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有541家公司公布了2020年中期業績預告,中期業績預告進入集中披露階段。
與往年相比,這一次中期預告顯得格外特殊,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雖說二季度疫情有好轉的跡象,但上市公司中期業績表現如何?醫療企業生存現狀是否依舊受到威脅?
A股541份業績預告,凈利潤下滑過半
截至6月2日,累計共披露了541份中期業績預告占A股公司總數的13.56%,醫療企業有40多家披露上半年預報。
1
104家預計凈利潤同比增加,不到2成
其中,有104家公司預計中報凈利潤同比有所增加,占已發布業績預告公司總數的比重不足20%,有59家公司預計凈利潤變動幅度超過100%。
從行業角度來看,104家中報業績預喜公司中醫療企業家數最多,有17家;其次是電子行業13家、電氣設備9家。
預測業績扭虧15家,占預喜公司14.4%,醫療企業1家(九安醫療);
預測業績續盈7家,占預喜公司6.7%,醫療企業2家(昊海生科、賽諾醫療);
預測業績略增20家,占預喜公司22.12%,醫療企業6家(新產業、恩華藥業、浙江醫藥、振德醫療、萬東醫療、碩世生物);
預測業績預增59家,占預喜公司56.73%,醫療企業8家(魚躍醫療、譽衡醫藥、達安基因、富祥藥業、佛慈藥業、沃華醫藥、尚榮醫藥、東富龍)。
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預增榜"Top20中,醫療企業共3家,
達安基因,預計凈利潤同比+644%,位居第7,達到30256.6~45000萬元;
九安醫療,預計凈利潤同比+502%,位居第10,達到1.5億~2億元;
沃華醫藥,預計凈利潤同比+210%,位居第18,達到8130.62~9694.20萬元。
2
280家預計凈利潤下滑,占比過半
但受疫情影響,多數公司的中期預告均有不同程度的虧損,較去年同期呈現下降趨勢。
其中,業績預告同比下降的有280家上市公司,占已發布業績預告公司總數的52%,醫療企業占16家,
預測業績略減為21家,占下滑公司總數的7.5%,醫療企業2家(南微醫學、金石亞藥);
預測業績預減為106家,占下滑公司總數的37.86%,醫療企業2家(華潤三九、科倫藥業);
業績預告虧損的公司已達到153家,占下滑公司總數的54.64%,醫療企業12家,其中首虧7家(創新醫療、紫鑫藥業、美年健康、仟源醫藥、吉林控股、天目藥業、博暉創新)、續虧4家(哈藥股份、千山藥機、澤璟制藥、百奧泰)、減虧1家(神州細胞)。
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預減榜"Top20中,醫療企業共3家,
美年健康位居榜首,預計虧損-85000萬元至-65000萬元,預告凈利潤變動幅度高達-5148.16%;
創新醫藥位居第八,預計虧損-7000萬元至-5000萬元,預告凈利潤變化幅度為-415.15%;
紫鑫藥業位居第九,預計虧損-1.75億元至-1.35億元,預告凈利潤變化幅度為-402.17%。
上半年預報,醫療企業已有12家虧損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醫藥行業分化較為明顯。
一方面,醫械、原料藥等有較快的增長;
另一方面,前往醫院就醫人數減少,導致部分企業銷售受影響。
1
12家企業虧損,美年健康虧損6.5億元,位居榜首
美年健康:
美年健康2020年上半年預計凈利潤虧損8.5億~6.5億元,同比-5148.17%~3960.36%,位居2020年上半年預計凈利潤虧損榜首。而在2019年凈利潤虧損8.66億元。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或已達2019年全年的水平。
作為民營體檢“一哥”,今年新冠疫情爆發,直接導致公司遍及全國的體檢中心2月份基本不能營業,3月份開始各地體檢中心在當地衛生部門的指導下陸續開業。
雖然4月份公司業務有所恢復,5、6月份進一步明顯回升,但預計上半年的整體收入同比下降40%以上,只要還是體檢中心規模較大,帶來的運營成本和資金的壓力。
紫鑫藥業:
紫鑫藥業2020年上半年預計凈利潤虧損1.75億~1.35億元,同比-402.17%~333.1%。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一季度生產銷售量下滑較大,二季度雖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經營業績有所緩解,但預計上半年整體不利影響因素仍會繼續存在。
另外,近日網上爆出紫鑫藥業,深陷危機。5月15日,有投資者就紫鑫藥業業績問詢3個問題:
公司負債60多億,負債率60%,而經營性凈現金流為負,財務籌資費用居高不下,真實的是舉債過日子,管理層如何化解債務危機?避免資金斷流引發崩盤;
公司存貨占總資產60%多,絕大部分存貨為林下參,如何管理這些存貨?天氣、環境和病蟲害等都對林下參有著不可預估的影響,但未見公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請問管理層,如何保證存貨真實準確和完整;
公司應收和預付賬款多年較大,一邊舉債度日一邊收不來,公司如何管?
三大特征“神似ST康美”,紫鑫藥業會下一個爆雷嗎?
創新醫療:
創新醫療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7000萬~5000萬元,同比下滑415.08%~325.05%。受疫情影響,公司下屬醫院營業收入大幅下滑,醫院運營成本也略微增加,部分醫院科室、醫療服務中心停診。
14家凈利潤上漲,達安基因位居增速榜首
據統計,上半年業績預喜的醫藥企業超4成,有14家凈利潤預增或略增企業其中。
1
14家凈利潤預增或略增,有一半是醫療器械企業
達安基因:
達安基因的凈利潤平均增幅最大,達522%,預計的凈利潤上下限平均值為3.76億元。主要由于市場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及核酸檢測儀器、相關耗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長,對公司業績產生了積極影響。華潤、魚躍、譽衡位居凈利潤Top3,醫療行業復蘇態勢漸明
此次40多家醫療企業中,有3家凈利潤超5億元,
華潤三九預計凈利潤最高可達12億元;
魚躍醫療凈利潤有望突破8億,再創新高;
譽衡藥業在去年凈利潤首虧26億元后,今年上半年“翻盤”,盈利超6億元。
1
醫藥企業中期凈利潤中,華潤三九搶占龍頭
然而,過去三年,華潤三九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都保持了9%以上的增速。
譽衡藥業:
譽衡藥業2020上半年凈利潤盈利超6億元,同比+171.22%~192.75%,對比2019年公司凈利潤虧損高達26.62億元,同比-2214%,似乎打了個“翻身戰”。2
長期格局下,醫療行業復蘇漸明
一方面,市場對疫情防控藥物及用品等的需求增加,導致部分生產與疫情相關藥品及器械的公司業績繼續受益,出現大幅增長;
另一方面,對于那些主營產品與疫情無關的部分醫藥企業,業績出現下滑現象。
但是,相比之下,醫藥生物行業同時在業績向上與業績向下公司數量“排行榜”中“居前”。部分生產與抗新冠病毒相關的藥物與機械的公司,業績多數出現大幅度增長。
整體領域:
制劑藥企,吉藥控股、萊美藥業、亞太藥業、康芝藥業、博濟醫藥、興齊眼藥、賽托生物;
醫療服務企業,和佳醫療、透景生命;
檢測企業,華大基因、陽普醫療
IVD企業,迪安診斷;
疫苗企業,智飛生物,沃森生物
低值耗材,九安醫療、英科醫療
各領域在Q1受到一定沖擊后,目前都在復蘇階段......
疫情在海外的持續進展,相關防疫物資的需求暴增,與此同時,加上醫療資源的擠兌,2020年,市場上無疑將有著更多的不確定性。
未來,中國醫療市場的競爭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