛健委就引發了第一批300家基本符合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名單。
本次根據2020年縣醫院服務能力調查評估結果,全國范圍內新增441家縣醫院(名單見文末)基本符合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以下簡稱符合標準縣醫院),同時為繼續加強其能力建設,通知要求:
也就是說,這441家縣級醫院將加速配備相關適宜技術的醫療設備,以盡快達成國家要求的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要求。
基層醫療機構服務升級
這類器械配置需求來了!
微創手術,作為醫學界跨世紀的高新外科學成就之一,是近年來醫學領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治療手段,代表著醫學的新方向。與傳統手術相比,微創治療具有傷口小、疤痕細、手術中出血少、術后病人疼痛輕、恢復快等特征,越來越受到醫生、病人的歡迎。
眾所周知,縣醫院、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設備配置相對比較基礎,難以開展高難度的醫療服務,更不要說像內窺鏡治療、介入治療等微創技術了。
據前瞻網數據了解:中國每百萬人口接受微創外科手術的數量及微創外科手術的滲透率分別從2015年的4248臺及28.5%增至2019年的8514臺及38.1%。然而,相較美國,中國的微創外科手術滲透率仍然很低。
但是,隨著患者負擔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接受微創介入手術治療。據相關數據了解,2015年我國微創醫療手術器械市場規模為96億元,到2019年我國微創醫療手術器械市場規模增長至185億元,實現了翻倍增長。
再加上國家衛健委開始重視這類治療技術在各級醫院的應用,特別是此次還強調了在縣級醫院的推廣,微創手術器械在我國基層醫療市場或將迎來一波配置潮。在“國產優先”的大環境下,對于國內相關設備廠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機會。
目前微創治療手術器械設計的產品種類眾多,常見的微創治療手術器械包括一次性套管穿刺針、結扎針、一次性電凝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