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國各行業造成了巨大沖擊,各地醫院門診大廳“門庭冷落”,門急診量、手術量均大幅下降,部分醫院甚至暫停營業。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2020年1-2月份,全國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7.0億人次,同比下降21.3%,不包括湖北省醫療機構,以及診所和村衛生室數據。
進入5月,國內疫情呈向好之勢,但對于各級醫院而言,業務工作量和醫療收入仍在低谷“徘徊”。
隨著防控工作常態化,如何在“最嚴”院感防控與管理運營的雙重壓力下,安全、有效地開展日常服務和手術診療?成為很多醫院,尤其是傳染病與呼吸道傳染病等特殊醫院亟需解決的難題。
常態防疫,幾多焦慮幾多愁
針對此前防疫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需要積極應對,防患于未然。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鴻祺教授指出:疫情期間的救治工作,尤其是在一些疫情非常嚴重的地區,像武漢有一些地區人群感染率很高,任何一個有可能伴發或者是感染一系列病毒的急診患者,都存在會傳染給醫護人員或者是在醫院擴散的可能。
“盡管有些醫院在疫情暴發期沒有遇到新冠肺炎的確診患者進行手術,但是面對具有不確定性的未來和可能出現的疫情常態化,患者救治與醫護人員安全的雙保障,從手術室做好平戰結合,醫院對應的手術室配備與改造,勢在必行。”
▲直播間聯連線張鴻祺教授
眾所周知,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時間,若遇到需要立即救治進行介入手術的腦血管疾病患者,在未明確患者是否為新冠患者的前提下,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將對醫護人員帶來一定的風險。
再遇上疫情,有的醫院也有報道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心臟介入急診手術,但現實的情況是,我國大部分醫院的導管室都是正壓十萬級層流的導管室。
對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主任傅國勝教授強調,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狀態后,如何保證手術再遇到類似情況不會出現無法開診、手術停工的情況,保障有需要的特殊感染急診患者能夠及時手術,是當前醫院需要考慮和立即解決的問題。
▲直播間連線傅國勝教授
那么,在應對新冠肺炎這類空氣傳播患者的情況,手術室究竟該如何升級改造呢?
補齊短板,不謀出路便是死路
臨床的需求倒逼醫療系統的升級。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這類空氣傳染性疾病患者手術必須在全新風全排風的負壓手術室內進行手術。所謂的負壓空氣隔離室是指阻止直徑小于5微米的液滴核在空氣傳播。相較于正壓手術室是保護患者不受感染而言,負壓空氣隔離室的目的是保護其他環境不被病原體傳播,以免造成更大面積的外擴性感染。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目前大多數醫療機構,尤其是作為非傳染病醫院的綜合性醫院普遍缺乏負壓隔離手術室的保障;而專門針對傳染性疾病設置的負壓隔離手術室無法在非傳染性疾病患者的潔凈手術中使用。
如何緊抓中國疫情趨穩的這段窗口期,做到平戰結合,提高手術室的使用效率?“正負壓可以靈活轉換、將平時和疫時結合起來的復合手術室”為我們找到了解決方案。
目前,能做到“平疫結合”的手術間建設方案目前有三種:平疫轉換型、平疫結合型、戰時應急型。
▲“平戰結合”手術間建設三種方案
所謂正負壓轉換復合手術室是指,為了提高手術間的利用率,平時該手術間做非污染手術時,對相鄰潔凈區為正壓,如遇包括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或其他具有傳染性疾病的病人需要手術時則必須要切換為負壓,以防止手術間以外的相鄰潔凈區域被手術室內的病毒污染,同時此手術室可以能夠同時進行影像學診斷、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的特殊手術室。
復旦大學華山醫院陳爽教授表示,正負壓轉換復合手術室的建造,正壓是最高級別的百級層流,能夠滿足各種手術的環境要求,不論是在疫情特殊期間,還是平時正常條件下,正負壓手術室的自由切換、無縫銜接,都是一種臨床治療的有利的雙保障。
▲陳爽教授主題演講
對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傅國勝教授也談到,新增正負壓功能的復合手術室的建設所需要的資金投入并非特別高,在大災難等特殊情況下,這樣的手術室必將起到重大的作用。
針對老院區的改造,陳爽教授指出,需要在流程布局、正負壓切換手術室與其前后室空調系統配置方案、正負壓轉換手術室排風系統設置以及循環空調機組與排風機啟停順序等方面進行系統性地規劃和布局。
論及醫院在選擇懸吊式DSA與落地式DSA方面,陳爽教授指出:手術室的格局分布以及安裝層流的選擇,需要根據各自醫院自身醫療基建情況而定。
他建議,在醫院有懸吊式DSA的前提下,鑒于成本、效益以及資金緊張的情況,不做拆除。但會出現有重大手術患者而無法對其接收、治療的尷尬局面。
此外,懸吊式DSA使用雖便捷,但存在懸吊式上面有一個架子會遮擋層流出風口,機架難于清洗和消毒,潔凈度得不到保障等弊端,且正壓、負壓環境下,都不符合潔凈或隔離環境要求,從無菌角度是最不推薦的方式。
正負壓靈活轉換復合手術室方案,
平疫保障不停擺
在對于提高醫院的綜合能力及利用效率的角度來說,由于平疫轉換型復合手術室是結合正壓潔凈與負壓隔離相轉換的雙重環境安全保障,外科加介入兩類手術場景自由切換的整合性方案,是可以達到“戰時隔離疫情,平時科研攻堅”的手術室內的諾亞方舟。
▲Discovery正負壓靈活轉換復合手術室循環示意圖
目前,由GE醫療開發的Discovery正負壓轉換復合手術室,憑借靈活的的空間設計,不論是在新場地建設,還是舊場地改造發揮上,都游刃有余。
Discovery HOR的無固定底座設計,在落地全軸等中心機架的加持下,能夠實現360°自由移動,進而可與外科、介入手術實現無縫切換,且在正負壓轉換復合手術負壓模式下,室內循環無干擾,出風口無遮擋、加之無縫機械關節臂的設計,利于術后徹底消毒,這些獨特設計都保證了Discovery是正負壓轉換復合手術室的不二選擇。
于戰時,Discovery正負壓轉換復合手術室方案可啟動負壓模式,將病毒隔離在手術間內,滿足空氣傳染性疾病患者救治的感控要求。360°自由移動的設計,既可以滿足出風口無阻擋,又方便術后徹底消毒,同時配備智能移動OR機架、Smart IQ高清影像鏈、ASSIST智能疾病導航技術,對于外科為主的復合手術滿足設備擺放要求,對介入為主的復合手術滿足介入影像及手術疾病導航需求。
于平時,正壓復合手術室方案更可以賦能臨床學科的拓展,提升科研水平與復合人才的培養,降低醫生培養周期和難度,還能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成功率進而提升手術量。
張鴻祺教授表示,腦血管疾病的救治必須爭分奪秒,為了應對疫情期間可能遇到的特殊感染患者的急診介入手術,其所在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現已應急將一間雙C導管室改造成負壓導管室。
他進一步建議到,面對具有不確定性的未來和可能出現的疫情常態化,確實需要考慮在綜合醫院,尤其是新建醫院或園區配備有至少一間正負壓轉換的復合手術室。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目前正考慮把一間80平米左右的房間設計建造成正負壓轉換復合手術室。
傅國勝教授稱:無論是新冠患者合并腦疝的急診外科手術還是新冠肺炎患者合并急性心梗需要急診介入手術的情況,一間具備正負壓轉換能力的復合手術室都可靈活應對。
生命重于泰山。面對生命攸關、需要緊急手術病人,同時具備介入能力和外科手術能力的符合空氣傳播感染隔離(AII)標準的復合手術室,是解決疫情時期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或高度疑似患者行急診介入手術以及外科手術的最佳戰場。
平疫結合復合手術室線上專家談
近日,在GE醫療舉辦的“平疫結合復合手術室線上大家談”直播活動上,多位行業大咖做客直播間,從正負壓轉換復合手術室建設的角度,探討如何平疫結合保障手術室環境安全,更為后疫情時代,心血管、神外等疾病外科和介入手術救治的順利開展,提供可資借鑒的參考。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以觀看直播視頻回放。
“腦血管疾病的救治必須爭分奪秒,為了應對新冠疫情期間可能遇到的特殊感染患者的急診介入手術,我們醫院應急改建了一間雙C的導管室成負壓導管室,不過,應急改建的導管室距離標準的控制烈性空氣傳染性疾病的負壓隔離手術間還有差距。
在疫情期間雖然沒有遇到新冠肺炎的確診患者進行手術,但是面對具有不確定性的未來和可能出現的疫情常態化,確實需要考慮在綜合醫院,尤其是新建醫院或園區配備有至少一間正負壓轉換的復合手術室。”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張鴻祺教授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時間,再遇上此次新冠疫情,出現新冠肺炎患者進行心臟介入急診手術的緊急需求,但是目前國內大部分醫院的導管室都是正壓十萬級層流的導管室。
所以這次疫情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其中,如何保證手術室再遇到類似情況不會出現無法開診、手術停工的情況,保障有需要的特殊感染急診患者能夠及時手術,是大家需要考慮的問題。”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心內科主任傅國勝教授
“正負壓轉換復合手術室的建造,正壓是最高級別的百級層流,能夠滿足各種手術的環境要求,不論是在疫情特殊期間,還是平時正常條件下,正負壓手術室的自由切換、無縫銜接,都是一種臨床治療的有利的雙保障。”
——復旦大學華山醫院放射科副主任、
裝備處主任陳爽教授
“近幾年國內的醫院都很有醫院建造正負壓轉換復合手術室,但必須要充分考慮以下幾個前提:正負壓轉換的安全控制措施;當手術室由正壓轉換成負壓時,周圍用房的壓差也變化了,是否改變原設定的定向氣流流向;術后污物的專門通道對原設定的人流、物流影響;保證手術過程始終維持負壓。”
——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沈晉明教授