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美國保健品巨頭公司 GNC 扛不住了,申請破產保護,也讓背后的資本方哈藥股份再度飽受質疑,或成為最慘的“接盤俠”。
截止至當地時間6月24日,美國老牌保健食品公司GNC(美國健安喜控股有限公司)表示,已申請破產保護,稱計劃關閉7300家門店中的1200家。公司聲明指出,已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規定申請破產保護,以使得公司在重整資產負債表或完成出售的程序時維持業務營運。
GNC,全球最大的保健品牌,成立于1935年,總部設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于2011年4月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曾被連續二十年被評選為美國第一的營養品專業零售品牌。主要產品有維他命、礦物質、草本保健品、運動營養品、減肥產品等等。
新冠病毒對于GNC的打擊是巨大的,由于GNC多數的門店都是在購物中心與街邊,在疫情期間更是被迫面臨客流量下滑、銷售額進一步減少的情況,使得今年GNC第一季度的銷售額下降了10.1%。疫情還直接導致GNC1.575億美元的資產減值。第一季度的凈虧損為2.00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凈虧損的12倍。
債務重組并不包括GNC中國
哈藥集團或接盤
對于哈藥集團想必很多國人并不會陌生,他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廣告詞:"自打吃了蓋中蓋,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勁兒了,一口氣上五樓,不費勁兒",“蓋中蓋”一舉成為了哈藥股份的核心產品,并貢獻了大部分的業績。
而在2019年2月14日,哈藥集團投資3億美元,成為美國健安喜GNC的最大單一股東,持有40.1%股份。
多年來,美國健安喜雖然一直在提高銷售額來償還近10億美元的債務,然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終究還是成為了壓死它的最后一根稻草,6月25日,GNC中國公告稱,GNC北美以外的公司實體,包括GNC與哈藥股份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并不在破產重組第11章程序范疇內,故本次債務重組并不包括GNC中國,哈藥股份仍持有GNC中國65%的股權,這樣看來,美國保健巨頭GNC不但沒有給哈藥集團拓展開外市場帶來生機,反而讓它虧損了12億元人民幣,成了最慘的"接盤俠"。
那么昔日輝煌的東北老牌藥企業績怎得落得這般田地?哈藥的衰退,又是怎么樣一部啟示錄?
作為一個被大眾所熟知的老牌企業,哈藥集團今日的成就也離不開大手筆的營銷。
廣告投入過大營收利潤少
早年哈藥采用與電視劇捆綁的方式進行地毯式營銷,通過巨額廣告費用打造了“三精”、“蓋中蓋”、“護彤”等知名品牌,還曾創造了11億元廣告費砸出80億元銷售業績的“哈藥神話”。然而一年高達30億的高額廣告費的確讓哈藥集團在短時間內將知名度打響,一時風光無限,但巨額的廣告投入并沒有給哈藥集團得來應有的業績,反而成了集團支出的累贅,在營收收入最高的2013年之后,哈藥集團一直在走下坡路。而在其廣告全國分發的時候,自身暴露的問題反而越來越多,最明顯的就是其廣告存在虛假宣傳的嫌疑。
研發投入占比遠不及同行
在科研投入這塊,哈藥集團并沒有沒有像在廣告投放上大手大腳。眾所周知一家醫藥研發企業最大的投入應該是醫藥研發,而哈藥集團哪怕是在2013年的巔峰時期,其研發投入只有2.51億元,遠遠不及在廣告上的投放占比,也可以說哈藥集團作為一家著名的醫藥企業,哈藥集團在醫藥研發的投入上占比一直都非常低。從2017年至2019年,哈藥集團其研發費用分別為1.42億、1.37億和1.25億元。對比研發見長的恒瑞醫藥,同時間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7.59億、26.70億和38.96億元。相比之下,哈藥的研發態度一目了然。
醫藥行業,在疫情中必然有強需求,以2003年非典期間醫藥股的市場表現為例,雖然前期醫療行業遭遇了短暫的爆炒,但后期醫藥行業還是沒有跑贏市場,反而在疫情結束后,出現報復性下跌。當醫藥行業都在關注口罩、雙黃連的投機暴利,沒有人踏踏實實做新藥研究,這必然造成劣幣驅逐良幣。恐怕哈藥集團就是各個醫藥企業最應該引以為戒的例子,目前研發大概是擺在哈藥面前的唯一出路了。
疫情過后醫療行業也可能迎來強勢崛起
1.在線醫療問診平臺,成為這次疫情主流獲益的行業,特別是在疫情爆發之后,診療咨詢量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早在疫情爆發前期,在線醫療問診平臺本身就處于一個高速的發展階段,只是疫情在短時間放大了需求,刺激并帶動了整個行業更快速增長。
2.人工智能技術助力疫情防控
人工智能已經開始在醫療衛生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先進的計算和數據分析工具使信息共享和診斷實踐成為可能,并加深了醫療行業對疾病和感染的理解。在遏制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迫切需求推動下,世界各地的政府機構和企業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基于人工智能的技術,以提供對病毒傳播的分析,并尋求治療藥物和方法。
3.醫療廢棄物市場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醫療技術的提高,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種類和數量自然增加,中國醫療廢物的產生量呈穩步上升趨勢。在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和有力管控下,醫療廢物管控技術路線將會趨向規范化,未來項目投資成本逐步下降回報率上升。
王廷良在直播中從醫廢趨勢發展解釋到,縱觀整個醫療廢物管理市場,國家政策紅利釋放,在市場競爭不大前提下,醫廢無疑是一片潛質巨大的藍海市場,隨著社會快速發展,醫療項目提升,國內醫療廢棄物處置業市場的潛力也會持續上升。
4.醫療數字化轉型速度加快
近年來醫藥行業的年復合增長率在泛行業對比中,僅次于金融與保險行業,超過了信息與通信技術、零售、高端制造、批發貿易等其他行業,但醫藥行業的數字化發展卻處于較低水平。
因此,從行業數字化的未來發展看,醫藥行業的數字化發展潛力較大,數字化的應用將為醫藥行業帶來更高速度的增長。
結語:
大家還是要冷靜對待醫藥行業的發展。因疫情刺激所產生的某些需求最終或因疫情結束而回歸平緩。醫藥企業想要得到長遠的發展機會,最重要的還是注重對產品的研發,真正 把握行業發展趨勢,緊跟市場的步伐,利用互聯網提高營銷技巧與服務,注重培養員工職業技能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保障醫療行業的穩健發展。醫藥行業需求本身是以剛需為主,而醫療消費則對應真實的臨床需求。因疫情刺激所產生的需求,終會在疫情結束后回歸平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