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即將落幕,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都帶來了重創,上半年的經濟指數也被載入史冊。
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2019年國內的市場經濟大環境就歷經“寒冬之年”,一級市場整體遇到受募資困難情況,投資機構出手極其謹慎。
回看2020年市場現狀:新冠導致全球經濟“斷崖式”下滑,美股十天斷熔四次;國際原油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需求低迷;病毒橫掃全球,多國進入失業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表示:已將2020年全球GDP增速預測從1月份的3.3%下調6.3個百分點至-3%,為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經濟衰退。世界銀行也將東亞-太平洋地區2020年GDP增速預測從2019年的5.8%放緩至2.1%。
同時,我國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了6.8%,為多年來罕見的負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市場經濟環境顯著下行時,作為“戰疫利器” 的體外診斷行業倒迎來了高光時刻,IVD板塊呈現出一枝獨秀,逆市飄紅的向好走勢。整個醫療主題基金也出現集體上漲佳績。
鑒于此,借著2020上半年的“末班車”的時機,小桔燈網對國內IVD投融資詳情及趨勢做了如下分析:
2020上半年中國內IVD企業投融資圖譜
根據小桔燈網統計,2020上半年中共有32家IVD企業獲得約40.07億元的投資金額。
從地域上看,融資企業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居多。主要聚焦領域在分子診斷基因組技術、病原微生物檢測、腫瘤液態活檢;POCT等;
分子診斷賽道持續火熱
從新冠疫情發生的時間線來看,3月起分子診斷領域投融資開始逐漸上升,這與新冠疫情爆發的關鍵時間節點有所關聯,源于新冠病毒等未知病原檢測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需求,推動了mNGS等技術研發以及市場化。
可以看到,IVD分子診斷在3月投融資事件升溫更為樂觀。
2月25日:予果生物融資1億元,專注于微生物核酸檢測與宏基因組技術應用于病原感染診斷。
3月17日:杰毅生物融資1億元,是一家以高通量測序(NGS)和基因編輯(CRISPR/Cas)為技術平臺,是一家致力于革新感染性疾病檢驗未來的新銳IVD公司,是阿里云在感染性疾病AI應用的戰略合作伙伴。也是中國唯一一家提供病原宏基因組mNGS全自動檢測產品解決方案的公司。
3月25日:卓誠惠生融資5000萬元,卓誠惠生是病原微生物檢測領域的知名企業之一,專注為醫療衛生領域病原微生物檢測提供解決方案,以多重PCR技術為研發技術平臺,已研發生產300多種PCR檢測試劑。
3月27日:達健生物融資1000萬元,專注于精準醫學產業為主導的IVD企業,主要開展以液體活檢技術、基因甲基化等分子診斷技術服務。
3月29日:奧然生物融資6000萬元,是一家專注于分子診斷技術研發商。
3月11日:艾科諾獲得融資,是一家全自動核酸檢測平臺及試劑研發商。
4月9日:金橡醫學獲融資1億元,是一家專注于腫瘤分子診斷及科研轉化服務提供商。
知名投資機構高特佳投資王海蛟曾表示:“這次疫情暴露出我們在微生物檢測領域存在的短板,微生物檢測是一個長期被低估的領域,而機會往往就藏在這些被低估的領域中。”可以看到很多專注于微生物分析的NGS公司在這次疫情中發揮了技術優勢。
王海蛟認為,微生物檢測等與傳染、感染類疾病相關的領域接下來有望迎來大的爆發。除此之外,分子診斷、POCT領域同樣值得關注。
顯而易見,新冠疫情的蔓延帶來了市場對分子診斷領域產品的極大需求,并推動了分子診斷公司的估值;我國NMPA和美國FDA均應急審批新冠病毒核酸及抗體檢測試劑盒,尤其是核酸檢測作為金標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通過2020上半年投融圖譜可以看出除分子診斷領域外,POCT與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也深受資本青睞。
從投融資階段來看:
國內IVD企業投融資集中在A輪,(含Pre-A、A和A+輪)和B輪(含Pre-B和B輪),這也反應出了國內IVD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成長仍處于早期階段,需要加速研發和市場化進程。
尤其是在創新研發與打破進口產品掣肘方面,主要包括上游生產關鍵性原料依賴進口、創新產品臨床市場推廣腳步有待加速等。
疫情過后,隨著國家對公共衛生、疾控體系等領域的大力加強,IVD領域仍是醫健市場的火熱賽道,小編猜測分子診斷和POCT依然是投資熱點,其中,腫瘤診斷、早期腫瘤篩查以及消費級基因醫療器械創新網備受資本青睞,投資機構或將更看好技術領先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