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区二区不卡-日韩一品道-日韩一级一欧美一级国产-日韩一级视频免费观看-亚洲精品AV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爆乳一区二区H

醫療器械創新網

logo

距離創新創業大賽報名結束
48
16
37

會員登錄

用戶登錄 評委登錄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手機驗證碼登錄 還未賬號?立即注冊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醫療器械創新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

2020上半年全球頂級醫療企業TOP10,耗材的失落、醫療設備的勝利

日期:2020-08-24


2020年如約而至,只是和我們的想象不大一樣,COVID-19肆虐,打亂了行業節奏!


不過,黑夜,靜寂得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是無法抗拒的。


商業世界也是這樣, 全球醫療TOP10在Q1、Q2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Q4有望恢復增長。


在回到正軌之前,醫趨勢為您帶來最新2020上半年全球醫療世界排名!


*匯率均以發布財報當日匯率換算。


2020上半年,全球前10醫療企業營收:


美敦力、強生醫療:仍然以強有力的優勢占據行業前兩位,不過強生在Top10營收下跌最嚴重(-21.1%)

*美敦力2020上半年區間為2019年4月28日到2019年10月25日。

2020年Q1營收并未受到疫情的影響,具體影響體現在2020年Q4財報中

雅培:2017年排名上升3位、2018年排名上升1位后,2019年排名再次攀升,由第4上升至第3位。2020年上半年,可以看到,并購圣猶達和美艾利爾的協同效應衰減,盡管營收同比-5.5%,但依舊穩住排名;

GE醫療:下滑-10%,不敵雅培,位居第4;

西門子醫療:同比+7%,增長保持強勁。主要得益于影像和臨床治療業務的持續推動,西門子醫療也是首次進入Top5榜單!

*2020上半財年區間為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2020年1-3月,中國正經歷疫情。)亞洲受中國疫情影響增長稍緩。

碧迪醫療:自2018年,碧迪醫療通過完成對巴德的收購獲得排名的大幅提升。但受疫情影響,2020上半年,碧迪醫療營收同比+1.5%,排名跌出Top5位居榜單第六;

飛利浦:憑借+9%的高增長,排名上升1位至第7;

羅氏診斷:單個業務部門的銷售出現波動,部分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影響,COVID-19測試在常規情況下顯著增加與定期健康檢查、檢測的減少形成鮮明對比;

史賽克:同比-11.4%,這是史賽克在連續7年的增長之后,出現首次下滑;

波士頓科學:同比-11.3%,三大業務全線下滑。


1、

美敦力(Medtronic)

2020上半年營業收入(百萬美元):15199

營收同比:+2.2%

研發費用:1190(占集團總營收 8%)

2020上半年,美敦力不僅穩坐老大寶座,而且營收繼續提速(+2.2%),除心血管業務外,其他業務同比都不同程度有所上漲。


美敦力在2020上半年總營收為151.99億美元,同比+2.2%,其四大業務:

  • 心血管業務營收56.45億美元,同比-0.4%。僅冠脈及結構性心臟病業務(CSH營收處于增長狀態(+4%),心臟節律與心衰業務(CRHF同比-3.1%,是美敦力最大的心血管業務(占比50%),也是美敦力下滑最嚴重的心血管業務;

  • 微創治療業務營收42.42億美元,同比+3.5%。兩大業務:創新外科業務同比+2.9%、呼吸、胃腸和腎臟業務同比+4.7%;

  • 恢復性療法營收41.24億美元,同比+4.6%。腦療法(+10%)、疼痛療法(+3.1%)的強勁增長和專業療法(+4%)的穩定增長推動;脊柱業務下滑3.3%;

  • 糖尿病業務營收11.88億美元,同比+2.9%,來源于人工胰腺MiniMed 670G的銷售。


一直以來,美敦力的三大核心戰略為:治療創新、全球化、以及經濟價值。而2020年,這三大核心戰略仍是其推動業務發展的重點。


另外,美敦力處于全球CEO換屆的關鍵時期:

  • 4月27日起,原美敦力全球總裁、董事會成員 Geoff Martha正式接任美敦力首席執行官。原美敦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Omar Ishrak卸任首席執行官一職,出任美敦力全球執行主席,并繼續擔任董事長一職。


Omar Ishrak的時代結束,美敦力在新任CEO?Geoff Martha的帶領下值得期待。


美敦力通過資產重組來使得其業務聚焦在高價值領域:

  • COVID-19爆發,美敦力在3月表示,已經將產量提高了40%,并計劃將呼吸機的產能和市場供應提高一倍以上,特斯拉、富士康都表示,計劃與美敦力合作生產呼吸機;

  • 自2019年,美敦力宣布退出部分骨科業務,同時收購Titan Spine,以提高鈦脊柱產品的競爭力,進入2020年,美敦力表示將進一步強化脊柱和心血管業務。


2、強生醫療?(Johnson & Johnson)

2020上半年營業收入(百萬美元):10220

營收同比:-21.1%

集團研發費用:5287(占集團總營收24%)

2020年上半年,強生醫療器械業務成績欠佳,營收102.2億美元,同比-21.1%,也是強生近幾年下滑最嚴重的一次,超出預期!


醫療器械業務也是強生三大業務中唯一下滑的業務。(制藥業務營收為218.86億美元,同比+5.4%;消費者健康業務營收為69.21億美元,同比+0.9%)


自2019年,強生醫療器械出現下滑后,年初在COVID-19之下繼續下滑,醫療器械四大細分業務均下滑,其中外科手術下滑最明顯,高利潤率的骨科和視力保健產品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

  • 介入解決方案營收13.17億美元,同比-11.2%;

  • 骨科營收34.89億美元,同比-21.2%;

  • 外科手術營收36.51億美元,同比-23.1%;

  • 視力保健營收17.62億美元,同比-23%。


骨科細分業務:

  • 髖關節:營收5.63億美元,同比-22.3%,國際市場下滑最嚴重-25.4%,美國市場-20.1%;

  • 膝關節:營收5.17億美元,同比-30.1%是強生骨科下滑最嚴重的業務。國際市場下滑最嚴重-34.6%,美國市場-27.1%;

  • 創傷:營收12.07億美元,同比-11.1%,是強生骨科業務中在美國市場上下滑最低的業務(-7.6);

  • 脊柱&其他:營收12.02億美元,同比-25.1%。隨著2017年2月,強生將Codman神經外科事業部以10.5億美元賣給Integra,該業務連年下滑。


受疫情影響,全球都在取消或推遲擇期手術,以節省資源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從去年年底開始,中國地區的擇期手術不斷放緩,到3月開始,日本、韓國、歐洲美國的醫院也開始推遲或取消擇期手術。


這導致強生的醫療器械業務在上半年遭受了非常大的打擊。在強生出售的醫療器械中,有2/3的產品是用于髖關節和膝關節的植入性手術。


強生預計,公司2020年營收將為775億美元至805億美元,同比下滑2.0%至5.5%;該公司此前預計2020年營收將為854億美元至862億美元,同比增長4.0%至5.0%。


如今,強生醫療逐步退出了糖尿病護理領域,聚焦外科手術、骨科、眼科、介入解決方案四大板塊。


未來,強生醫療聚焦治療,發力AI,尋求創新加速度。如以骨科為例,強生醫療將骨科未來聚焦于手術機器人,并致力于融入人工智能。


3雅培醫療?(Abbott Laboratories)

2020上半年營業收入(百萬美元):9180

營收同比:-5.5%

集團研發費用:1142(占集團總營收8%)

繼2017年排名上升3位、2018年排名上升1位后,2019年雅培醫療業務同比+6%,排名再次攀升,由第4上升至第3位。


2020年上半年,可以看到,雖然并購圣猶達和美艾利爾的協同效應衰減,盡管營收同比-5.5%,雅培依舊穩住排名。


雅培醫療關鍵業務表現:

醫療設備業務營收53.6億美元,同比-10.2%(雅培下滑最嚴重的業務);

  • 節律管理:營收8.75億美元,同比-17.6%,是雅培心血管業務中第二大業務,占比25%;

  • 電生理:營收6.87億美元,同比-17.8%。主要由于心臟標測和消融產品的下滑導致;

  • 心衰:營收3.61億美元,同比-6.1%。是雅培下滑最低的業務,部分被左心室輔助裝置HeartMate?3增長抵消;

  • 心血管:營收11.06億美元,同比-23.1%,雅培心血管業務中第一大業務(占比31%),也是雅培心血管業務中下滑最大的細分業務,業務包括冠脈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

  • 結構性心臟病:營收5.41億美元,同比-20%;

  • 糖尿病業務:表現出色,營收15.07億美元,同比+29%,主要來源于糖尿病護理明星產品輔理善“瞬感”——CGM系統 FreeStyle Libre。美國市場同比+25.1%;國際市場同比+30.4%。


診斷業務營收38.2億美元,同比+2%,占集團營收的25%,與去年持平。從業務線來講,主要得益于分子診斷產品的高速增長

  • 傳統診斷:營收19.76億美元,同比-11.4%,是診斷業務下滑最大的板塊。主要原因是COVID-19降低了常規檢測量,對傳統診斷的銷售造成了負面影響;

  • 分子診斷:營收4.98億美元,同比+131.1%(Q2同比+234),占比13%(去年同期6%);

  • 床旁診斷(雅培傳統POC業務):營收2.56億美元,同比-8.4%。主要受美國市場的負增長(-18%)影響;

  • 快速診斷(Alere的POC業務):營收10.9億美元,同比+6.8%,占比28%,是雅培診斷的第二大業務。主要受ID NOW?平臺上進行的即時COVID-19分子檢測的強勁需求所驅動。


同美敦力一樣,雅培在2020年同樣面臨著“換帥”。

  • 白千里,在完成了21年的杰出任期后,于2020年3月31日卸任雅培首席執行官,新CEO也是在雅培工作了23年的老將,原雅培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的Robert B. Ford。


2020年伊始雅培醫療器械就有多款產品在歐洲獲批,包括:

  • 2月,雅培新型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Gallant?ICD和CRT-D獲得歐盟批準(目前尚未獲得FDA批準);

  • 3月,雅培Portico?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TAVI)系統的新型FlexNav?輸送系統獲得歐盟批準。


可以預計2020上半年將會對歐洲的營收帶來驅動。同時雅培預測其2020年全年營收增長有望達7%-8%,高于去年0.5個百分點。


雅培認為,推動可持續增長背后的戰略框架實際上部分是一種展望未來、預測未來醫療技術和醫療需求的哲學。


雅培一直在尋找并購機會,不過近年來也在關注收購后的債務償還。“我們總是通過戰略和機會主義的眼光來看待收購。目前,我們沒有看到任何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


4、GE醫療(GE Healthcare)

2020上半年營業收入(百萬美元):8620

營收同比:-10%

2020上半年,GE醫療業務營收86.2億美元,同比-10%。GE醫療業務在GE集團總營收中占比23%。


從GE醫療細分業務現有趨勢來看,


醫療系統(包含影像、超聲、生命關護方案、企業軟件及解決方案,簡稱HCS):

  • 營收70億美元,跟去年同比持平,占GE醫療總營收81%;

  • 主要由新興市場的增長所驅動,包括需求擴大


醫藥診斷:

  • 因為這些產品有助于提高向臨床醫生提供的診斷信息的準確性,這一市場預計將在長期有所增長;

  • 但是在短期內,因為與COVID-19無關,因此暫時減少了需求。


最新動態:

醫療保健系統(HCS)業務:

預計第三季度與COVID-19相關產品需求仍然較高;

地區表現,由于COVID-19繼續在全球的難以控制,預計下半年歐洲業務將止跌,美國業務漲跌互現,中國將全面復蘇,拉美/印度/日本疲軟;


6月22日,GE醫療在中國生產的首批高端呼吸機正式投產下線。下線的呼吸機產品型號是CARESCAPE R860, 是GE醫療全球目前最高端的重癥有創呼吸機


在GE無錫工廠,從項目立項到首批產品下線用時僅3個月,呼吸機產線落成后將達到1000臺的月出貨量,產品將銷往全球各地。


2020上半年,GE表示盡管COVID-19爆發對業績產生影響,但下半年有望進入良性軌道。


同時,其未來的重點是明確的 ——?鞏固財務狀況,通過改善強化業務,并推動長期的盈利增長。GE在繼續多年轉型的同時,仍致力于創造價值


與此同時,GE集團開始推動精益轉型和思維。


5、西門子醫療?(Siemens Healthineers)

2020上半年營業收入(百萬美元):8519

營收同比:+7%

研發費用:1461(占總營收9%)


2020上半年,西門子醫療整體營收72.72億歐元(85.19億美元),同比+7%,增長保持強勁。主要得益于影像和臨床治療業務的持續推動,西門子醫療也是首次進入Top5榜單!另外也受到稅率提高以及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

*按照實時匯率計算,1歐元=1.1716美元


2020財年第二季度經歷了COVID-19大流行,醫院常規設備需求或受疫情影響有所減少,而用于對抗疫情的市場產生了輕微積極影響。中國是西門子醫療最大市場之一也是增長的主要動力,目前疫情控制良好,預計很快復蘇。而歐洲,美洲市場疫情還未得到控制,或將放緩對財年預期增加不確定性


關鍵業務構成:

影像:營收45.3億歐元,在總營收中占比62%,同比+9%,保持了一貫的高增長。主要由x射線、分子成像產品營收顯示出非常強勁的增長。

  • 歐洲區(歐盟、非洲、中東)顯著增長,亞洲區(含澳洲)取得了強勁的增長,美洲呈中等增長;

  • COVID-19大流行產生的(例如交付和安裝的延遲)等負面影響,以較低的個位數百分比降低了收入增長。


診斷:營收23.12億美元,同比+2%在總營收中占比27%。

  • 主要由美國市場驅動增長,部分被亞洲、澳大利亞和EMEA的下降所抵消;

  • 在產品管線,POCT產品和用于檢測SARS-CoV-2以及鑒定抗體的實驗室檢測產品市場增加,與此同時,某些診斷試劑(尤其是常規檢測)需求減少;

  • 受到與Atellica解決方案相關成本上升的影響,該業務部門調整后的EBIT利潤率下滑至4.8%,低于去年同期。


臨床治療:營收8.25億歐元,在總營收中占比11%,同比+10%,三大業務中增長高。

  • 可比基礎上,營收在所有三個地區的支持下增長了7%,主要包括亞洲,澳大利亞的大幅增長和美洲的強勁增長。

  • COVID-19大流行降低了收入增長。


區域營收:

西門子醫療三個大區分別為:美洲區、歐洲區和亞太區(含澳洲市場)

*歐洲區包含歐盟、非洲、中東。


EMEA(歐洲、獨立國家聯合體、中東和非洲)營收23.12億歐元,同比+6%。

  • 德國地區營收下滑,同比-2%。


美洲區:營收29.35億歐元,同比+8%,占總營收的40%

  • 主要由美國市場高達9%的增長所驅動,美國市場是西門子醫療第一大市場,營收占總營收的34.6%。


亞太區(含澳洲市場):營收20.25億歐元,同比+6%。

  • 中國市場仍然增長較高,營收9.23億歐元,同比+10%,占總營收的12.7%,主要受Q2疫情影響抵消了部分增長。


最新動態:

7月15日至19日舉行的歐洲放射學會(ECR)2020年會議上,西門子醫療和拜耳首次展示了用于磁共振(MRI)的新型造影成像系統接口(ISI)。ISI的硬件和軟件由西門子醫療和拜耳聯合開發,是在MRI上應用的首個高壓注射器-MRI掃描儀接口。


應對此次疫情,西門子線上線下全產品線整合解決方案發揮了巨大成效經歷2020財年Q2的下降,預計在Q3以后將逐漸復蘇。


另外,西門子醫療提出的《2025年戰略》,其目標很明確:塑造醫療行業的范式轉變,利用由此帶來的增長機遇,加強公司對盈利增長的關注。


西門子醫療在2020財年也將進入《2025年戰略》的第二階段。


接下來,西門子醫療將為此做了準備:一方面內部重整,另一方面,在穩定獨立態勢后開始運用其充分的現金流進行并購。


6、碧迪醫療(Becton Dickinson)

2020上半年營業收入(百萬美元):8479

營收同比:+1.5%

研發費用:535(占總營收6%)

*碧迪醫療2020上半年區間為2019年10月1日到2020年3月31日。


自2018年,碧迪醫療通過完成對巴德的收購獲得排名的大幅提升。但受疫情影響,2020上半年,碧迪醫療營收同比+1.5%,排名跌出Top5位居榜單第六。


在碧迪醫療業務中,

醫療部門營收42.47億美元,同比-1.7%,新興市場的強勢增長部分被美國市場增長放緩所抵消。其中:

  • 藥物輸送解決方案營收18.82億美元,同比-1.7%;

  • 藥物管理解決方案營收11.43億美元,同比-8%;

  • 醫藥系統營收6.99億美元,同比+8%;

  • 糖尿病護理增長略低(+0.6%),營收5.47億美元。

生命科學營收22.36億美元,同比+6%。增長主要由預分析系統業務(+5.3%)核心產品在新興市場的增長,以及診斷系統業務中BD MAXTM診斷平臺以及核心微生物產品增長所推動。

介入部門營收20.02億美元,同比+3.6%,自將巴德的收入計入了營收后連續增長;手術產品(+3.2%)、外周干預(+3.3%)、泌尿外科和重癥監護(+4.6%)三大細分業務均保持雙位數高增長。


碧迪醫療也在2020年經歷換帥。

  • 2020年1月28日,碧迪醫療全球首席執行官CEO?Vince Forlenze?宣布退休,仍繼續擔任公司董事會的職務,碧迪醫療原全球總裁兼首席運營官Tom Polen接任CEO。


BD在的業績增長強勁,三大領域的均衡增長繼續證明了其投資的深度和廣度。BD和巴德的整合正在順利進行中,兩者的整合將在2020財年完成。


2020下半年,BD將繼續加強其核心戰略,即“專注在醫療最具影響力的領域”。BD預期其2020下半年的增長率為5.0%-5.5%。


7、飛利浦醫療?(Philips Healthcare)

2020上半年營業收入(百萬美元):7232

營收同比:+9%

2020上半年,飛利浦醫療業務(診斷與治療+互聯關護):整體營收61.73億歐元(7232億美元),同比+3.6%,占比72%;可以看到飛利浦醫療業務在總營收中的占比持續上漲。

*按照實時匯率計算,1歐元=1.1716美元


主要業務:

診斷和治療業務:營收37.46億歐元,同比-1%。

  • 從細分領域來看:影像診斷較低的個位數增長;在疫情影響下超聲呈中個位數下滑,圖像引導治療呈雙位數下滑;

  • 從區域來看:中國雙位數增長的推動下,增長地區的可比銷售額顯示了中個位數的增長;其他成熟地區都呈現下降趨勢;

  • 重組,收購相關費用和其他提高生產力的費用為1700萬歐元,(2019年上半年為7000萬歐元)。


互聯關護業務:營收24.27億歐元,占比28%。由于疫情中患者的需要,互聯關護業務的增長率最高,同比+12%。(互聯關護業務包括:遠程醫療、監護急救、睡眠呼吸等)

  • 從細分領域來看:睡眠和呼吸護理兩位數增長;監測和分析呈中等個位數增長;

  • 從區域來看:拉丁美洲和中國兩位數增長驅動,增長地區的銷售額呈現雙數增長;成熟地區高個位數增長,其中西歐呈現雙位數增長,而北美則保持了低個位數的增長。

  • 重組,與收購相關的費用及其他費用為0.62億歐元,(2019年上半年為0.61億歐元)。


在疫情期間,

  • 飛利浦將其醫療呼吸機的產量增加了兩倍,并將在7月實現計劃的四倍增至每周4000臺;

  • 針對重癥監護室(ICU),普通病房和家庭飛利浦推出了個性化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具有遠程監測和高級分析功能;

  • 飛利浦Lumify便攜式超聲解決方案由于其成像能力,便攜性和易消毒性,成為臨床醫生治療COVID-19患者的重要工具;

  • 為了滿足對靈活ICU容量不斷增長的需求,飛利浦在印度推出了其新型移動ICU。ICU可以配備一系列醫療設備,包括呼吸機,除顫器和病人監護儀。


架構人事調整,

7月16日,飛利浦宣布任命前強生醫療皮膚健康業務全球總裁Deeptha Khanna為集團個人健康業務負責人(此前半年一直由萬豪敦代管),直接匯報給CEO萬豪敦。


同時宣布的人事調整的還包括,前思科高級副總裁Edwin Paalvast接任飛利浦國際市場總監職位;現任飛利浦國際市場總監Henk de Jong出任飛利浦家電業務首席執行官。自2020年8月1日起生效,匯報給飛利浦CEO 萬豪敦。


此后,飛利浦宣布將其估價為40億美元的家電部門正式出售,買家包括海爾、美的、三星、LG等。正式出售程序預計將于第四季度開始。


飛利浦CEO萬豪敦表示,如果飛利浦可以轉換現有的診斷與治療和互聯醫療業務訂單,并且消費者需求逐步改善,預計下半年飛利浦將恢復增長并提高集團的盈利能力。


8、羅氏診斷?(Roche Diagnostics)

2020上半年營業收入(百萬美元):6548

營收同比:-3%


IVD 行業羅氏一直位居榜首,羅氏診斷在2020年上半年營收60.79億瑞郎(65.48億美元),同比-3%,占總營收21%


在2020年上半年,羅氏診斷單個業務部門的銷售出現波動,部分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影響,COVID-19測試在常規情況下顯著增加與定期健康檢查、檢測的減少形成鮮明對比


業務營收:

羅氏診斷的四大細分業務中,僅分子診斷(+51%)保持正增長。


中心實驗室和POC診斷事業部:營收31.81億瑞郎,營收同比-15%,在診斷總營收中占比52%,是診斷領域下滑最嚴重的業務主要是一直以來表現強勢的免疫診斷同比-12%,

  • 不過羅氏診斷首席執行官Thomas Schinecker.示,這個問題只是暫時的,下滑將在6月份開始回升


分子診斷業務:營收15.58億瑞郎,營收同比+51%,占比診斷業務總營收26%。是羅氏診斷業務上半年增長的最強驅動力,也是唯一增長的診斷業務,

  • 新冠病毒爆發期間,羅氏診斷6周研發的冠狀病毒的cobas SARS-CoV-2檢測試劑被FDA在3月12日緊急授權上市,銷售瞬間爆增10倍

  • 在病毒學領域,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肝病毒在內的常規檢測由于這一轉變而減少。


糖尿病管理業務:營收8.32億瑞郎,同比-13%,占診斷業務營收14%,

  • 主要是由于歐洲(德國、英國、意大利等)、中東、非洲、中東非洲地區血糖監測產品的價格壓力,以及COVID-19在全球的影響。


組織診斷業務:營收5.08億瑞郎,占比8%,同比-3%。

  • 高級染色業務儀器銷售在2019年下半年由于發貨延遲問題解決后在2020年Q1帶來恢復增長,但Q2受COVID-19影響所抵消。


區域營收:

從區域表現上來看,以往的“增長引擎”——亞太明顯拖了后腿,成為下滑最嚴重的一次;北美成為增長的主力軍。

  • EMEA(歐洲、中東、非洲):羅氏診斷最大的市場,營收24.08億瑞郎,同比-2%;

  • 北美:第二大市場,營收17.4億瑞郎,同比+10%,占診斷營收29%,市場還在進一步擴大;

  • 太地區:營收13.62億瑞郎,同比-15%,是下滑最嚴重的地區,營收占比22%,主要受中國新冠疫情爆發影響較大;

  • 拉丁美洲:營收3.43億瑞郎,同比-14%,僅次于亞太地區;

  • 日本:占比4%,營收2.26億瑞郎,與去年持平。


最新動態:

3月12日,FDA緊急授權羅氏cobas SARS-CoV-2用于cobas 6800/8800系統,這是FDA批準的第一個準對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第二天,羅氏股價早盤大漲4.9%


5月,為進一步深化羅氏診斷在華的戰略布局羅氏宣布將進一步加大投資其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羅氏診斷亞太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擬新增投資總額為1.8億美元,累計投資總額達4.79億美元。


9、史賽克 (Stryker)

2020上半年營業收入(百萬美元):6352

營收同比:-11.4%

研發費用:487(占總營收8%)

2020上半年,史塞克全年營收63.52億美元,同比-11.4%,這是史賽克在連續7年的增長之后,出現首次下滑


關鍵業務構成:

醫療手術部門營收29.46億美元,同比-5.8%,占總營收46%,

  • 其中儀器業務營收8.41億美元,同比-12.8%;內窺鏡營收7.71億美元,同比-18.2%。


骨科業務營收21.16億美元,同比-16.1%,占總營收33%,

  • 膝關節業務營收6.73億美元,同比-23.4%;

  • 髖關節業務營收5.32億美元,同比-21.6%;

  • 創傷和四肢業務營收7.22億美元,同比-8.6%;

  • 其它營收1.89億美元,同比+8%。


神經脊椎業務營收12.9億美元,同比-14.9%,占總營收21%。其中

  • 神經業務營收8.52億美元,同比-10.6%;

  • 脊柱業務營收4.38億美元,同比-22.1%。


區域方面:

美國地區營收46.09億美元,同比-12.6%,占總營收的73%,是史賽克的主戰場;

國際地區營收17.43億美元,同比-7.9%,占總營收的27%。


發展趨勢:

COVID-19導致史塞克各個部門的單位銷量增長率低于先前預期。骨科作為高值耗材最重要的領域之一,受到波及無可避免


史賽克首席執行官Kevin Lobo表示:“COVID-19大流行對骨科業務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尤其是對Q2的影響,不過Q4有望恢復增長。”


10、波士頓科學(Boston Scientific)

2020上半年營業收入(百萬美元):4546

營收同比:-11.3%


2020上半年,波士頓科學營收45.46億美元,同比增長-11.3%,其中:

  • 內外科(Medsurg)業務營收13.5億美元,同比-14.8%;

  • 節律管理與神經系統(Rhythm and Neuro)營收6.27億美元,同比-60%,是波科下滑最嚴重的業務,細分子業務心臟節律管理(-20.3%)、電生理(-23.2%)、神經調節(-19.7%);

  • 心血管(Cardiovascular)營收18.6億美元,同比-7%,主要是子業務外周干預爆發增長(+16%)也是波士頓科學唯一增長的業務、介入性心臟病下滑(-17.5%)。


區域營收:

2020年上半年,波士頓科學

美國市場:營收26.07億美元,同比-10.6%,是波士頓科學第一大市場,貢獻了總營收的57%;


國際市場:營收19.36億美元,同比-13.7%,貢獻總營收的43%。


最新動態:

在未來三年內,波士頓科學將繼續通過重組其在快速增長的市場(如結構性心臟病、腫瘤學、神經調節、內窺鏡檢查和前列腺健康)的投資組合,實現高于醫療科技同行的收入增長


結構性心臟病TAVR產品是未來驅動增長的主要業務之一,預計2020年營收規模繼續擴大。


據最新數據顯示:疫情對Q2影響嚴重,4月份的銷售額下降了近5億美元。但是,已經有跡象表明手術量開始反彈。受產品發布的推動,Q4有望增長。


2020年過半,已是如此不同, 全球的醫療和生物制藥都因為一場疾病緊緊的關聯在一起,COVID-19加速企業轉型。


此外,對于整個醫療行業來說,行業整合的趨勢仍在繼續,這也必將使各大醫療企業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返回列表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