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裁判文書網公布了兩則非國家人員受賄罪判決書,案件涉及福建省石獅市總醫院骨科多名醫生,多名醫生所組成的診療組在2011年至2018年的8年時間里,共計受賄337.36萬元。而行賄者則是大博醫療的兩名銷售代理。
判決書顯示,1994年7月起,吳某某入職石獅市醫院(現更名為“石獅市總醫院”)擔任醫生;2017年8月起,吳某某擔任該醫院骨科一區診療組組長。其間,吳某某先后在與顏某、呂某、鄭某(均另案處理)等醫生組成的診療組中擔任副主診醫師、主診醫師,并在診療活動中利用開處方的職務便利,非法收受廈門大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博醫療”)的銷售代理陳某1、陳某2(均另案處理)賄送的醫療器械回扣款并為該公司謀取利益。吳某某等人所收的回扣款根據診療組職務、職稱按比例分贓。
經查,2011年起至2017年7月間,吳某某在與呂某等醫生組成的診療組中擔任副主診醫師,其所在的診療組共收取大博醫療回扣款1831795元;
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間,吳某某在與鄭某等醫生組成的診療組中擔任主診醫師,其所在的診療組共收取大博醫療回扣款299728元;
其中,吳某某個人共分得718196元。
經證實,吳某某伙同他人按銷售數額的25%或35%的比例非法收受大博醫療醫療器材回扣款的事實。其間,吳某某所在的顏某、林某1、許某、呂某、王某等人任組長的診療組分別收受回扣款84426元、82751元、97443元、953961元、613214元,合計1831795元;吳某某任組長的診療組收受回扣款299728元,共計2131523元。
最終,法院判決,吳某某犯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六個月。同時,扣押在案718196元贓款,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醫藥行業中,醫藥代表(或醫療器械銷售代理)通過向手握采購權的醫生行賄進行銷售的事兒屢見不鮮,基本成了行業潛規則,這其中尤其是醫療器械的操作空間大。原因一是醫療器械標準化程度較低,二是可替代性較高,三是醫療器械受集采的影響較小。所以醫療器械領域就成了醫藥賄賂的重災區。
大博醫療算是國產骨科醫療器械(填充物)的龍頭,主打創傷植入類。根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2018年創傷植入類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企業分別是強生(14.9%)、史賽克(8.4%)、大博醫療(5.8%)、威高股份(5.5%)及美敦力(5.3%)。
強生和史塞克是外國品牌,所以說大博醫療算是骨科床上植入這塊醫療細分領域的國產龍頭沒有什么問題。其目前(7月14日下午2點)市值427億元,約為醫療行業龍頭、也是醫療器械龍頭的邁瑞醫療的十分之一,高于行業均值。
主營構成如下,可以看到創傷類產品占其營收的大部分:
花朵財經注意到,大博醫療近一年以來漲勢相當兇猛,去年6月14日,大博醫療股價37.33元/股,今年6月30日它達到了歷史高點119.29元/股,漲幅近300%。目前市盈率約120。
不過從7月1日開始,也就是本輪牛市剛剛露出端倪開始,大博醫療的股價走勢不盡如人意,股吧里充滿了投資者憤怒的聲音。其實不漲也不奇怪,市盈率都120倍了,邁瑞也才70左右不是么……
2019年,大博醫療的營業總收入為12.57億,而它的市值是400億+,本月稍早時甚至接近500億,這10億規模的營收能否撐起400億+的市值?各位讀者心里應該有數。有人可能要說了,那是不是它家里資產多呢?不好意思,并不多,目前大博醫療總資產22.66億,股東權益18.45億。
大博醫療2019年營收12.57億,然而為了這12.57億它付出了4.098億元的銷售費用,銷售費用占營收比率竟達32.6%之多。而2018年的大博醫療總營收為7.725億,銷售費用為1.209億,銷售費用占營收比為16.6%。
所以頗耐人尋味的情況出現了,大博醫療營收增速遠超利潤增速。
2018年大博醫療凈利潤3.781億元,但是在2019年總營收增加了63%的情況下,其凈利潤僅增加約1億至4.787億元,同比增長26.6%。
利潤增速連營收增速的一半都達不到,并不是薄利多銷戰略的結果,原因前面說過了,利潤是被一年增加了近2.9億的銷售費用所吞噬。
反觀大博醫療2019年的研發費用,也才1.004億元,僅為銷售費用的約25%。
大博醫療的銷售代理對石獅市醫院骨科集體行賄只是冰山一角,企業的銷售代理除此之外有沒有別的類似行為?4個億的銷售費用幾乎將答案呼之欲出。
為了商業上的攻城略地,為了多一點提成、多一點營收和利潤,不惜突破法律與道德的底線,犧牲患者的權益,犧牲企業正直的價值觀,最終付出的將會是什么樣的代價?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監管趨嚴,違法的企業和個人必將越來越“難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